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闻界》2015,(11):45-46
<正>《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迁址重庆继续出版。该报在国统区出版9年多,共出版3231期。1937年2月,共产党代表团抵达南京,在抗日的背景下国共两党再度合作谈判,周恩来等提出公开出版机关刊物的问题。1938年1月11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董事长王明,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华西园(华岗),总经  相似文献   

2.
马艺 《新闻大学》2000,(3):57-61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大型日报。它为我党的宣传工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新华日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关于它在历史上所取得的功绩,我党领导人和我国的新闻史学界,曾给予高度评价。但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对曾筹备该报并任该报社长十年之久的潘梓年,他对这张报纸做出的历史贡献,却很少有人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进行探讨。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我国史学界的专家,在实事求是研究历史人物的思想指导下,写出了一些关于潘梓年的回忆著作和文艺作品,为新闻史学界进一步研究潘梓年提供了不少详实史料。在此基础上,笔者试图从新闻史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一番粗略的的总结。  相似文献   

3.
《群众》周刊,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个党刊,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编辑兼发行人,是筹备《新华日报》的负责人潘梓年(1893-1972).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我在撰写《新华日报史》过程中,通过访问在新华日报工作过的老同志和搜集的文字材料,对潘梓年的一生经历有了较多的了解。今年是他诞生100周年,在此,我要对他在《新华日报》的一段经历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5.
1937年,周恩来同国民党商谈国共合作抗日时,决定办《新华日报》。经过多方斗争和努力,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终于在汉口正式出版。报头新华日报为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周恩来在创刊号上亲笔题词: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最后胜利。10月27日,日军占领武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千山万水,辗转迁移到重庆继续出版。  相似文献   

6.
潘梓年是著名的《新华日报》社第一任社长,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经验,被誉为"中共办报第一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革命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7.
柯黎 《湖北档案》2022,(3):35-38
武汉市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四至九号,是一排里弄式的二层居民楼,这就是《新华日报》社旧址,1983年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新华日报》是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办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发行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在武汉创刊.10月25日武汉失守,报社随即迁往重庆,直到1947年2...  相似文献   

8.
潘梓年同志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担任《新华日报》社长,我们和他一起工作了9年多的时间。他是《新华日报》同志敬重的领导人,也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在他50岁生日的时候,报馆全体同志曾撰文祝贺,表示要学习他“坚贞不拔的革命操守,严谨谦和的学者态度,奋斗不懈的苦干精神,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9.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率先在《新华日报》发表章,系统地阐释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1.
潘梓年是多年奋斗在党的新闻事业前线的杰出代表。他在求学时期就积极向进步力量靠拢,是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老党员。他深受党中央信任,不惧艰险地以《新华日报》为平台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赢得了世人尊重。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以1939年“五三”、“五四”敌机轰炸重庆对各报的损害最大。当时《新华日报》编辑部和营业部都在重庆下半城的苍坪街,印刷厂设在另一个地方,经过两天轰炸之后,我们当然也受到损失。但其他各报如《大公报》、《新蜀报》、《国民公报》等比我们损失更大,市区内生产陷于停顿,各报出版发行都发生困难,国民党当局下令各报停止单独出版,共同办一联合版。《新华日报》社长潘梓年同志当即向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叶楚伧提出,各报联合版必须有明确的限定时间,否则我们不能参加。叶楚伧答应以一月为限。《新华日报》遂于5月6日起参加了《新蜀  相似文献   

13.
书讯     
《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由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新华日报〉代论集》一书,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本代论集,收集了当时《新华日报》上发表的五十二篇个人署名的“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撰写的。定价:1.50元。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中央机关报。周恩来同志长期领导了《新华日报》的工作。 1942年,在全党整风运动中,《新华日报》遵照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党报要“增强党性与反映群众”的方向,经过比较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9月18日正式实行改版,从此进入了成熟发展的时期。在周恩来同志的精心指导下,经过报社全体同志卓有成效的努力,终于办出了一张既不同于在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出版发行的苏共《真理报》,也不同于在资本主义议会民主条件下出版发行的英共、美共的《工人日报》和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率先在《新华日报》发表文章,系统地阐释了《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徐特立不顾年迈,不畏酷暑在长沙大戏院向各界群众作宣讲;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1998,(5)
续上期)周恩来《致大公报书》于5月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并经新华社广播,在6月13日延安《解放日报》及各解放军报纸发表。这封信发表后,立即轰动了重庆和国民党统治区,帮助人们弄清了真相,使一切造谣者无言以对。刊登这封信的《新华日报》增刊销售17...  相似文献   

17.
董小玉 《新闻界》2005,(5):26-28
《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发行的机关报纸.该报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大型日报,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最顽强、最富战斗性的报纸.它像一株昂首怒放的报春花,在抗战的烽火中散放着不屈不挠、振奋民族精神、救国救民的芬芳.这里笔者要论述的是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中为抗战胜利做出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8.
“潘老总”,是当年重庆《新华日报》同志们对社长潘梓年的亲昵称呼。这位“老总”当社长9年多,始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和大家一起工作、生活。“大布是其衣,一生只服务”,邓初民同志的这一赞誉,是对这位共产党人朴素、廉正本色  相似文献   

19.
最近,四川省华云工农区发现了一处革命遗址——丁家坪纸厂.这个纸厂是抗日战争时期重庆《新华日报》的纸张供应地之一,是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派人筹办的。1941年秋,设在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为了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根据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20.
新华日报、群众周刊史学会编辑的《坚持团结抗战的号角》,已由重庆出版社出版。书中收编了《新华日报》自1938年1月11日创刊到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止的整个九年的五十二篇“代论”,其中十八篇是周恩来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