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席双旗  少辰 《出版参考》2006,(10):13-13
陆仁风是个十分难缠的主,他谁的账也不买,还特别喜欢跟领导对着干。为此.他不知挨过多少批评,受过几回处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因此.在局里.谁也不敢惹他.领导见了他就头疼。这些,刘局长在来局里当局长之前别人就对他说了,但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2.
陆仁风是个十分难缠的主儿,他谁的账也不买,还特别喜欢跟领导对着干.为此,他不知挨过多少批评、受过几回处分,但他依然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3.
他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凭着自己的苦干实干巧干,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就是市档案局局长夏绵光同志.  相似文献   

4.
采访娄底市档案局局长王恬波时,他总是说,我这个人很平凡,没有什么值得宣扬的.如果说有点成绩的话,那是集体的功劳,是同志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当我们找局里的同志座谈了解时,当我们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时,我们发现他并不平凡,他的工作业绩突出,他在档案系统的口碑很好.  相似文献   

5.
有人形容现在搞舆论监督报道,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弄不好领导不满意不说,还会惹来难缠的官司。怎样在舆论监督报道上有所突破?近一年来,《沧州晚报》社会新闻部作了大胆尝试,舆论监督的质和量都有了明显提高。基本做到了领导肯定,读者满意,也没有惹来什么麻烦。下面,结合自己参与的几个报道,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新“官”上任三把火策划:阿仲据《中国档案报》第66期报道:该报记者在湖北省档案局局长述职报告会上采访时,曾向在座的一位职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从本局干部中选一名局长,你推荐谁?”会后,局里一位女同志对记者说:你要问到我,我就推荐我自己,我觉得...  相似文献   

7.
认识一位作家,他隔一段时间,就会从公众视野中消失,谁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打电话给他,一直处于无法接通状态,他的QQ也不在线,发电子邮件也不回复……就好像去了另外一个星球一样,但几个月以后,他又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原来他切断了和外界的所有联系,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专心写书去了,他说他这样做是为自己找一个寂寞的所在,以便能够不受任何干扰地写书。因为文学事业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有资格创造出辉煌和灿烂。  相似文献   

8.
有人叫他老姚,他答应。因为在市广播电视局里,他的工龄最长,资格最老。即使是在全省的广播电视系统中,他也是属于最老的那一批广播电视工作者了。1990年广播电影电视部向全国广播电视战线连续工作三十年以上的人员颁发荣誉证书,萍乡仅有老姚获此殊荣。有人叫他姚科长,他答应。因为他长时间在局里事业技术科当科长。即使以前局里还没有这个科时,他就开始干这个活,当时叫农管组。有人叫他姚台长,他也答应。因为1992年萍乡有线电视刚建网不久他就从事业技术科抽调出来,负责筹建工作一直到现在。凭着二十万元贷款起步,短短几…  相似文献   

9.
1954年,鲁珀特·默多克由收购西方出版公司开始他的事业时,还是个无名之辈,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他会建立起国际最大的报业王国。人们很想知道,他怎样在收购战中多次如愿以偿、成为传播界巨子的?默多克以前的雇用人员都知道,他是个绝对的统治者,不能容忍自己范围内的任何对立派和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都熟悉他魔术师般的手段,那就是他特别善于利用他人的钱袋。他是个精明的贷款人,借钱给他的人似乎从不看他的收支账,他们只须知道他的生意有多少现金回流,就完全信任地把钱借给了他。他还利用自己的声望,从中取巧。例如,他以自己的名声作赌,声称要收购华纳传播公司,但突然,他放出了手头全部股票,不费吹灰之力就赚了五百万美  相似文献   

10.
走过崎岖坎坷、荆棘丛生之路的共产党员陈静茂,是保康县档案局局长.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的壮举,但是,他凭着对党的耿耿忠心,为发展鄂西北老苏区贫困县的档案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交流     
郑图是单位的副职,但他的姓叫的好,别人郑局郑局的叫,好像他就是单位的正局长一样。郑局自己也有这样的感觉,很多时候都觉得自己是单位的正职,于是经常出现不该说的话,乱说;不该做的事,乱做;不该插手的事,随便插手。不仅如此,郑局还拉拢一伙人,跟单位的主要领导明争暗斗。明争的时候,跟单位主要领导踢椅子,拍桌子。暗斗就是叫上几个人,  相似文献   

12.
"档案局最怕阴雨天"这句话道出了郏县档案局领导和同志们共同的忧愁和烦恼.因为局里仅有的一栋档案楼由于年久失修严重漏雨,每遇阴雨天,局里领导和同志们的心就揪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3.
钱自然是没有借给他.其实他要的数虽然不小,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努努力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人天生没有向别人借钱,也没有借给别人钱的习惯.如果一旦欠了人帐,心里必定像装了个什么东西,整天忐忑不安.偶尔借点小钱给别人,也从来没有期望人家能还.当然了,到今天为止,我不欠别人,别人也不欠我.但是毕竟人家开了口.自己没有努力不免心中揣踹,好像做错了什么事.于是就不免在遇到另外朋友的时候唠叨唠叨.  相似文献   

14.
陈永成印象     
李晓峰 《档案与社会》2005,(4):33-33,37
初识福建陈永成局长,是1998年底我刚到自治区档案局工作,到北京参加全国档案局长会议。晚饭时我恰恰和陈永成局长坐在一起。他人很精瘦,体重只有100斤,是我的一半,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眼镜,说话频率很快,但声音蛮大,特别健谈。他听说我是刚到档案部门工作的,就非常认真地跟我讲,档案工作也是非常有干头的。尽管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和一些领导不重视档案工作,但只要我们自己重视,还是可以干出成就来的。他的这番话对我很有触动。  相似文献   

15.
责任,是个沉甸甸的话题.每每提及,我就在想,世上有没有没有责任的入呢?无业者?不,他还有对家庭、子女、老人的责任;孤儿?不,他还有对社会的责任;傻瓜?对了,傻瓜虽没有责任,但他的责任却转嫁到监护人的身上.看来世上没有什么推卸责任的理由.这里,我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点自己在档案工作中对责任的理解. 初识"档案":好奇中体味责任 22岁那年,我从空军某基地调到四医大机关从事档案工作,内心既好奇又兴奋.当时档案室有三个人,一个老同志带着我们两个年轻人,没有任何基础,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清晰记得,当时我的主要工作是整理移交第四批老干部档案.翻开档案,大部分纸页已经发黄发脆,吹弹即破,还有些是用专用纸精心裱糊过的.  相似文献   

16.
徐中坤早就爱上了通讯报道工作,过去是通许县公安局的“秀才”,曾撰写过不少有份量的稿件。他当局长之后,局里成立了报道组,制定了奖励制度。每年举办通讯员培训班,他还亲自讲课,年年为通讯员订阅《新闻爱好者》,督促大家学习。1990年订22份,各股室和派出所都有一至二份。他在繁忙的工作中,还挤出时间写稿。前年,县二中曾发生一起碎尸案,他率领干警昼夜侦破,  相似文献   

17.
1954年,鲁珀特·默多克由收购西方出版公司开始他的事业时,还是个无名之辈,当时,谁也没有料到他会建立起国际最大的报业王国。人们很想知道,他怎样在收购战中多次如愿以偿、成为传播界巨子的?默多克以前的雇用人员都知道,他是个绝对的统治者,不能容忍自己范围内的任何对立派和持反对  相似文献   

18.
春节前夕,记者赴辽宁阜新市采访。在市记协,听到一串让人笑出眼泪的故事。 “狐狸请客” 离开阜新时,市记协的有关领导为我饯行。做东的是市广电局的李局长。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万勤讲了一个段子。她说,今天能吃上李局长的一顿便饭,是借了王记者的光。李局长也请我吃过饭,那是我和一位同志参加李副主席(李局长是市记协副主席)搞的活动。散会时,我问到哪儿吃饭,他说去广电局食堂吧。到了食堂,人家实行早晨预订,中午按人头供应的制度,根本没有我俩的份儿。他说,让司机自己想办法。咱们仨吃我和司机的那份饭。李局长人高马大…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组建培训班子,培训兼职教师.局里成立了由局长挂帅,主管局长负责,兼职教师参加的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个兼职通讯员和业余作者。提起写稿,感慨颇多:觉得苦,但苦中也有乐。首先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时间紧。自11年前从军队转业到地方,干上了天下第一难事的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一个最大的感觉就是事儿很多、很紧、很忙。加之自己是局里的副职领导,公务繁荣.经常下乡,节假日和晚上加班子工作是“家常便饭”。工作时间,包括八小时以外的部分时间根本没有功夫来写稿。其次是处境难,多年来,因父亲年迈,弟弟患病,遇到节假日,还得回老家料理家务,种责任田。待劳累上两天,身带满身的风尘和极度的疲惫回到城里,就光想睡觉歇息,无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