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生龙 《文教资料》2013,(20):64-65
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从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入手,提出东方重整体,西方重个体的观点,并对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代表文化中国文化作比较,针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儒家文化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
动物词汇是民族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每个民族的风俗、社会文化等也会在动物名称中有所体现。基于此,通过对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猪"的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反映出东西文化中对动物名词的理解差异,并折射出东西方在历史文化、宗教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以便进一步消除东西方交流的障碍,更好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3.
数字九在东西方文化中有着各自的特球意叉.由于受东西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数字九的用法和意叉存在着东西方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共性,同时数字九的翻译也要根据东西方文化特点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共性与个性进行。  相似文献   

4.
因文化、民族、地域的不同,因人们生活形态、历史背景、文化礼俗等的差异,使各民族对色彩的感受与象征意义会有所差异。本文试图从东西方文化对比中,探求文化发展对色彩象征意义的影响,以便于东西方文化更好交流。  相似文献   

5.
董彩华 《考试周刊》2011,(64):23-24
世界名著《飘》以南北战争为背景.以女主人公斯嘉丽三次失败的婚姻情感为线索,书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而在读过之后再细细品味之时.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一览无遗。本文从东西方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遇见爱的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东西方在价值观、行为模式方面的不同,详细地论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整体与个体、直觉与分析、逻辑式思维以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模糊性与精确性等方面,即西方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思维方式则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为特点。东西方传统文化的不同是导致东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根源。了解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面子"观是文化的重要方面之一。由于东西方对面子的认识、关注程度以及处理面子问题的方式不同,常给双方带来交流上的困难甚至误解。文章通过对东西方"面子"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文化价值观以及东西方维护面子的不同方略,从而让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更加深入了解面子观,提高人们对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同时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中受益。  相似文献   

8.
东西方的体育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论文就此进行相关探讨,包括东西方地域性的差异、东西方体育文化的不同的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东西方体育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有初步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0.
后殖民理论是一种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论述了后殖民理论对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警示意义。即警示当前西方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威胁、警示第三世界国家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示中国通俗文化中的后殖民主义心理等。  相似文献   

11.
在整个U-S合作的过程中,文化差异是合作的基础与动力,文化融合是合作的追求与归宿,文化对话、文化碰撞、文化适应和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既是合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文化融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和而不同”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文化与台湾文化同源同质,但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阻碍发挥两地文缘纽带作用,促进经贸合作的因素。文章具体分析两地文化的差异,并提出利用两地共同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以促进两地文化融合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大学和企业都是社会组织,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组织文化,由表层文化、中层文化、深层文化构成一个整体。组织文化不能与生俱来,要经历一个塑造的过程而形成。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是组织文化层面之下的次亚群文化,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空间,在塑造过程中可以有效互动,实行校企合作是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结合目前高职教育中出现的企业冠名和相关企业文化植入教育的现状,对企业文化中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以及如何在校企合作中植入企业文化进行了实践和理论上申说。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确立高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文化的互动与融合。近年来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实践证明,建设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文化,对于校企双方而言都是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的。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把相关行业优秀企业的文化融合到高职文化中来,形成富有特色的院校文化,并以此为支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内涵缺失与重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代文化传播对于中国社会向工业文明进发,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由于当代文化固有的制约以及文化传播主体和受体整体状况参差不齐,必然存在一些缺陷。以大众传播为主渠道的当代文化传播,由于精英文化的缺失与精英知识分子的缺席,存在着内涵缺失的现象,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的迷失、文化生态的失衡、人文精神的失落、科学精神的缺欠。重建当代文化传播中的内涵,应有高校精英群体的广泛参与和深入合作。  相似文献   

18.
马来亚大学是马来西亚规模最大和最著名大学之一,其发展受国家政策和宗主国英国的影响,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产物.马来亚大学的主要办学特色有:珍视传统文化;重视国际化合作;发展优势学科;采用英国的教学模式.它的办学特色对我国大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巴蜀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由分立发展到合一发展、互补互融的长过程。巴文化与蜀文化同根同源、同质同体,两者相互最高的文化认同是巴蜀文化共同体形成的基础;巴与蜀的互补结构及其差异性发展是巴蜀文化共同发展的动力;巴与蜀的特色整合是川渝文化合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文化发展日益多元化,作为文化载体的语文教材理应体现文化的多样性。而审视多种不同文化的并存状况,与分析教育中的众多不同文化类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因此,本文就从文化类型的角度,审视实验语文教材选文在文化多样性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