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法,分析了北京奥运投资的财政预算,并将其与历届奥运收支作对比。并提出一些避免奥运投资风险的对策与建议。奥运会收入是多渠道的,本文将2008年奥运会收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稳定收入,一类是非稳定收入。如图所示:--各级政府资助--中央政府  相似文献   

2.
后奥运效应--雅典奥运会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根据雅典奥运会和历届奥运会的经验,对北京奥运的后奥运效应进行探讨,旨在为奥运组织和专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奥运吉祥物已成为全人类在这种场合进行社会活动、思想交流、信息传播、情感沟通必不可少的通用形象语言.它浓缩了不同国度的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精华,彰显出深厚的浓浓异国情调.通过对历届奥运吉祥物的造型设计和文化解析与阐述,分析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文化理念,能够加深对奥运吉祥物的深层次理解.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场馆及其相关设施投资规模、建筑工艺水平乃至设备工艺水平都超过历届奥运会,而赛后利用与开发的难度也超过历届奥运会。北京奥运场馆后续利用既有自身的短板,也有其他国家所没有的优势,如旅游门票效益和多元开发的潜力。北京在后奥运探索中国式大型体育场馆经营的新模式,应该坚持自身的强项,完善自身的弱项并注重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对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奥运为视角,研究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现状:奥运选手中高学历运动员比例增多;高校的体育场馆承办奥运赛事为历届之最;"体教结合"培养高水平运动员的理念得到广泛关注。不足是奥运选手中"学生运动员"比例不高,还是以"运动员学生"为主。研究结论: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在北京奥运后将得到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探讨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弥补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发展的缺陷,以实现后奥运时期北京奥运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08,(7)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文化委员会主席何振梁亲笔签名;配赠北京奥组委授权、新华社《奥运2008特刊》破例发行999纯金"圣火传递"黄金卷。共包括金条银条17根,含纯金纯银340克,其中纯金20克。揭密:打破百年惯例、播除各国众议破格发行过去任何一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从未把该届之前的历届奥运火炬拿出来集体发行,为什么惟独对中国特殊照顾?知情官员透露,发行历届奥运火炬,只有国际奥委会才有资格,破例发行它来支持中国,是百年奥运史无前例的最高规格发行事件!有些国家甚至认为国际奥委会偏心!不过,讨论后达成共识:五千年文明古国首次办奥运,不仅是中国历史、更是百年奥运史上的伟大篇章!国际奥委会一定要以最高姿态支持北京奥运,打破不可能并完整发行"历届奥运火炬大全套"。  相似文献   

8.
《新体育》2008,(8):42-49
香港马会斥资十二亿多港元,融合赛马和马术运动,为北京奥运及残奥会马术比赛提供的场地和后勤设施·将较过去历届更加先进和完美。奥运马术主赛场内的观众看台,可容纳近一万八千名观众。  相似文献   

9.
第十届全运会尘埃落定,它是我国体育进入北京奥运备战周期举行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赛事, 也是各运动项目在奥运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本届比赛共设32个大项、357个小项,共有46个代表团的9986 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目的决赛,是历届全运会参赛运动员最多的一届。自从加盟奥运大家庭,历届全运会都被视为是检阅队伍、培养新人的大舞台。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 本届全运会更是意义非凡。中国奥运夺金的支柱项目,如跳水、举重、射击、体操、乒乓球、羽毛球、女子柔道等,依然保持了雄厚的底蕴,有些项目的竞争之激烈,甚至超过了奥运会。透过十运赛场,中国选手在北京奥运上能有多大作为,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后奥运时代北京旅游遗产的基础上,探讨了北京奥运遗产旅游开发的前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北京奥运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为北京奥运会后合理传承与保护、有效开发与利用奥运遗产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李荣  陈亮 《体育科学》2020,(4):15-27
目的:分析以往冬奥会单人项目运动员多维度的参赛制胜特征,为北京冬奥会中国队参赛策略提供借鉴。方法:以2014年和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单人项目前8名运动员(1 136例)的以往参赛特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以往冬奥会、奥运周期世锦赛、奥运赛季世界杯赛的参赛对本届冬奥会名次取得的作用方式。结果:与低龄类项目相比,高龄类项目在冬奥会参赛和冬奥周期世锦赛参赛均表现出经历多且名次等级高的特点。此外,冬奥周期无兼项项目的最好名次等级高,有兼项项目主项成绩突出。结论:高龄类项目更加注重以往参赛经历,冬奥周期和冬奥赛季成绩应上升或保持稳定,有兼项项目冬奥周期应适当发展副项,但冬奥赛季应重点关注主项的能力和状态。建议:在把握不同单人项目参赛制胜特征的基础上,我国重点项目应依据优秀运动员数量、年龄、冬奥参赛经历,在北京冬奥周期中选择适宜的专项能力提升或保持方案,并制定差异化参赛策略。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具有全国影响的大事件。针对上海的社会形态现状,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将对上海产生的影响,以及上海可能对北京奥运会所做的支持,由此揭示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与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董杰  霍建新 《体育与科学》2007,28(4):28-35,43
本文采用文献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对1992年至2004年举办的4届夏季奥运会的财务状况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分析近4届奥运会的收入来源与支出去向,以及收支的具体数额,目的是掌握目前举办夏季奥运会在财务方面存在的特点,了解目前举办奥运会在财务方面的趋势,为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今后举办其它大型体育赛事,和其它奥运会举办城市在财务方面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营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历史回顾,在了解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的原则、规定、模式、收入来源、分配比例等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结构、排他权、赞助商的征集方式与程序等问题。结果表明,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为北京奥运会筹措运作资金,也将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最后提出“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顺利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传承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在传承本国优秀历史文化方面的特点,其成功的经验值得举办北京奥运会时去借鉴,将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元素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展现在世界的面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运会的税收经济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越  邓汉 《体育科学》2007,27(1):7-13
运用数量分析和比较文献方法。在综合分析奥运会给北京带来的经济社会影响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奥运会对北京地方税收经济带来的诸方面影响,以及税收政策对成功举办奥运会、发挥奥运经济正面效应、克服奥运经济负面效应中的重大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北京市已经实施的奥运税收政策进行了综合评价。井提出了完善2008年北京市奥运税收政策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对全球奥运会电视收视状况进行分析,同时对我国近2届奥运会节目收视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2008北京奥运会电视转播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就北京奥运会电视市场开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看法,以期能够勾勒出奥运会电视传播基本特征,探索奥运会电视报道工作的内在规律性,为做好2008年北京奥运会电视报道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18.
衡量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关于奥运会举办成功的标准、历届奥运会举办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衡量北京奥运会成功的主要标准有在政治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增强了全国人民的凝聚力、促进了北京的城市建设、增强国民的体育意识、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等12项内容。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首届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盛会,北京冬奥会提出的“创造丰厚冬奥遗产”理念,在扩展学界对遗产认识新视野的同时,亦为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的实施提出了新课题,同时也为既往学界提出的遗产层摞与创造理念提供了实践范例。一批有影响、可持续的冬奥遗产价值正在逐步显现,无论是直接遗产还是间接遗产,无论是有形遗产还是无形遗产,均已经或正在对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的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研究认为,在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提出的创造遗产理念,是以与奥运相关的既往遗产层摞为起点的。对北京2008年奥运会遗产及其相关遗产的层摞,为北京冬奥会筹办提供了遗产传承的基础;而北京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对遗产的创造,在为其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奥运盛会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将继续融入到国家、区域和城市发展之中,成为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重要、长久的推动力,成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