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协同创新理念是高校有效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理论基础.在阐述协同创新内涵及其与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系基础上,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驱动下,基于协同创新的理念和优势富集效应,从多元协同的视角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构建,形成闭环式的协同育人架构,并提出三位一体的实践方案,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国家教育改革转型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市场营销专业要实施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但是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在协同创新理念下,构建了市场营销专业"一二三四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了一系列实施保障措施:确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理论与实训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大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优化协同创新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是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在介绍协同育人和协同创新概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和佛山大学“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两校“3+2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并重点研究该方案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培养过程、培养特色、管理体制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5.
政校行企全程协同培养,是卓越物流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是多元主体协同进行教育创新的实践探索.全程协同培养,包括培养主体的协同和培养过程的协同.培养主体多元和全程协同需要构建协同共同体.全程协同,包括理论研究、资源配置、队伍建设、创设职业化、项目课程情境、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校地协同创新,是提高经管类人才培养质量、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途径。以金融学专业为例,分析了目前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三体系、三平台、多模块"的金融学专业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协同拟定教学内容、共建实习实训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专业人员与教师交流互访四个方面,构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从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本科生导师制三个方面,提出校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性: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培养过程单一、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因此,应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协同创新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树立高职院校办学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更新管理体制,优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8.
研究新工科背景下电气专业基于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家教育方针、教育理念和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考虑目前电气专业存在学生协同培养的认识不足、人才培养资源共享机制和交流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提出加强课程体系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健全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等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促进企业和高校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四个方面的局限性:教育理念落后、培养目标模糊、培养过程单一、管理体制有待改进。因此,应在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和协同创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在协同创新视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树立高职院校办学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过程,更新管理体制,优化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0.
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重要的办学理念,是解决高校人才培养困境、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面临着生源不足、学科专业融合度不高、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积极开展校校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合作协同,是提高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独立学院在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应用型人才方面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影响和制约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有很多,其中,校地协同育人起到关键作用。通过探讨校地协同育人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中的价值与内涵,明晰转型发展驱动下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主要为价值导向与目标要素、课程教学要素、师资模式要素、文化与环境要素。文章提出了独立学院校地协同育人模式创新的实现路径为互嵌"双主体"协同育人理念、建立"双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力量、搭建"双引擎"文化互融平台。  相似文献   

12.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汽车专业为例,通过与上汽大众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双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5):82-85,76
该课题运用文献检索、问卷调查、实践反馈修正、对比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围绕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进一步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优质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实训等诸多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逐步探索和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研究认为,改革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突出"五大创新",创新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着力点带动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创新教学模式,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评价机制,以评价的政策导向为助推器推动教与学的全面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以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培养途径,以学科、产学研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迫切要求高师院校为其培养实践能力强、有创新意识且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准教师.高师院校要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促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南阳师范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下进行卓越物理教师实践教学培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卓越物理教师培养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如何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学科竞赛作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引擎之一,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以安徽新华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提出科教相融、科创相助(科-学科与科技竞赛;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学科竞赛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各个环节,并进行了一系列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该研究对学科竞赛如何融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目前学生培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校校协同创新平台以及校所协同创新平台,探讨和研究了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对同类院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与中共湛江市委组织部合作开展以“科技兴市、实践育人、活力党建”为主题的研究生社会实践项目,形成了“二元驱动、四方参与”协同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模式。指出该模式是我国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开展“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校地合作”的有益探索,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财经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机遇和挑战并存.从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以内涵式理念为指导思想,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课程设置、校校合作与校企合作、素质教育三个方面提出加快财经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从战略协同理论的协同效应本质出发,提出了教育与服务协同对接的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与创业协同互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职与企业协同联动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丰富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而且拓宽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孙婕 《中国高校科技》2019,(12):102-10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各院校必须结合我胃国实际发展情况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高职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书对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了深人分析与研究,讲述了“行动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归纳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理论,为我国高职院校现代化专业课程设置与办学模式建构提供了参考价值。该书详细讲述了模具专业、电子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文秘专业以及服装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创新,如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标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实施培养模式的规范性流程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