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集群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从产业集群网络要素和结构关系的角度探讨了集群效应有限性的主要原因;分析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关联性,提出在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之间存在着极限约束.在没有达到极限约束之前,扩大集群规模可以不断增强集群效应;如果超越了极限约束,集群效应将大幅度地递减.进一步阐明了产业集群规模与集群效应的相关性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成文  田杰 《情报杂志》2012,(3):108-111,137
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是全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研究其信息产业集群模式,能为国内其他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并能指导国内信息产业集群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中国十二五规划"的经济转型与创新发展。笔者在综述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信息产业集群模式的内涵,并研究了中关村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模式、内部关系模式、发展与演化模式、创新与升级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最后论述了其模式的特征及启示。  相似文献   

3.
谢友才  陈涛 《情报杂志》2005,24(9):40-43
认为产业集群可以归因为或表现为信息集聚,而信息集聚又表现在Web网上,产业集群的研究方法应当创新。因此,指出可以抽取Web网上的产业集群信息,利用Web信息的及时性和完备性,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尤其是从综合信息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成形、类型进行判断,从而为产业集群理论创新提供可能,并给出了详尽的研究方案。  相似文献   

4.
任鹏  袁军晓  方永恒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3):184-187,192
通过对波特的产业集群"钻石模型"评价,客观地分析了"钻石模型"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的局限性,提出了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综合模型分析方法。该综合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和绩效模型两个部分。生命周期模型从宏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与演化规律;绩效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产业集群绩效的影响因素,反映产业集群所处状态的运行状况。综合模型达到了从宏观和微观综合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群形态演化阶段探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国内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大多基于产业集群显现阶段的特征、机制与绩效表现等方面,众多学者对产业集群形态界定的多样性正是产业集群持续演化不同阶段的"快照"。本文根据复杂系统演化的分析思路,提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阶段分析模型,揭示了产业集群演化的四个阶段形态,并指出集群政策的核心在于促使产业集群自组织向更高级的阶段形态进化。  相似文献   

6.
孙伟  赵盎 《科技与管理》2006,8(5):19-21
不同的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不一致,企业在加入产业集群时,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从生态学角度确定产业集群的7个数量特征,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企业选择产业集群的模型,最后根据不同因子的得分情况,选择了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产业集群。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发展,产业集群作为具特色和竞争力的新经济组织模式,有着区别于一般组织形式的经济属性与社会属性,其稳定问题是关系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形成、结构等角度,认为产业集群属于网络组织类型.对其形成与发展动力、与环境的适应过程、运作模式等方面深入分析,探讨产业集群稳定必要条件,认为能够响应并适应环境的混合型产业集群网络组织更容易形成并保持稳定状态,最后有针对性提出集群管理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合作营销到集群营销:兼论集群营销的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合作营销与集群营销的差异性,旨在区分类似的经济现象,探讨了产业集群从合作营销到集群营销发展阶段的规律性,从营销角度解释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集群功能阐述研究了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意义,依据信息产业集群特征,建立了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提出了模糊证据评价模型在信息产业集群中的应用。以重庆市为例详细描述了模糊证据评价模型的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时代特色的组织形态,在全球范围内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多少成为评价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然而,国内关于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国外,且偏离实际应用范畴,因此,科学系统地建立一套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测评指标体系势在必行。从产业集群品牌的外显竞争力和内隐竞争力两个角度,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具有实操价值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能够为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监测、品牌管理体系的完善及集群内部企业品牌的发展提供动态模型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许强  应翔君 《软科学》2012,26(6):10-15
从核心企业的视角出发,选择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顺德家电产业集群等4个典型案例,研究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异同。从网络成员、网络结构和互动行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核心企业主导下的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协同创新的范围与程度两方面存在差异,并揭示了造成两类产业集群协同创新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群已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南信息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已经形成四大产业集群,太阳能光伏产业集群高速发展,软件产业集群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市场竞争力,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引进和扶持消费类电子整机产业集群.但也存在着产业链建设总体配套环境较差,缺少完整的产业链;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较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本土“根植性”微弱;依附外资,产业投入力度不大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一系政策建议来促进湖南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了BDA电于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然后分析跨国公司对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形成的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借助跨国公司促使BDA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应逻辑及路径。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创新集群研究——以上海市健康服务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创新集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聚焦在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创新集群的研究不多,更未见对健康服务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借鉴制造业创新集群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上海健康服务业的实证研究,构建了创新集群的组织结构、健康服务业集群构成元素、集群概念模型图及集群创新网络,并借鉴奥地利多媒体与报业集群的培育经验,根据上海市健康服务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推进健康服务业集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目前存在企业集聚度较低、缺乏行业龙头企业、未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网络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上海市信息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技术产业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空间格局演变上看,世界高技术产业聚集形式依次发展为最初在大学附近的聚集、以科技园特征表现的边缘城市和专业镇、由专业镇和边缘城市连绵的产业带和企业分蘖发生异地聚集等四种形式。同时,在高科技产业空间演变中政府的作用不可忽视,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出现还有赖于独立于大学和城市的信息服务业、技术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对创业人才的孵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协调的过程。阐明不同类型集群孵化创业人才的协调机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不仅有利于激励和促进创业人才的成长,还可以使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本研究结合产业集群各主体的作用特点,将集群创业孵化分为"政府主导型"、"行业协会主导型"和"高校主导型"三种类型,在武汉、温州、比利时鲁汶三个地区分别选取相应的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类型产业集群孵化系统的协调机理,构建了产业集群创业人才孵化系统协调的整合模型。研究结论为制定有效政策激励集群创业人才快速成长,加速集群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张玲  李辉 《情报科学》2008,26(6):934-93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字和创新为特征的信息内容产业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并且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本文从网络结构的角度分析了信息内容产业创新的机制,并提出了集群式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斌  欧伟强 《科研管理》2016,37(7):35-46
论文分析了海峡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六大"演化代",阐述了两岸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演进机理。并以闽台LED产业集群为例,采用多链扩展改进的产业技术路线图,对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过程进行全产业链、多维度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演进的思路:(1)在实现模式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对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进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终带动两岸新兴产业集群乃至相关产业集群的腾飞。(2)在运行机制上,实现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由"个体制造"向"聚合制造"转变、由"技术追赶"向"技术跨越"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