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遭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可见,这个实验的教学要求贯穿在三维教学目标中,所以教学中必须做好这个实验。  相似文献   

2.
正在初中物理"内能"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如图1所示的两个演示实验来说明做功可以改变气体内能。其中,甲实验成功率较低,有时打压十几次才能成功一次,影响演示效果。此外,学生可能会怀疑是由于活塞直接碰撞、挤压硝化棉而燃烧的,并非空气被压缩而升温。乙实验中出现的"白气"现象不明显,且因为教师通常在讲台上演示,实验器材较小,离学生较远,现象持续时间很短,所以学生不太容易看清楚。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对做功改变气体内能的实验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九年级全一册<内能>一节的教学中,关于"压缩空气时内能增加"实验的教学要求是:"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多种方法;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27页图2-9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高二物理教材第38页图11-9“压缩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的演示实验,二者实质上是同一个实验,都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很多老师做此实验时,常常会碰上一些尴尬的场面,在课前准备实验时,能一次成功,非常顺利,而拿到教室里给学生演示时,却很难成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本人从事物理实验教学多年,反复探究该演示实验,认为此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要燃烧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达到燃点,二是…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演示“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将该实验在课堂演示成功,学生看不到真实的实验现象,这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借助  相似文献   

6.
内能改变演示实验的成功做法江西信丰县大桥中学朱向阳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有两个演示实验:实验1是演示压燃棉花的现象;实验2是演示水蒸气液化成雾的现象.许多教师反映这两个实验都很难做成功,即实验1压燃不了棉花,实验2看不到...  相似文献   

7.
姜震宇 《甘肃教育》2007,(9X):57-57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在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的初中物理课程又提高了它在教材中的地位。旧的物理课程,安排了既可演示又可让学生随堂做的实验137个,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18个、课外小实验约30个;而新的初中物理课程安排了211个演示实验和若干个可随堂做的探究性实验,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19个、课外小实验50多个和许多通过科学探究才能完成的实践性习题。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气体做功内能增大和减小的演示实验采用两种仪器,分别是空气压缩点火仪和气体做功内能减少演示器,二者皆采用转换的思想间接呈现气体内能的变化,无法直接显示温度变化。用热电偶温度计创新改进实验仪器,可显示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和气体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该仪器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性高、不存在耗材损耗、便于分组实验等优点。学生通过使用该仪器直接观察并认识气体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可以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提高学生的实验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2006年3月第3版)教科书中"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节,有两个演示实验说明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本人经多次实践,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使之简单实用,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是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往教师都是这样依据教材内容的安排组织教学,在分别演示物体的上浮、悬浮、下沉三种情况,结合受力分析得出物体的浮沉条件后,用举例和理论分析总结出改变物体浮沉状态的方法.由于教学缺乏直观性,加上学生受到前面所学物理知识与错误生活经验的影响,学习缺乏主动性,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一、策略的构思与实践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织,设计了6个演示实验和一组学生自主实验.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生鸡蛋…  相似文献   

11.
物理通报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第21页图2-7有一个“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演示实验,是用空气压缩引火仪来完成的。实验的原理是: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起火燃烧。棉花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要达到棉花的着火点;第二,要有充足的氧气。在这个实验中,采用普通棉花看不到燃烧现象,用  相似文献   

12.
编者:学好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分子运动论内能》关键是物体的内能是指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由它们相对位置所决定的势能的总和.对于内能概念的理解应从下列两个方面下功夫:1.理历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I)做功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方法之一,例如克服摩擦做功和物体相互碰团做功,都能引起物体内能的改变.一般说来,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当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减小.用做功的方法来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上是机械能与内能间相互转化、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物体内能的改变可以用做功…  相似文献   

13.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学科。也正因为它以实验为基础,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始终把实验教学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演示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前准备不充分、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演示可见度低、学生参与程度低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就会使得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率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纳相关物理知识。本文从分析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入手,并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编现行初中《物理》课本中 ,安排了演示实验一百多个。为什么演示实验占有这样大的比例 ?我认为 ,除了演示实验所具有的独特教学作用外 ,还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原因 :  一、演示实验能直观形象地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 ,是学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的基础。  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 ,生活经验不足 ,实验经验更是匮乏 ,对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与掌握 ,往往感到困难。通过演示实验 ,可重现前人发现的物理现象 ,让学生身临其境 ,耳闻目睹 ,亲自获得具体的直接经验 ,得到清晰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学生经过分析和推理 ,归纳概括…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说,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要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做演示实验,多安排学生实验,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测量,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善于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是指配合教学内容由教师操作表演示范的实验,是深受学生欢迎的实验形式,是教师施展教学艺术的独特  相似文献   

16.
把这个演示实验改进一下好英山县教委装备办,英山县长冲中学陈鑫,尹明(436700)初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第二章第四节“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较之老教材在演示实验上有较大的改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教材删去了“摩擦金属筒使乙醚沸腾而导致橡皮塞冲开”这一...  相似文献   

17.
九年级物理教材第十八章《电功率》第 1 节《电能电功》对电流做功多少,只用“研究表明,当电路两端的电压为U,电路中的电流为 I,通电时间为 t,电功 W(或者说消耗的电能)为W=UIt”简单叙述。笔者认为,此处没有安排相应的演示或分组实验就定性得出电功计算公式,不利于对学生物理思想和实验方法等物理素养的培养。因此,笔者在教学中补充了一个演示实验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电功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学物理在整个物理学中是一些简单、最基本的知识,但对初中学生来讲,却是一门新课。如何帮助学生尽快熟悉它的特征和掌握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是十重要的。本文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从“动笔”向“动手”转变。物理研究的是自然界最普遍的物质运动现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初中物理课本的《序言》指出:“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根本的一条是进行观察和实验。”学习物理也不例外。做好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新编教材十分注意了这一点,据统计,仅在初中课本中除编有许多课堂演示实验和22个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安排了25个课外小实验。问题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二,在人约六、七年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一节安排了“内能做功”的实验。教材中实验是用软木塞将装水试管口密封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至沸腾。当管内水蒸气压强足够时 ,“砰”的一声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对软木塞做功。此实验有两点不足 :一是软木塞冲出时 ,也有高温水蒸气喷出。实验时 ,尽管管口不朝向学生 ,由于水蒸气飞溅 ,对前排学生可能造成事故或惊吓。二是内能做功只表现在软木塞冲出的一瞬间 ,时间短 ,不便于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和教师边演示 ,边讲解。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改进方法 :在软木塞中插入一根细玻璃管 ,用橡皮管套…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物理实验主要包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教学中不宜安排太多的学生实验,同时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求教学中给予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从演示实验入手就能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所以初中物理教材中几乎每一章节都有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