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德育探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活德育作为一个新概念,能否为教育理论所认同,生活德育的开展何以可能,这需要我们做五方面的逻辑思考:生活是否需要道德?需要什么样的生活道德?为什么需要生活德育?如何理解生活德育?学校生活德育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2.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道德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并存。一个人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从何而来?是来自"人之初性本善"的天真单纯的儿童本性,还是来自于成年人深思熟虑、逻辑严密的道德理论,或者是人文修养、政治思想。语文课程是国学的基本课程,其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不只是学习国语和文学的好课程,也是人文素质教育和德育的好载体。它将枯燥无味的德育知识和政治思想潜移默化地结合在课程内容之中。这一点是自然科学,甚至是其他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3.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道德素质的整体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素质由道德的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等要素构成 ,道德素质诸要素应该构成一个整体。整体的道德素质必须通过整体的德育来培养。整体道德素质发展和整体德育的理论应该落实到所有德育活动和德育的全部环节 ;特别是要在德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教学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4.
周玲 《中国德育》2005,(6):23-24
德育“回归生活”已成为目前教育界一个热门词语,但如果我们希望真正实现德育的“回归生活”,首先需要对德育的“回归生活”进行理性分析,即应该把握清楚为什么需要德育“回归生活”?应该回归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又应该如何回归?如果这一切都还处于模糊的状态,那么它很可能只是一股转瞬即逝的潮流,难以生根发芽,更难以显示其永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教材究竟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课程标准、教材、教师、学生各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有没有什么关联?按教材照本宣科行不行?这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都应该深思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觉得拿到新教材不会教、不能理解教材的意图,甚至有些老师觉得新不如旧,根本就不依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积极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用好语文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7.
<正>道德与法治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专设课程,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路径。如何在学科德育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呢?一、站稳课堂,用好教材: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肥沃土壤1.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生和社会眼中,什么样的教师是好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回答,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显而易见,要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好教师一定有高尚的道德品行、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厚的学识修养、高超的教学技艺,政治教师尤应如此。那么,政治教师应该如何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行来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下面几位老师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回答。"思想"的自觉是真正的自觉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校德育存在许多问题均缘于对其概念界定的不清。从传统道德意义上解读什么是德育,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并提出新时期学校德育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正确的审美观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挖掘教材,加强德育意识教师应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从备课入手,精心构思,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什么样的命题才算好的命题?怎样才能命好题?这里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好的命题必须符合大纲要求,紧扣教材实际。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学的纲领,它规定了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提出了各年级的具体教学要求,它应该是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好德能渗透,应深入钻研教材,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正确氢握好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正确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关系;抓住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让学生感悟良好的道德情感;通过作文教学不断触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3.
德育课程概念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概念理解的多元化,在德育实践中德育课程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德育课程是德育活动还是德育文本?是学校道德生活事件还是德育传播媒体?是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还是凝固化了的道德生活经验?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德育过程的概念进行重构,以充实学校德育资源、拓展德育空间、激活德育过程,从而为改变僵化、低效、程式化的学校德育现状,创新学校德育的样式、方式、途径,贡献新的教育智慧。与知识学习不同,道德学习是一种全时空的学习,充斥着学习者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道德与生活结伴而行,在生活中不能有道德的盲区。因此,完…  相似文献   

14.
揭示践行道德的个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曾经有学生问老师:我为什么要做一个好学生?做一个好学生对我有什么好处?可能会有不少老师认为这个学生有点落后、颓废.其实,这恰恰反映了当前德育没有帮助学生认识道德的个人价值、认识到道德在利他的同时对自己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校道德教育的道德性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并不具有天然的道德合理性,在德育目的、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合道德的现象,都可以也应该进行相应的道德评价.实现“道德的学校德育”是对学校德育进行道德性审视的一个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论德育内容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中介环节和基本要素,是德育目标的具体体现。要通过德育使德育对象建立什么样的道德理念、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这都决定于用什么样的德育内容去塑造他。德育实际上就是将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准则逐渐地变为个体的内心信念,形成个体行为的内在约束和外在行为规范。也就是促使德育对象实现个体道德内容上的社会化。因而德育内容,从根本上说,它源于被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内容。不同社会形态、不同社会阶段其所产生和肯定的道德内容是不同的,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德育内容的时代特征。从道德的起…  相似文献   

17.
一、对学校德育内容的思考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如何才能形成我们称之为德性的东西?我们的学校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他们什么样的道德品质?这是我们每一所学校和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一个人道德形成非常重要的阶段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本应担负极其重要的责任,但实际  相似文献   

18.
一、当代国外德育发展的主要特征 当今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也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当今世界各国的德育工作正在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呈现什么样的特征呢?  相似文献   

19.
道德的课堂:问题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教育改革逐步从宏观转向微观、从理念转向行动的背景之下,关于中小学校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愈益活跃。课堂教学无疑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因为,教育无论旨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无论想要落实哪种教育理念,就中小学校的办学而言,最终必然要转化和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那么,究竟应该倡导什么样的课堂价值?追求什么样的课堂形态?本文尝试从道德的角度提出一种不同的看待课堂的视角——构建有道德的课堂,即符合伦理精神与道德原则的课堂。  相似文献   

20.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即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最终体现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并以学生是否达到社会的实际要求来检验。由理想型教育转变为实事求是型的教育。一、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1.德育目标应多样性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过程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德育实效性的理性规定。德育目标所要说明的是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这就规定了理想的德育结果应该是怎样的,从而规定了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