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费厄泼赖”是人类竞技运动的最高法则,也是人类在竞争、发展中的一种美好的愿望。随着人类历史进程的发展,每个历史时期都赋予不同的内涵。时至今日,“费厄泼赖”的实质、内涵应包括哪些?我们又应该怎样在奥林匹克竞技场上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本文作者杨国庆等对“费厄泼赖”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作了独特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费厄泼赖"一直是竞技体育乃至社会竞争所依据的最高法则。运用词源学和历史考察的方法,挖掘了"费厄泼赖"的词源学解释,追溯了其发展演变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并结合当今体坛现状,对竞技体育中的"费厄泼赖"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3.
“费厄泼赖”是竞争的产物。在西方文明中,“费厄泼赖”已成为不言自明的公理。而在中国,“费厄泼赖”却步履蹒跚,至今难以走进人们的观念中。中华民族要驰骋于人类的竞技场,仅仅凭道德的力量行吗?否。“费厄泼赖”蕴含着“道德”的力量,“费厄泼赖”更强调“法”的威严和对真理的追求。本刊自去年起连续登载了有关“费厄泼赖”的讨论。欢迎广大同仁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中国人的竞技体育观及其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根本看法,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思维支撑,而概念是思维的基本细胞。本文通过中国人对体育认识发展过程的论述,剖析中国人竞技体育观念的现状,指出中国人的竞技体育观念将随着体育概念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从而为真正实现竞技体育从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需要,为新时期中国人竞技体育观的形成与建立提供理论参考。这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也是体育最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发展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的带有根本性的体育制度。这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体育事业的辉煌成就发挥了主要作用,也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的50多年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世界杯赛上共夺得世界冠军1608个,创超世界纪录1087次(截止到2002年底),成为世界竞技体育大国,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为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国实行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必然性。竞技体育是人类挑战自身身体极限的社会活动,它不仅要求从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向“以人为本”的现代竞技体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竞技体育的主旋律,成为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就要实现从“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7.
中国2010年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竞技体育发展关键时期,而指导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奥运争光计划”却将随着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结束而告一段落。面向21世纪的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否在激烈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尽快研究和制定面向21世纪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与发展对策,将直接关系到我国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宏伟目标的实现。一、研究和制定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竞技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研究和制定中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也必须广视角、多层面地考察和研究新时期中…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多数国家,大学生是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主力。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与文化素质的优势,在各国竞技体育中占有独特地位。我国在五六十年代也是这样配置竞技体育力量,并组成了当时准备参加墨尔本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然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缘故,中国大学生与竞技体育断然远离,并排斥在“举国体制”之外。80年代后,虽然大学生的竞技体育开始活跃起来,但始终自成系统,仍然没有纳入“举国体制”之中。主要功能不是向“举国体制”输送运动员,而是成了消化退役运动员的场所。于是就形成了中国竞技体育遥遥相望的两座  相似文献   

9.
竞技体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独特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缪佳 《体育科研》2012,33(1):11-15
以竞技体育为形式的古代奥运会独具了人文气息和教育理念,促进奥运会复兴与传承。竞技体育的永恒价值是教育、文化、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和转换社会风险,由此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因而,竞技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通过探究竞技体育的自身特点和见证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及竞技体育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从发展和完善中国竞技体育的文化层面着手,探析中国竞技体育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让竞技体育独特作用伴随着中国建设强大祖国的核心目标,从形式、内容到思想体系上合着中国前进的脚步,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竞技体育在实现国家体育运动综合发展战略中起着最基础、最重要的作用。因而,全国及各地区都制订了相应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如“奥亚全战略”。制订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坚持竞技体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事业建设服务的方针,尽快地将中国的竞技体育全面推向世界,为国争光,为民争誉。所以,我国的竞技体育事业的开展不是为了单纯地竞技而办竞技体育,也不是为了拿几块金牌而办竞技体育的,而是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  相似文献   

11.
Early research into how goals were scored in association football (Reep and Benjamin, 1968) may have shaped the tactics of British football. Most coaches have been affected, to a greater or lesser extent, by the tactics referred to as the "long-ball game" or "direct play", which was a tactic employ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is research. Data from these studies, published in the late 1960s, have been reconfirmed by analyses of different FIFA World Cup tournaments by several different research group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number of passes that led to goals scored in two FIFA World Cup finals were analysed. The results conform to that of previous research, but when these data were normalized with respect to the frequency of the respective lengths of passing sequences, there were more goals scored from longer passing sequences than from shorter passing sequences. Teams pro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shots per possession for these longer passing sequences, but the strike ratio of goals from shots is better for "direct play" than for "possession play". Finally, an analysis of the shooting data for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teams for different lengths of passing sequences in the 1990 FIFA World Cup finals indicated that, for successful teams, longer passing sequences produced more goals per possession than shorter passing sequences. For unsuccessful teams, neither tactic had a clear advantage. It was further concluded that the original work of Reep and Benjamin (1968), although a key landmark in football analysis, led only to a partial understanding of the phenomenon that was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2.
“快易网球”给高校网球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教学方法,相对比传统网球教学方法,在高校进行“快易网球”的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快易网球”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是在高校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共性问题,该文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考察法进行探究发现,解决突出共性问题将使学生在“快易网球”教学中的学习更加迅速、乐享和标准,并快速融入游戏和比赛,也期望对我国高校网球教学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比赛的"公平性"遭质疑、观赏性降低、结果的不确定性下降3个方面分析了乒乓球运动在发展过程中产生危机的根本原因,指出要从竞赛规则的改革上实现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包括球拍及技术使用的相对"公平性"、打法的多样化发展、攻守的相对平衡、不同地域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技术的复杂性和普适性等。结合这些主要因素,分析近期一些规则改革的得失和几项规则改革措施的可行性,提出对击球工具(球拍)进行分类规范、按打法分类比赛和不同比赛采用不同用球等竞赛规则改革措施,以期促进乒乓球运动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的足球运动当中,许多球员(尤指业余爱好者)在球鞋选用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十分不利于自我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球技的有效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对于足球鞋选用的理论探析则成为急切的必要条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和对比观察法,分析了不同特征的球员和各种类型的球鞋情况,认为足球运动员应自觉地根据自身的生理状况和踢球位置等特征来选择与之相适配的"战靴",以便在实际的活动中能够更加充分地发挥自己的驭球技艺,释放自我的运动激情,达成自我实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圆黑人青少年经常从事的一种非正式的篮球活动,它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篮球的新的篮球运动形式和街头文化形式。参与该项运动的主要要目的是娱乐。街头篮球具有组织简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等特点。街头篮球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项风靡全球尤其深受青少年喜爱的运动。因此对街头篮球的概念和内容分类进行研究就显得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文本分析法,以经典的需要理论为框架,以体育与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内在关联性为逻辑起点,对不同社会形态下体育的社会地位进行了条分缕析,凸显了体育从社会发展的旁观者到参与者的变迁历程,从而确立了体育成为"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的必然性。阐述了当前我国体育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所指,并就我国体育如何破除自身发展的短板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出建议,以期更好发挥体育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人文奥运”理念的和谐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文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和谐是北京奥运会的灵魂."人文奥运"包含了身与心、人与人、国与国等丰富的和谐内容;主张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和谐交融,认为人的身体与精神应该和谐发展;坚持弘扬"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的奥林匹克精神,认同"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奥林匹克宗旨;贯彻"和谐奥运"的理念有助于建设"和谐北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乒乓球的旋转与速度存在着相对关系,是乒乓球技术中的普遍规律。在论证中提出了相对速度与球心速度之比作为特征准数,将点的运动轨迹分为三类,分别为“螺旋线”“波纹线”和“旋轮线”。从而将复杂的乒乓球技术划分为“旋转型”“速度型”和“综合型”三种基本类型。运动员击球的点在第二轨迹不同的位置上合成速度不相等。因此,运动员在第二轨迹的不同阶段击球手感旋转不相同,而且该点的合成速度矢量决守乒乓球技术的打法特征。根据高吊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的特征准数不同,说明了运动员对这两种球型接球手感旋转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孩子天性爱玩,玩耍是感知觉教育的探知手段,是保障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创造性和快速发育的基石,把孩子从步步规划的"堡垒"中解放出来,给予适度自由玩耍的空间,是回归体育本源和培养未来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根据多年来自身教学和实践经验,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当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理念的转变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人才培养沉陷于生硬的"模式化"泥潭、应试教育惯性拖沓体育改革、体育理念过度功利化。认为应提倡家庭体育的基础培养、体育课价值合理定位、杜绝过早"模式化"智力教育、"工具"回归"玩具"。  相似文献   

20.
针对韩烈保教授关于中国高尔夫球产业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论述,从若干方面提出不同意见与之进行商榷。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下,中国高尔夫球产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起到消极作用。目前,在中国大规模开发高尔夫球产业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