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障碍分析及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障碍的表现、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调适对策,以帮助大学新生掌握相应的人际适应技能和技巧,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不同程度存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影响其学习生活和日后发展质量。相关调查发现,性别、专业、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地等因素均对其人际环境适应构成影响。重视新生人际关系问题,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是一项非常重要且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人际适应困难是大学新生众多适应不良症中十分突出的一种.大学新生人际适应不良有多种表现及多方面的原因.必须加强对大学新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论文考察大学新生学校生活感知(无聊倾向)与学校适应之间的关系.运用大学生无聊倾向量表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500名大学新生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大学新生的无聊倾向内部刺激高于外部刺激;在学校适应中择业适应得分最高,其次是人际关系适应,满意度得分最低;无聊倾向各维度与学校适应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无聊倾向对学校适应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无聊倾向对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采用相对剥夺感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人际适应性量表对536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核心自我评价、社交焦虑和人际适应性两两之间均显著相关;(2)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分别在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效应;(3)核心自我评价和社交焦虑在大学新生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大学新生的相对剥夺感对人际适应影响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通过编制大学新生适应性问卷,对H大学2013级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性、生活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和心理适应性的差异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生活适应水平最好,学习适应水平、人际关系适应水平次之,心理适应水平最低;不同性别在四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不同专业类别在"学习适应性"和"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是否独生子女"在生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不同生源地新生在"生活适应性"和"人际关系适应性"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电力高校的450名2010级新生进行大学生适应性问卷调查,了解到电力高校新生适应情况主要表现为现实生活与期望值落差较大,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是影响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目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使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8.
如何适应大学生活是每个大学新生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新生.贫困、文化适应和人际适应等会导致他们遇到更多的适应问题.因此,关注少数民族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及影响因素,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校适应性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王凤姿 《考试周刊》2011,(43):214-215
本研究以197名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SEM),建立应付方式、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模型,旨在探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并初步构建诸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①应付方式、人际容纳与大学新生的SCL-90得分相关显著;②应付方式既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直接产生作用,又通过人际容纳间接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中线性的学习型人际关系在大学扩展成多维的人际关系网,让大学一年级学生难以适应,从而对其学习、心理、生活造成各种不良后果。笔者着重从高中与大学衔接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大学新生人际交往障碍表现,建议应以大学新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为导向,多维度、多视角关注衔接时期大学新生人际交往关系的良性建构。  相似文献   

11.
很多大学新生因人际关系不良不能很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甚至因交友不善而误入歧途。文章依据影响人际关系的交往频率、态度的相似性、时空接近性的心理学原理,从高校的现实出发,提出要改善大学新生人际关系,需要在各学科活动中渗透改善新生人际关系的内容;要积极开展团体辅导;要加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内容丰富、有利于人际交往的各项集体活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 CCSAS)对云南省四所高校的1917名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发现:云南省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与全国大学生常模没有差异,但群体间存在一定差异。男大学新生的总体适应、择业适应和情绪适应显著好于女大学新生;汉族大学新生的自我适应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大学新生;非独生子女的学习适应显著好于独生子女,但在人际关系、校园生活、情绪适应、自我适应、自我满意度以及总体适应上均不如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大学新生的学习适应能力最好,但人际关系适应最差,来自大城市大学新生的情绪适应较好,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将面临生活适应、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无法向人倾诉,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调试,很容易影响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本文对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学新生适应性与控制感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问卷测量法,考察了1100名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和控制感水平,结果表明:(1)大学新生入学3个月时,生活自理的适应状况最好,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水平最低;(2)新生适应的所有分量表内容均与控制感存在正相关关系: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与控制感呈强正相关;人际适应性、身心症状、角色适应性与控制感呈中等正相关;生活自理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与控制感呈弱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及适应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新生在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认识到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主要是由应试教育、社会角色、理想目标、学习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造成的.针对这些心理适应问题的适应教育应该从正确引导学生的认识、开展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进行调控等方面入手,促使大学新生能有良好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新生人际适应问题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存在的适应中问题倾向较大的一项。其不适应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羞怯、人际期望过高、过分以对方为中心或过分以自我为中心等行为,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恐惧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虚荣心理、猜疑心理等不良心理。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分析大学新生与环境、人际关系和自我有关的适应问题入手,说明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已成为普遍问题。提出要重视个体的自我调适,并辅之以教育者的必要指导。  相似文献   

18.
魏昕 《华章》2011,(30)
大学新生是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的群体,与高中生活相比,大学生活对学生来说意味着环境、人际、生活习惯等的改变.面对这样的改变,很多大学新生不能适应的完成角色的转换,存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适应不良状况.本文通过对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情况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人际信任和社交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社交孤独、情感孤独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方式。方法:采用人际信任、社交和情感孤独、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总分与人际信任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社交孤独存在显著性正相关,而感情孤独与心理健康不存在显著性相关;人际信任、社交孤独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人际信任对社交孤独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改善大学新生的人际信任和社交状况可能是提高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临着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变化.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适应新环境的重要阶段,能引导和帮助新生克服种种不适应状态,尽快进行心理调适和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对此,高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新生入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