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开一扇窗     
他是食堂的工人.负责收拾学生扔在地上的一次性碗筷.有时夜里也在学校垃圾池里捡废纸及饮料瓶儿等。他个子较高,国字脸。50岁左右,脸上有横肉,蓬松着头发,他在我的印象里是粗糙的、丑陋的。  相似文献   

2.
师恩如山     
谢作长 《江苏教育》2007,(22):10-10
初识恩师要追溯到8年前。当时我刚负责学校教学工作,学校承办温州市小学数学年会,邀请张兴华老师前来讲学。那次.他把教学心理学理论与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不露痕迹地结合。娓娓道来,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数学教学心理学的圣殿.他那温文儒雅、睿智灵敏的形象也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中。也就是从张老师的那次讲学开始.我的心底有了一个梦:倘若有朝一日能得到张老师的亲自点化.真是不枉此生矣!  相似文献   

3.
天才与泥土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天才与泥土”.这个题目并不是我的发明,而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的时候,在我们北师大附中校友会上的演讲内容,我想在这里谈一些自己的感受。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是一所非常光荣的学校,她的历史悠久,比北师大本身的时问还要长.为国家培养和贡献了像钱学森这样一批人才,因此,我愿意把他称之为天才的学校,也是一所至今为社会和人们所称道的优秀学校.是一所值得大家向往的学校。  相似文献   

4.
发现生活     
朱子涵 《小火炬》2012,(3):24-24
有的人把生活装进大脑.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有的人把生活列在纸上,所以他觉得生活是千篇一律、单调乏味的。有的人…而我就是后者:家里——学校——家里——学校,我的生活总是这么单调。可我不愿相信我是把生活列在了纸上。早上的一顿早餐,在学校的时光,回家后渐渐地.我发现了我的生活。每到晚上.爸爸妈妈总会问我第二天早上吃什么.我总是回答:“不知道。”  相似文献   

5.
“受贿之事常常出现在官场,现在这不正之风已经像大火一样蔓延到学校来了。不幸得很,我也受贿了。”唐丹阳同学很会渲染气氛,当我读到这篇作文的开头,就感觉很抓人。“受贿......不正之风......大火......蔓延......”作文一开头,就抓住了读者。唐丹阳同学危言耸听,我却感到一点也不奇怪。因为以前我也听我的小作者朋友说过在他们所在的小学发生的这一类事件。我的孩子陈墨上五年级时,有一天他在看电视,突然问我:“受贿是什么意思啊?”我刚要给他解释,他就像发现新大陆似地说“哦!原来受贿就是买通哦!…  相似文献   

6.
考完后,是一场兵荒马乱。我低着头递给他们成绩单。爸爸的眼神充满恨铁不成钢的意味。我知道,我的成绩和我同年级同学校不同班的耀相比,相形见绌。我知道,这让他在耀的爸爸——他的同事面前抬不起头。爸爸不言不语.这是他表达无奈的一种方式。即使心里难过得翻江倒海.我也没让自己掉一滴眼泪,我想证明给爸爸看,到最后,赢的人会是我。妈妈...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阅读》2007,(11):25-26
小时候上学.家离学校比较远。逢下雨天,乡村土路烂滑,父亲就下好面条用保温瓶装好给我送到学校,面条是他的最爱,所以他就送给我他的最爱。在那个村小学,在二百多个同学当中,我受到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最高礼遇。其他的孩子要么冒雨回家吃饭,要么在学校胡乱解决后等待下午的课程。而我,并不感激父亲,相反,我却因他的张扬而羞惭。  相似文献   

8.
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天.我们班召开了“我的理想在远航”主题班会.旨在给每位同学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进彼此的了解。我的话音刚落.就看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一只高高举起的手.我充满欣喜和感激地把第一个机会送给了他。通过自我介绍我了解到.小刚是一位体育特招生.中考成绩与重点学校的录取线相差很远.是被保送进入重点高中的.而且他也坚定的表达了三年后要考取名牌大学的理想和愿望。在随后的军训中.由于他拥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并勇于展示自己、承担责任.表现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9.
对叶圣陶先生有特殊的感情。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的苏州老乡.不仅是因为他是我们民进中央的老领导.也不仅是因为我现在居住的地方可以看到他曾经读书的学校,而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敬佩他的思想、他的人格。读过先生的许多书.也知道先生的许多故事。叶圣陶先生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平民家庭。父亲在地主家作账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在学习期间发表了第一篇教育论文《儿童之观念》。毕业后就走上了从教之路,先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后来又应聘到吴县角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10.
星期三午饭后.我们照例来到学校的操场上散步。不一会儿。王成同学在草地里发现了一只想飞又飞不上去的小麻雀.看上去很可怜.他悄悄地跑过去.双手小心翼翼地抱起小麻雀。我也很喜爱小动物.就对他说:“给我抱一抱吧!”他同意了。  相似文献   

11.
王佳慧 《陕西教育》2005,(10):40-40
我的童年是与外公一起度过的。在我的记忆中,他的手永远是那么宽厚,有力。外公是个小学教师。我一丁点大的时候.他天天带我上学校。每天他都牵着我的手.穿过那些坑坑洼洼的小路。外公的手掌是最安全的港湾。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一所特殊教育学校里担任心理医生,同时是一个母亲。我见过很多孩子彼此成为好朋友。但是他们谁都比不上我儿子科特和他的小伙伴韦斯利之间深厚的友谊。科特很小的时候就患有语言障碍症、运动神经迟缓症.他说话非常困难,行动也比正常孩子慢很多。  相似文献   

13.
舞南 《中学生电脑》2008,(12):32-32
又到了这棵占老但青翠的松树旁当初他说,每天要从这里跑向学校.我点了点头.但这里离学校有5公里呢!刚想反驳,他抢先说:“将来我们一起上军校.当兵的那种。”我欲言义止.陪着他第一次从这棵松树旁跑向了学校。  相似文献   

14.
那年我考取杭州一所大学.父亲带我去学校报到,办完手续天就黑了。父亲想坐夜间的火车同家.我没让父亲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父亲为了我渎书.没日没夜地忙碌着,现在出来了,他怎么也应该玩两天。父亲也是喜欢杭州这座城市的,我接到通知书后,父亲总跟我说杭州是座好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诗,父亲不知跟我念了多少遍了。经不住我左劝有劝.父亲依了我,但他只同意在杭州玩一天。  相似文献   

15.
用爱征服     
李荷卿 《小读者》2010,(11):52-52
我和弟弟蒂莫西都在爸爸执教的学校上学。我读七年级,弟弟读五年级。 爸爸教的班里.有个男生叫约翰。他非常爱惹是生非.因此爸爸经常会找他谈话,有时还会严厉地批评他。糟糕的是.约翰并不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错.反而觉得是爸爸故意跟他过不去。于是,他就经常把我们当成他的出气筒。  相似文献   

16.
黄暖 《山东教育》2008,(1):34-34
新学期,班里转来一个令人心烦的男生——小远。他年龄是全班最大.个头是全班最高.调皮捣蛋也是全班之最,唯有学习成绩令人不敢恭维。在学校平行班多、学生管理和教学质量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班里平白无故地多了这样一个惹是生非、拖班级后腿的家伙.我真是打心眼儿里对他充满了反感。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82年登上中学讲台,我教过的学生很多,但我总也忘不了我班里那一个来自山区的农村男孩子.他叫赵林,课堂上他很少说话,课下更是沉默寡言.一个星期天,我来到他家里。这是怎样一个家用!三间低矮的草房里除了两张大床之外几乎一无所有,唯一的方桌已经破旧不堪。原来,三年前,他父亲去世了,母亲也改嫁了、当他满头白发的爷爷用问抖的双手给拉端来一成白开水的时候,我禁不住一阵心脏。面对这样的老人,面对这样的孩子,面对这样残因不全的家庭,谁能无动于衷?更何况我是他的班主任.回到学校,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申请减免了他的…  相似文献   

18.
恪守诺言     
小C是我班一位颇为特殊的学生.知道他是在一年前,开学前他妈妈到学校,要求让孩子留级.因为小学入学时年龄小,家庭又没有很好地配合学校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越来越吃力.可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般是不允许留级的.  相似文献   

19.
萨伦学校是一座带耳房的四方形砖结构建筑,外表光秃秃的,没有任何装饰。除此之外,学校四处都静悄悄的.于是我对梅尔先生说学生们都不在学校里,可他对我不知道时值假期显得很惊奇。所有的学生都回各自的家去了,校长克里克尔先生和太太及小姐去海滨了.我是因为犯了过失才在假期内被送到这里,作为一种处罚。这些都是我们一块走时他告诉我的。  相似文献   

20.
信的力量     
小武是我班上的一个男孩,父母离异。跟着妈妈一起生活。他妈妈在一家私企上班,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实在很不容易。然而小武却不大懂事,在学校里喜欢和其他学生打闹,学习习惯也较差,在学校的作业南于老师盯得比较紧,所以基本能够完成.而家庭作业由于他妈妈没时间督促检查,基本上天天不做。因此。他的学习成绩也不理想,几乎每门课都不及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