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定温度一定体积的非水解盐溶液中各种离子总数为盐的物质的量乘以化学式中的离子数,再加上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 OH~-数目。如1升25℃时 1mol·L~(-1)的 NaCl 溶液中的离子总数为(2 2×10~(-7))mol。对于处在同温度同浓度同体积的组成相类似的水解盐来说,其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较非水解盐有何变化规律呢?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一元酸碱形成的单水解盐和双水解盐一元酸碱形成的单水解盐,当浓度、温度、体积相同时,其溶液中离子总数比同类非水解盐溶液中的离子总数少。以1升25℃时1mol·L~(-1)的 CH_3COONa 溶液为例分析:由一元酸碱组成的单水解盐溶液中[OH~-](或[H~ ])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硫酸铵的盐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溶液具有胶体性质 ,分子颗粒直径在胶体微粒范围之内 ( 1~ 10 0nm)。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较浓的盐溶液 (如NaCl、Na2 SO4 、MgCl2 、(NH4 ) 2 SO4等 )时 ,可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此种作用称为盐析。由于这些盐类都是强电解质 ,在水中全部电离成离子 ,这些离子有强烈的水化作用 ,可破坏蛋白质颗粒表面的水化膜 ,并能中和蛋质颗粒所带的电荷 ,因而能使蛋白质的胶体溶液凝聚而析出沉淀的。在蛋白质的盐析实验中 ,我们最常用硫酸铵的饱和溶液作为盐析剂 ,因为硫酸铵具有特别显著的盐析作用 ,不论在弱酸性溶液中还是…  相似文献   

3.
在原有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仪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探究型电解质溶液导电仪,不仅能用于区分溶液是否导电、区分强弱电解质,还可以让学生开展定量实验研究,探究电解质强弱与其电离程度、导电能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开拓学生思维,积极探究现象背后的科学本质。  相似文献   

4.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的难重点之一、也是历届高考的必考知识点,无论是在讲授新课或是在高三总复习中许多学生都感到变化多端,难于理解与掌握。 运用盐类水解的知识处理盐溶液反应时,突出的问题是何时该考虑盐的水解,何时不该考虑,随之而来的是水解的程度怎样以及水解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等。为探求其中的规律性、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以高三教材电解质溶液一章为例。例1 提出课题:电离平衡与电离度的关系。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学生从教材中再现已知的内容(化学平衡,电离速率等于分子化速率的状态,且改变条件发生平衡移动)。在此基础上开始深入探求新的内容,由学生讨论电离平衡的移动条件,主要有温度、浓度。教师只是引导学生质疑,根据键能的概念深入判断电离过程系化合物的拆键过程,即电离吸能决定温度影响,且温度升高电离度绝对增大(此时还应再  相似文献   

6.
什么知识最值得去教,这是教师每天都要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化学观念为统领的教学,注重学科知识与结构的深入理解,重视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以"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为例,分析了知识内容及其教学价值,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与发展需要,明确了以"水的电离平衡"为突破口,弄清水溶液中的微粒及微粒间相互作用、溶液中H+和OH-的数量关系与水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在联系是学习的关键所在。从构建整合"知识—过程"的教学框架、设计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引导性问题、利用实验事实为学生的理解提供证据、帮助学生建立微观分析思路与方法的角度探讨了主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一次实验探究过程中,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发现CuCl2溶液对H2O2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是否其他盐溶液也能在这个反应中起同样的作用呢?于是他们做了以下的实验探究。2探究过程(1)第一次探究[探究课题]FeCl3溶液是否可以催化分解H2O2?[实验设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5 m  相似文献   

8.
一、NH_4Ac溶液pH计算公式的推导 设NH_4Ac溶液的分析浓度为C,NH_4Ac是两性物质,其溶液存在如下平衡: ① ②(K_a为HAc的电离常数)  相似文献   

9.
在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化学第三册“电解原理”这节课中,首先通过观察电解CuCl2溶液的实验过程,得出了“CuCl2溶液受到电流的作用,在导电的同时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Cu和Cl2”这一结论。接着用“通电前后溶液里离子移动示意图”对电解过程这样描述:“通电前,Cu^2+和Cl^-在溶液里自由地移动着;通电后,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移动的离子,改作定向移动。带负电的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带正电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说明CuCl2溶液在电离状态下,离子在自由移动,而电解时则变为定向移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理科综合”、“文科综合”的中考考试变革要求 ,教学中教师在把握单科基础教学的同时 ,还要注意联系和渗透其它学科。研究各学科知识的交点和结点 ,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下面具体分析几例综合试题。例 1 :如图 1 ,电源电压不变 ,A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B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 ,当闭合开关K、K1、K2 时 ,灯泡L正常发光。试回答 :1 )用电离方程式说明A、B两烧杯溶液的导电原理 :A :     B :     。图 12 )当逐渐向B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加到产生一定沉淀时停止滴加 ) …  相似文献   

11.
为了验证金属和盐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初中化学课本安排了铝和铜盐溶液反应的演示实验。现行教材 (人教社 1995年版 )是用 Cu SO4 溶液和铝反应 ,而原用教材 (人教社 1987年版 )是用 Cu Cl2 溶液和铝反应。我在实验中发现除去氧化铝膜的铝丝和硫酸铜溶液反应速率很慢 ,几乎观察不到明显现象 ,而用除去氧化铝膜的铝丝和 Cu Cl2 溶液反应 ,能观察到有较多气泡产生 ,铝丝表面很快有红色固体析出 ,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到反应体系温度升高 ,反应完毕试管中除了有红色固体外还有白色胶状沉淀。从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来看 :E°Cu2 / Cu=0 .345…  相似文献   

12.
本文较详细推导了计算一无弱酸溶液的H~ 浓度的求值公式,讨论了各种公式的应用范围及产生的误差,并通过一些具体实例阐述了用kaC_(HA)>100KW判定忽略水的电离时酸的最低浓度。  相似文献   

13.
在溶液中盐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学生学习盐类水解的难点,我们认为主要是盐与盐的反应.学生在遇到盐与盐的具体反应时,往往难以判断是离子互换的复分解反应还是盐的水解反应.盐与盐反应大约有六种情况,把这六种情况一一分析透彻,问题就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化学课程中,要想让学生理解“同一种弱电解质在不同浓度的水溶液中,弱电解电离度越大,溶液导电能力也越强。”的问题,除了教会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外,最直观的办法是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冰醋酸在稀释过程中导电能力的变化。即冰醋酸在用水冲稀过程中,可观察到由不导电到导电能力逐渐增强,又逐渐减弱的过程。通常实验过程如下:在烧杯中插入电极(碳棒),电极与演示电表(欧姆挡)相连,烧杯中缓慢加入10mL左右的冰醋酸,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观察电表指针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刚开始由电阻很大到逐渐变小的现象很明显,但是后来冰醋酸中加蒸馏水浓度变化太慢,指针几乎不移动,老师只好将烧杯中的溶液倒出一部分再加水冲稀,如此往复多次,既浪费时间,冲稀后的溶液也不再有回收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解决了初中化学水电解实验中用简易水电解器手会被10%氢氧化钠或10%硫酸溶液腐蚀的问题;解决了霍夫曼电解器存在玻璃制品容易破碎、电解速度慢、积气室过小、学生进行氢气爆鸣实验不太安全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整电压高低和电流大小,了解电解电压电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纳秒和飞秒激光及飞行时间质谱仪对氮化苯-溶剂分子团簇的多光子电离和离解进行了研究.通过解决实验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在气相条件下实验研究嘧啶与水团簇的多光子电离.首次观测到该团簇的多光子电离质谱,发现电离后形成了质子化团簇系列,通过团簇浓度随激光强度的变化以及理论计算,阐明了团簇内质子转移过程,以及电荷分布和质子转移过程随着团簇尺寸的变化;首次观测到吡啶团簇在飞秒光电离过程中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共存的现象.非质子化吡啶二聚体离子的存在及高水平下理论计算表明,吡啶分子之间可以形成C-H…N氢键,对文献中报道的结果给予了纠正,提供了弱氢键团簇中质子转移的一个极佳范例;首次研究并获得了嘧啶-甲醇以及哒嗪-甲醇氢键团簇的多光子实验研究结果.实验发现团簇经激光电离后只产生质子化产物,并从理论计算得到各种团簇的稳定构型,阐明了团簇发生电离后质子转移反应的过程和机理.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电解质溶液的时候 ,我们通常用图 1所示装置比较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如图 1把装置连接好 ,然后将等体积的 0 .5m ol/ L的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醋酸、氨水溶液分别装入五个烧杯中 ,接通电源 ,观察灯炮亮度并填入下表。图 1序号 12 3 45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醋酸氨水灯炮亮度亮亮亮暗暗  从上表可得出 :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醋酸和氨水溶液强。由此可区别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此装置不仅能够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演示 ,而且在学生的活动课和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其妙用。  一、用于学…  相似文献   

18.
1设计背景 液体导电演示仪是用来试验溶液导电性及导电能力强弱的装置。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测试电解质、非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及高一教材中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比较,均要用到此装置。无论是按教材要求制作的简单装置,还是市售的溶液导电演示装置,都存在以下不足:  相似文献   

19.
1设计思想本节课设计基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盐类的水解"的第一部分"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和第二部分"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教学设计倡导从核心问题或任务出发,师生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中介绍的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比较麻烦,观察现象的时间较短,几种离子的焰色不便比较。另外铂丝的价格又较昂贵,材料难得。这里介绍一则简易的实验方法。 按下表配成指定浓度酒精溶液,分别装入广口瓶内,并分别取少许药棉浸泡在各自的溶液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