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鱼游到了纸上》讲“我”常去玉泉观鱼,在金鱼缸边认识了一位“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的青年,后来看出他是个聋哑人,并且知道金鱼是“先游到了他的心里”。课文前半部分学生不难读懂,但鱼“游到心里”及其与“游到纸上”的联系较抽象,意义较深刻,是学生阅读的难点;同时,它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1.聋哑青年的国技为什么这么高超?因为他“忘我”地爱鱼、专心地观察、刻苦地练画,让鱼先“游到了”他的心里。2.鱼“游到心里”及其与“游到纸上”的关系同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相联系。正是由于作者具有留…  相似文献   

2.
《鱼游到了纸上》一课,记叙了一个聋哑青年刻苦学画的故事。因为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旁观者赞叹道:“鱼游到了纸上。”然而他是一个聋哑人,他听不到别人的赞扬,于是“我”把“鱼游到了纸上”这句写给了他。他甜甜地笑了,还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3.
抓重点·细观察·写片段——《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新疆李世芬《鱼游到了纸上》是小学语文第九册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记叙的是“我”去玉泉看鱼时,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同时还发现他是一位聋哑青年。作者通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鱼游到了纸上》教材分析及教案设计郭秀琴赵淑然一、教材分析《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作者通过写一个聋哑青年是怎样观察鱼、怎样画鱼以及作者与他之间的“谈话”,把一个热爱生活的残疾青年形象生动地勾画出来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四大段。第一段(1...  相似文献   

5.
《鱼游到纸上》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写自己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扬了在那里看金鱼、画金鱼的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鱼游到纸上和鱼游到  相似文献   

6.
《鱼游到了纸上》教学设计□云南省师大附小姜忆秋《鱼游到了纸上》是新教材六年制第九册的新增课文。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在西湖玉泉看鱼时,发现了一位举止特别的青年,经过多次观察,作者不仅发现他所画的鱼活灵活现,还发现了他是一位聋哑人,所以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在叙...  相似文献   

7.
师: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心中会产生什么疑问?生:鱼是在水中生活的,怎么会游到纸上呢?生:纸上没有水,鱼到了纸上不会死吗?怎么还会游呢?生:是谁让鱼游到纸上呢?师:是啊,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鱼怎样游到纸上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点评:设疑导入,一举两得:既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进行了审题训练,花时不多,效果很好。师:请同学们迅速默读课文,想想:是谁让鱼游到了纸上?生:是一位青年。师:这是一位什么样的青年呢?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第三、四节,想想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青年的特点。生:举止特别。师…  相似文献   

8.
[教材简析及教法提示]: 《鱼游到了纸上》是九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他每个星期天都到这里来专心致志地画金鱼。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通过这件事赞扬了那位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教学这篇文章,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鱼游到了我的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同时,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先游到了  相似文献   

9.
第九册     
7 鱼游到了纸上 [题旨说明] 1.第一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紧紧抓住“聋哑青年”爱鱼的特点进行深入理解。首先理解“忘我的境界”的意思,在到课文中找根据,具体感受“忘我的境界”。在找根据的过程中,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从能力培养的角度讲,该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与表达的能力。 2.第二题在第一题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地理解,使聋哑青年的形象更加突出。首先应让学生分别理解“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的意思,然后紧扣一个“先”字,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弄清“鱼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  相似文献   

10.
《鱼游到了纸上》是一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课文,讲一个聋哑青年爱画画,在自己的努力下,把鱼画得让人惊叹“鱼游到了纸上”了。这样一篇平淡无奇的课文,怎样上出新意,上出语文味呢?特级教师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的课堂实录,让笔者不由得眼前一亮。王老师从“游”字切入,扣“静”字展开,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让学生在阅读感悟品词析句中解读文本、积淀语感、培养能力,展现了王老师对文本的深层解读和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的精妙,给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师:昨天,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大家预习得怎样 ?老师要检查一下。谁来读读课后的词语 ?  (生读词语,教师相机订正 )  师:很好 !在自读课文时,你们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 ?  生:“鱼游到了纸上”是什么意思 ?鱼怎么会游到纸上来呢 ?  生:课文说的是一个聋哑青年画鱼的事,为什么用“鱼游到了纸上”作标题呢 ?  生:我认为鱼是不能游到纸上来的,课文说的“鱼游到了纸上”的含义是什么呢 ?  生:鱼“游到了纸上”和“游到了心里”有什么关系呢 ?  生:“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有什么不同 ?  生:什么是“忘我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鱼游到了纸上》主题探□山西王彩云杜忠水《鱼游到了纸上》是五年制小学四年级新增加的课文,写的是一位聋哑青年画金鱼的故事。有人将它的主题思想作了这样的归结:本文通过作者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美了一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我们觉得这样的归结不够确切...  相似文献   

13.
“鱼游到了纸上。”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在文本中出现了三次。一次是女孩惊奇的赞叹,一次是作者的切实感受,再一次是作者与聋哑青年的笔谈。仅看课题,“游”字似乎不妥。读完全文,方知“游”字实乃对聋哑青年所作之画的最高赞赏,对青年高超画技的由衷赞叹。聋哑青年所写的“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则是“鱼游到纸上”的前提,也是文本要表现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4.
张小英 《成才之路》2010,(11):I0021-I0021
《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文章以聋哑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这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品质是如何刻画出来的。这是我引导学生理解这篇课文的关键,并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现编拟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9课《鱼游到了纸上》第一教时教案如下:一、本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词,重点理解:举止、赏心悦目、融为一体、一丝不苟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弄懂鱼“游到纸上”和“游到心里”的意思及其相互关系,学习聋哑青年做事忘我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介绍了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教学中,抓住文中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揣摩重点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观察人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认识了这位青年残疾人,并深入体会到"鱼游到了纸上"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7.
一、激活积淀—在“接受”中实现语言的再积累[教学片段一]教学内容:揭题质疑后学生初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引导对有关课题的理解。师:读了课文以后谁再来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像,像真的游到了纸上一样。生:课题的意思是青年把鱼画得很生动,像真的鱼游到了纸上。  相似文献   

18.
设悬念·扣词句·学观察《鱼游到了纸上》教学构想□湖北监利县新沟镇中心小学丁家才《鱼游到了纸上》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第七册新入选的讲读课文,作者通过写在西湖玉泉的见闻,赞美了一位聋哑青年勤奋、专注的优秀品质。学习这篇课文,要继续训练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第九册7课《鱼游到了纸上》一、教学难点:课后“思考·练习”1第(2)小题:“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是什么意思?鱼“游到了心里”和“游到了纸上”有什么关系?二、难点分析:鱼“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意思是对鱼的特点非常熟悉,在头脑中形成了金鱼准确、生动的形象。一...  相似文献   

20.
王萍 《辽宁教育》2000,(8):67-68
[教学说明] 《鱼游到了纸上》记叙的是“我”去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发现他画的鱼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赞扬了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在教学时,教者并没有按常规先分段,然后根据分好的段落一段一段地讲解。而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线索,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文章的段落、语句,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