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海洋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21世纪海洋丰富的资源对于人类的意义,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愫及强烈的环保意识,以及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积极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的热情。3.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迅速获取、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是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教师引导、点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并于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 (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赏析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学好课堂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初步知道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了解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体会风的积极与消极的作用。也从情感上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自然的美,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从中能明白要保护环境。在游戏中感受风带来的快乐。在实验中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乐趣。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品德与生活》1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激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大自然的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3.懂得在赏春的活动中应有的文明行为,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让学生运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高琴剑 《儿童音乐》2008,(10):62-63
教材:人教版小学艺术第三册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感受艺术美,了解有关老虎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根据《两只老虎》的曲调,让学生改编歌词并表演歌曲,还能有创新能力。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歌曲创编的欲望,尝试对《两只老虎》进行歌词改编。教学教具:动物头饰、艺术课件、投影仪、钢琴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小学三)  相似文献   

7.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揣摩表达顺序,理清文章脉络。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2.品读重点语句,了解说明方法,感受文本语言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3.运用所学表达方法,介绍一种大自然的文字。【教学重点、难点】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2.提高阅读科普说明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受瀑布昔日与现在的反差.了解瀑布消失的原因。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在读中悟情的阅读方法。3.情感目标:凭借文本语言材料,了解环境保护与生态、自然景观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邵露葵 《黑河教育》2014,(11):70-70
正教材分析这次习作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把看到的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学习本单元四篇写景的文章,已对写景的要求有所了解,课前通过观察景物,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受,能把感受体验写下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并把当时的感受写出来。教学重、难点:恰当的写出自己的感受、体验或联想。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目标:(1)让学生知道成语是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艳丽奇葩,通过学成语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文化,从而热爱祖国文化,热爱语文。(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2.知识与能力目标:  相似文献   

11.
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一、单元教学目标1.愿意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2.通过春天里人和自然有趣的教学活动,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3.对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能积极地投入到学  相似文献   

12.
一、体验,感受写话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因而教师想方设法去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带他们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显得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几个“一”来丰富学生的生活。每周一次文娱活动、一次班队活动,有时玩游戏,有时搞竞赛等;每月带领学生们去郊外参观、游玩一次,让他们认识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他们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3.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教学理念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语文3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诗歌内容,知道诗中讲了哪几种大自然的语言。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4.感受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1.引导学生认识春天的花,了解其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江凤莲 《儿童音乐》2014,(11):75-77
正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采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以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蜜蜂,并通过绘画、歌舞等方式来感受和表现歌曲。2、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大自然的美丽,感受蜜蜂劳动的艰辛与丰收的喜悦。教学重点: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蜜蜂》。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能积累一些词句;了解课文内容。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目标:在诵读中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品读和讨论来理解“阳光像金子,阳光比金子更宝贵”这句话的含义。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教学准备CAI课件。表现阳光像利箭、像金线洒向大地的摄影作品。描写阳光的段落。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略)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1.组际间赛读生字、生词。2.学生自由读课文。二…  相似文献   

18.
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语文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认识语言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通过感受美,鉴赏美,最终达到创造美.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当地秋天有哪些果实,了解其他地方秋天的果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清晰地呈现秋天丰收的景象,激发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2)通过实物的观察、交流,了解果实的外部特征及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收获的情景,使学生知道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之情.(2)初步懂得果实是由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换来的,懂得珍惜劳动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相同教学内容:江苏民歌《茉莉花》。不同课程标准:老音乐课程标准(江苏省初中音乐教材第二册); 新艺术课程标准(教育科学出版社艺术教材第七册)。老音乐课程标准下的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歌曲《茉莉花》的教学,让学生熟悉这首著名民歌,学习用连贯、优美的歌声表达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参教学建议:教学中可通过录音、录像或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