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有关文献给出了聚合物驱工业化生产合理注入速度的经验值,通过生产实践中注入速度调整后区块见效特点和见效情况的变化,分析了注入速度对聚合物驱油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区块注入速度调整的合理范围,为今后聚驱开发起到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李菲菲 《内江科技》2012,(8):128-129
高含水老油田依靠聚合物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约为6%~10%,聚驱后仍有50%~60%左右的原油滞留地下,具有进一步挖潜的物质基础。本文选取孤岛中一区Ng3北部为试验区,研究了聚驱后物性变化、剩余油分布特点。设计了预交联体+二元驱油体系,在聚驱后油藏既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又能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矿场试验数据表明,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够显著降水增油,可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李颖 《内江科技》2012,(3):146+198
胜利油田陈25块为薄层稠油油藏,应用水驱方式开采后,油水流度比大、油井含水高,严重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需尝试新的开发方式,提高单元开发水平。在细致地油藏地质描述、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水溶性自扩散体系水溶液室内驱替实验、经济评价的基础上,我们对陈25区块实施并完成了自扩散降粘剂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进行注水井伴注矿场实验后,效果显著,该块增加了水驱油效率,提高了渗流能力,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化学驱油、降水增油的目的,解决了陈25单元薄层稠油区块改善水驱效果的问题,对稠油区块的开发具有很好示范作用,具备广泛的推广价值,为水驱薄层稠油油藏探索了一种新的经济有效的改善水驱效果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在邵家油田沾3块开展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可行性,室内进行了激活剂的筛选优化,现场内源微生物驱油试验表明注入的激活剂能够大量激活油藏内源微生物,并且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大庆油田某1区块二类油层聚合物驱及某2区块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作为典型区块进行对比。结合区块生产情况,依据实际已经发生的投资成本状况,预测全过程投资成本情况。若聚驱与弱碱三元驱相同地质储量对比,从吨油成本上看,三元驱成本明显高于聚合物驱。从经济效益上看,聚驱投入产出比高于三元驱。三元驱比聚驱多提高采收率2.5%以上,经济效益好于聚驱。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对高浓度聚合物驱油效果研究基础上,通过对萨中开发区首个全过程注高浓度的区块一南一区东块1#注高浓度以来的驱油效果研究,初步总结了高浓度驱注采动态变化规律和见效特点,并依据室内物模预测中心井提高采收率22.89%,较常规浓度多提高12.32%。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孤岛B21普通稠油油藏降粘复合驱油体系,通过对降粘剂的界面性能、降粘性能以及复配体系的适应性的研究,设计适用于孤岛B21区块的降粘复合驱油体系。结果发现JN-2、JN-4的复配体系适用于孤岛B21区块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目前实施预交联驱主要在聚驱后区块,聚驱后其微观机理研究是本文的重点。另外,对于预交联体系单独使用和配伍使用存在一定争论,聚驱后预交联驱的调剖、调驱作用分析也是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胜利油区高含水油田多口检查井测试和研究,阐述了高含水期水淹和强水淹区块油水饱和度分析结果的特征和规律,主力和非主力油层驱油过程中水饱和度的差别;应用最基本的饱和度数据判断高含水期水淹、强水淹地层、注水驱油效果、优势渗流通道位置,为正确利用油水饱和度数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调研表明,注气开发技术是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有效途径,与传统的注水开发相比,具有注入能力高、储层伤害小、波及体积大,驱油效率高等技术优势,可以解决低渗透油藏因储层物性差、敏感性强造成的常规注水开发注不进难以建立有效驱替系统的问题。本文依托试验区块,综合室内实验、数值模拟、现场试注等多方面论证区块实施注气开发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杨树坤 《内江科技》2013,34(4):49-50
本文以长庆致密油藏注热水实际区块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对致密油藏热水驱开发技术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最优注热水温度为120℃,最优注采比为1,最优注热水时间2年,早期注热水比后期注热水效果好。采用最优注热水方案对区块采收率进行了预测,预测20年后采收率为24.66%,比注冷水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科技风》2012,(4):35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WaringBlender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13.
聚合物驱油是我国最先发展,并且进入大面积工业化推广阶段的三次采油技术,其在老油田开发中后期的稳产、增产作用日益凸显。注聚泵作为聚合物驱油的主要设备,在油田聚合物驱油现场,得到广泛应用。注聚泵泵阀是主要的易损件,维修难度大。通过介绍注聚泵泵阀故障诊断装置及其应用效果,为岗位员工安全、快捷地维修注聚泵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国内、外蒸汽驱开发油藏有关资料的广泛深入调研,总结并描述了蒸汽驱的四种最为主要的驱油机理。同时,本文利用CMG软件中的STARS模块进行稀油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油机理研究。油相由具有轻质油相似特征的轻、中、重三种拟组分代替。研究结果表明,稀油砂岩油藏水驱后转蒸汽驱提高采收率的主要驱油机理为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和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油湿油藏水驱后残余油饱和度较高,温度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蒸馏作用,降粘作用,热膨胀作用。油湿油藏与水湿油藏相比较,更适合水驱后转为蒸汽驱开发。  相似文献   

15.
借助AFS200自动流体驱替系统,通过室内实验模拟油藏开发过程中地层压力的变化,明确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脱气过程中的驱油机制以及地层原油部分脱气后对水驱油的影响机制,分析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弹性驱、溶解气驱及水驱对驱油效率的贡献,获得了原油不同脱气程度下驱油效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泡点压力下进行水驱,最终驱油效率最高;随着地层压力下降,地层原油脱气,压力下降幅度越大,脱气程度越严重,弹性溶解气驱油效率越高,后续水驱的驱油效率越低,最终驱油效率越低。提出了对溶解气油比较高的油藏应保持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进行开采的观点。研究结果对于高溶解气油比油藏的注水时机确定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季敏  郭文学  刘斌 《内江科技》2013,34(1):145-146
针对埕东西区Ng331水驱开采后期高含水的现状,在室内研究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实施预交联体+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注入方案。为提高二元复合驱的注入效果,首先优化了注采井网,同时及时调整,提高注聚质量,运用配套工艺技术,扩大二元区见效规模,加强动态监测工作,加强矿场注入管理工作,目前区块内油压上升,阻力系数增大,含水下降,日油稳步上升,初步见到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尕斯油田E3^1油藏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非均质,造成注入水在平面上向生产井方向舌进现象和在纵向上沿高渗层突进现象。在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开展整体、深部的调驱工作,首先应根据吸水剖面了解纵上上注水的不均衡性,根据井间示踪技术了解平面上注水的不均衡性。选取存在大孔道的水井采用预交联颗粒等堵剂进行封堵,解决近井地带的窜通现象,调整并提高注水油压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后,然后采用聚合物微胶囊调驱剂进行整体、深部调驱,改变地下渗流场,扩大微观、宏观注入水波及体积,改善区块整体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锦16兴隆台油层是欢西油田最大的稀油开发区块,目前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双高期"。在油公司的统筹安排下,锦16兴近年来实施了由单一注水开发向泡沫驱、二元驱、细分调注水、调驱等多元开发的转变,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调驱可行性分析,在二层系开辟化学驱的同时,2010年在一层系实施了5井组调驱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为进一步提高调驱效果,对原调驱设计进行了优化完善,主要包括剩余油分布研究、调驱体系选择、调驱层系配置等方面,在三层系优化实施了3井组,截至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素梅 《内江科技》2006,27(9):134-134
孤东油田七区西54-6注聚区于2002年11月转入后续水驱,综合应用注聚剖面和吸水剖面资料,通过分析注水井各层2的吸水状况、油水井连通关系、油井受效和油层水淹状况,指导了油水井配产配注、调剖、补孔等调整措施,保证了区块转水驱期间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5)
泡沫驱油作为继水驱、化学驱之后新的驱油方式,以独特的优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是油田提高采收率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本文简要叙述了泡沫驱油的基本驱油机理,分析了空气泡沫驱、氮气泡沫驱各自特点,对不同类型泡沫驱油在油田的应用情况做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泡沫驱油的优缺点,对存在的问题做了阐述,并提出了泡沫驱油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