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中国人民在与旧势力作斗争,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还与自然灾害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抗争。建国初年自然灾害,主要是水灾,其产生既有气候原因,又与以往统治者的统治及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分不开。在新中国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虽面临种种困难局面,但灾区人民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生产救灾,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艰苦奋斗精神,战胜了灾害,把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1853年9月爆发的上海小刀会起义,是上海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朝腐朽的封建统治的一次革命武装斗争。这次起义经过十七个月的英勇战斗,给予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沉重的打击,最后虽然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而失败,而它那种敢于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斗争精神,是永不泯灭的。这次起义鼓舞了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斗争。一百一十年来,帝国主义者力图掩饰、洗刷其绞杀上海小刀会起义的罪行,把自己打扮成中国人民的朋友,企图借以继续进行其罪恶的侵略活动。今天在我们纪念上海小刀会起义一百一十周年(1853——1963)的时候,再一次看看帝国主义者当时究竟扮演了  相似文献   

3.
本篇写于一九二六年四月一日,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十二月《语丝》周刊第七十四期。后由作者编入《华盖集续编》刘和珍是牺牲于一九二六年的“三一八”惨案的。“三一八”惨案发生在“五·卅”运动之后,北伐战争之前。“五·卅”运动不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激励了全国爱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反帝热情,因此,使得帝国主义者大为震惊。还在一九二六年初,帝国主义者在上海  相似文献   

4.
1903年发生的“苏报案”,是清朝封建统治者和帝国主义者相互勾结、镇压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1900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和1901年清朝政府签订卖国的《辛丑条约》以后,清朝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引起全国人民无比的痛恨。这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在广大人民面前逐渐丧失了影响作用,资产阶级革命派思想迅速发展起来。上海,是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  相似文献   

5.
1925年的广州“沙基惨案”,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是继“五卅惨案”之后,帝国主义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运动而进行的另一次疯狂屠杀的暴行。但是,和帝国主义者干这次暴行时所希望的结果相反,这次惨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广东人民的觉醒,推动了省港大罢工的长期坚持和深入发展。正如邓中夏同志所说:沙基惨案“促起广州人民愤怒,励行抵抗香港,省港大罢工延续到二年多之久”。“沙基惨案是延续排英之根本动力,省港罢工是实行排英之具体表现。”不仅这样,由于惨案教育了群众,广东的反军阀战争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援。  相似文献   

6.
首先让我欢呼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讨平西藏叛匪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随着西藏叛匪的即将全部消灭,西藏人民将经过逐步的民主改革,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走上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是西藏人民和国内其他各族人民非常高兴的事情。英帝国主义者和印  相似文献   

7.
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是近百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武装侵略首次赢得胜利的民族自卫战.中国军民抗战的伟大胜利,结束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对亚洲和远东地区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开辟了战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各国人民革命运动空前发展的历史时代.在我国抗日战场上,和中国人民并肩从事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国际友人和战士,对于打败各国人民的共同敌人——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些国际友人除有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捷克、波  相似文献   

8.
当我看到报上登载香港英警无理野蛮殴打中华中学师生和中国记者的严重暴行时,感到极大的愤恨。这是英帝国主义蓄意摧残和迫害港九中国人民爱国教育事业、敌视中国人民到了极其猖狂地步的表现。我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捺不住心头的怒火,我要警告英帝国主义者,必须立刻停止这种挑  相似文献   

9.
材料1 华盛顿会议给中国造成一种新局面,就是历来各帝国主义者的互竞侵略,变为协同的侵略,这种协同的侵略,将要完全剥夺中国人民的经济独立,使四万万被压迫的中国人都变成新式主人国际托拉斯的奴隶。  相似文献   

10.
一、甘肃举人《请废马关条约呈文》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三月二十三日(公历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由清廷主和投降派首领那拉后派往日本求和的李鸿章在日本马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之后,引起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愤怒和抗议。当时余栋臣领导四川农民起义,就提出了反对割台赔款的口号?主张抵抗到底,驱逐外国帝国主义者。  相似文献   

11.
主席、各位代表:我完全同意周恩来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李富春副总理、李先念副总理、彭真副委员长的报告。首先让我欢呼英勇的人民解放军讨平西藏叛匪所取得的重大胜利!随着西藏叛匪的即将全部消灭,西藏人民将经过逐步的民主改革,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走上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是西藏人民和国内其他各族人民非常高兴的事情。英帝国主义者和印度扩张主义分子,妄想把西藏从祖国分裂出去的阴谋,已经遭到可耻的失败。他们又企图利用他们所制造的所谓“达赖喇嘛的声明”来掀起一个污蔑、反对新中国的浪潮,在世界人民面前,歪曲我国政府平定西藏  相似文献   

12.
榜样     
我看了电视片《艾黎和何克》,内心十分感动,艾黎那高大的形象不时在我脑际闪现。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作家。一九二七年来到中国,初在上海消防处当工厂督察,慢慢学会了中文。他在当时的中国,亲眼看见中国人民所受的苦难,他看见了人力车夫在街头啜泣;缫丝厂童工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横行。不久,他会见史沫特莱,向她讲述了他在中国看到的一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转折点。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冲破帝国主义的锁炼,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这个由苏联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消灭了经济生活中的无政府状态、危机和失业,成为国家主人翁的苏联广大劳动人民发挥了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苏联的经济和文化,以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极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把帝俄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况根本改变过来。四十年来,苏联经历了无数的困难:饥饿、內战、帝国主义者的包围和干  相似文献   

14.
(课快结束时) 师: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他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和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请同学们为京张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5.
廖一帆同志六十年代任《人民教育》编辑部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我们与他共事十一年,如今他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了,我们无不悲痛。但他忠恳朴实的音容笑貌,仍然活在我们心中。 一帆同志一贯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1917年生于广东大埔县,早年留学日本,并参加学生进步组织。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芦沟桥事变。当中国处在危急存亡之际,一帆同志为了抗日救国,他毅然从日本回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具体做日军战俘工作。他会日语,了解日本的风俗民情,做日俘的工作深切入微,收效甚大,使不少日俘懂得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性质,懂  相似文献   

16.
《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詹天佑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欺侮、压迫我国的历史条件下,历尽艰险,主持修筑了“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为中国人民争了一口气。课文不仅记叙了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前——一九二五年,发生在上海的五卅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一九二四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后,工农群众运动得到了恢复和发展,革命形势由南到北不断高涨。全国铁路总工会与中华全国总工会相继成立,广东沙面罢工;小资产阶级不断左倾,学生参加革命运动的奋发,北京学生“五·七示威”、太原学生抵税暴动、福州学生反日运动之流血等,这一切都表明五卅事变之前,各地民众都已开始活跃,革命的战火已经在各地爆发,这不能不引起帝国主义者的高压政策,“他们知道这是对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可怕力量,决不能放任他尽量的发展。”一九二五年二月,上海日商纱厂王人为反对厂方  相似文献   

18.
费正清视阈中的毛泽东时代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正清不仅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同时也是毛泽东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费正清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观察思考,认为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是一场“为了老百姓”而重建中国的革命,给中国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福音;毛泽东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虽出现过一些失误,但仍不失为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性成就.无论是毛泽东所领导的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是由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解放、繁荣和为中国人民谋自由、民主、幸福这两大梦想所推动.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詹天佑》这篇课文记叙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者对中国的藐视,突出了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赞扬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要让学生深刻领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这无疑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相似文献   

20.
全面抗战初期,身居山国云南的张子斋,以笔为枪,在大量文章中抨击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华罪行,积极宣传抗战,并在中日对比中明确提出"持久抗战"和"抗战必胜"的思想,丰富了中国持久抗战理论,增强了云南人民积极抗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