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散文鉴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要领会散文优美意境,理解文章之美,体会文章之情,就必须认真推敲,揣摩语言;加强朗读,品味语言;引发想象,体会意境.  相似文献   

2.
语言美是散文的特点之一,散文的语言美可以体现在文采美、修辞美、情思美等诸多方面,若教师能引导学生以品味语言作为切入点,赏析散文作品,那么学生就能层层深入,逐步提升散文赏析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散文语言展开鉴赏品味,尝试总结其特点,体会其意境,提升审美鉴赏和语言建构等方面的语文核心素养。一、穿插背景,深化思维有些散文作品语言比较平淡,容易被阅读者忽略,但是在这朴素的语言背后实际上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散文,有的重在叙事,有的重在抒情,有的重在议论。散文作者通常把本意情感作了艺术化的处理才形成含蓄美。不同的作者,由于生活在各自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各人的先天禀赋有别,后天阅历不同,因此才识、性情、气质就有高低、深浅、刚柔、雅俗、文野、曲直等等区别。要想在阅读中体验文章语言表达的特点,揣摩不同的语言风格,品味其中的意蕴;要想在朴实自然的语言中读出蕴含的丰厚的底 蕴和雅致的趣味,就必须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来体验。而教会学生采用目标阅读法来鉴赏散文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它可以让学生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由此看出,鉴赏散文要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高中散文鉴赏教学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5.
散文鉴赏是高中语文学习中较高层次的要求,是语文学习中的难点。我们不仅要让学生鉴赏领悟到散文的优美,还要交给他们鉴赏的方法技巧。在教学写景散文时我从以下几方面教给学生鉴赏的技巧:一、解读文章题目,初步了解写作对象;二、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文章结构;三、调动想象的翅膀,走进作者的意境;四、品味作品语言,感受作者真情;五、朗读贯穿始终,提升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 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 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但目前的语文课堂普遍忽视朗 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较弱。基于此点考虑,本文结合语文 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要求,从审美鉴赏与创造 的手段、品味的内涵和汉语的特点三方面论述朗读对品味语言 的重要,旨在回归课堂教学的朗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 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学是人学",语文教学应该关注人的情感,散文教学尤其应该如此。散文是一种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体悟文章的情感。如何品味?一、品味语言散文也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虽然没有诗歌语言那样精粹。散文由于风格的不同,语言风格也是千姿百态。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纯净。  相似文献   

8.
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导文类,在中学生语文学习中起重要作用,其教学内容的确定值得深入研究。但在中学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表现出小说化、知识化的倾向,违背了散文的主旨。本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理解作品的内涵,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领会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相似文献   

9.
程然 《现代语文》2009,(9):41-4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要在“感受·鉴赏”方面获得发展:“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散文文本既是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之一,也是学生爱读、乐读的部分之一。学生想象力与审美力等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有序、有效的散文文本的阅读鉴赏。阅读鉴赏散文文本,是学生感受艺术形象、品味语言、积累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提高思想与艺术境界的重要途径之一。持续、有效的散文作品的阅读鉴赏,  相似文献   

10.
古代纪传类散文的阅读一定要以品味语言为基础,通过关注细节,于具体情境中让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揣摩情感,最后达到对于人物命运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53):31-32
散文教学就是要体味精准语言表达,分享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感悟的人生经验。作者在散文教学中从情感、语言、意境三个方面中提升学生美的感悟,从而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品味语言就是对语句意义、情态、色彩、分寸和蕴涵的"言外之意"进行细致的揣摩、分析、鉴赏,即据言会意,依言入情.鲁迅先生的遣词造句确实与众不同,这正是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假如我们能由言探意,进入鲁迅作品的精神内核,那么我们就会觉得他的文章是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3.
散文可以从语言、意境、情感三个方面进行鉴赏。欣赏散文的语言美,首先要通过联想和想象领悟语言的表达效果。欣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我们寻其通达意境的途径,领略不同人物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捕捉作者寄予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是实现欣赏散文情感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陆文海 《广西教育》2014,(9):94+98-94,98
语言学习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品味语言是解读文本的前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推敲、揣摩、品味,是领会作者情感、体会人物品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下面笔者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散文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能展现作者在遣词造句方面的独特造诣,是体现生命之美、艺术之美的最好体式。教师要带着学生深入品味散文的语言,并积极展开鉴赏,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散文具有很强的个性特征,是思想解放和个性张扬的代表。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鉴赏作品语言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自主创作的时候加以借鉴,起到读写结合的效果,全面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方面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含蓄、精致的语言,揣摩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体会作者丰富深沉的思想情感,体悟文章“小题大做,大词小用,举轻若重,平中见奇”的表达特点。 2.背诵部分句段,积累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要求学生在散文鉴赏时要掌握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品味文章的精美语言,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对人生有所感悟。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目标,找寻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尽可能地实现教学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是有一定难度的,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由众多骨干教师潜心研究总结出的散文鉴赏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8.
语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根.在袁老师的《散步》设计中,品味语言的步骤比其他环节用时多,就体现了语言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精妙词语的鉴赏,掌握鉴赏的方式、方法,然后自然地过渡到对课文句子的鉴赏.这样两个环节独立而不脱节,也符合语言鉴赏的要求与规律.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学习鉴赏的方法,培养鉴赏的能力.在引导学生品味用词精妙的环节,他出示了典型的句子,从中找出典型的词语,给学生点拨,然后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寻找,自由品味,做到了学以致用.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品味词语中,袁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词语的精妙,采取"替换法"来帮助学生认识词语的精妙,做到了"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外壳,是情感的载体,任何一篇文章的阅读与思考,对文本语言的正确理解、感悟是读懂文章最基础最关键的起步。海德格尔曾说过:"语言是语文存在的家。"所以说,品味语言,应是一堂语文课的核心内容,品味语言需要心智的投入,把心沉浸到文本的字里行间,通过揣摩、辨析、感悟、欣赏语言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文本中人物形象和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该如何去品味语言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陈建兰 《考试周刊》2013,(54):51-52
<正>一、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众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课文为我们展现的是色彩斑斓的大自然,展现了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因此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品味优美的语言,揣摩作者深厚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