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湖南省第二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桃源师范附小雷湘老师执教的《千里跃进大别山》一课获得好评。“从重点句子入手读懂课文”是本课特点之一。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三次,贯穿全文。教师抓住这个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2.
在小语教学中 ,语言文字的训练是重点之一 ,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读能力更为重要。语言文字训练要渗透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年级的升高 ,长课文的出现频率越来越大。如何教好长课文 ,应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现就《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教法谈谈自己的体会与见解。一、从读入手抓思路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少年闰土》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 ,是一篇讲读课文。全文2200多字 ,分17个自然段 ,五个大段。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自读课文 ,理清思路 ,教师引导 ,分清段落 ,整体初知课文内…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在谈到阅读教学时指出:“根本之点还是透彻理解。所以,靠拿来不行,要自己下功夫钻研。”(《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492页)阅读教学之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达到披文以致知,以明理,以入情的目的.如是,教师本人必先知先明先入情。这是制定良好教法的前提。理解什么?就一篇课文而言,要准确理解写了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就一篇课文的教学而言,还要理解重点训练项目是什么,学生的实际如何.例如《粜米》这篇课文写了旧中国的农民丰收以后来粜米,米价大跌,农民无可奈何被迫粜米的事。作者的目的在于揭露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对农民的压榨和剥削。全文  相似文献   

4.
文本解读: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记叙文。全文以哲学家带领学生周游世界后到旷野上最后一课为主要内容,揭示人“要用美德铲除灵魂的杂草”的道理。课文中心明确,思路清晰,语言简洁,于质朴中见隽永,是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思维训练、情感陶冶并扩大语言积累的好教材。引导学生自主体悟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大胆进行试验,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的故事。结合本组课文读写训练重点“注意段与段的联系”,教学这篇课文应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课文中的各段是怎样联系的,进而认识写文章要先安排好表达顺序。可采用如下教学步骤。一、从结束语入手,找出课文中心为使学生明白伽利略公开试验的深层意义,可从认识课文基本内容开始,逐层剥脱,最后显露中心。学生通读全文后,要求勾画出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6.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上,以组为单位,每一组都有一个训练重点,讲读、阅读、独立阅读课文都紧紧围绕这个训练重点。而基础训练上的作文练习也是紧扣这个训练重点,使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围绕重点,在阅读中学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课文写了些什么?而且更重要的应该使学生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也就是说,在一组课文的教学中,要使学生能够体会到每篇课文是怎样体现训练重点的。从中学会方法。如第十一册第七组课文。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人物的特点”。讲读课文《少年闰土》;阅读课文《一分试验田》。独立阅读课文《我的心事》。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让学生读通课文后,划出描写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的词句,抓住这些描写进行分析,让学生体会。从外貌描写的  相似文献   

7.
"主问题"是在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提问。运用"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有效思考,激发学生情感。本文浅析了《詹天佑》第二课时中"主问题"的设计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杜娜 《湖北教育》2024,(3):72-73
<正>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个革命文化主题单元。本单元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既有革命领袖的故事,也有革命英雄事迹,是落实革命文化教育的好素材。然而,课文的历史背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为避免教学枯燥说教、牵强附会,笔者从单元整体视角创设任务情境,运用合适的支架引导学生把握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促进学生理解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故事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达到多举措根植红色基因、多样态弘扬革命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好课文重点段,启迪思维。段的训练是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每篇课文里准确找出重点段,并用几句话说出段的意思和在全文中的作用。如:第五册《翠鸟》的外形特点,《赵州桥》的建筑特点。通过对课文重点段的学习,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观察...  相似文献   

10.
《蜜蜂引路》(六年制第四册)一文记叙了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教学这篇课文时 ,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语言文字 ,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文的第三节既是全文的重点 ,又是难点。应引导学生弄清两个问题 :一是列宁找养蜂人时沿途经过的花丛、园子、小房子的位置关系 ;二是列宁怎样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根据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 ,为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使之再现教者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形象的简笔画 ,以达到突破课文重难点的目的 ,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一、导入课文第三节的学习 :列宁…  相似文献   

11.
对小学高年级来说,培养阅读能力的重点应是: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初步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这也正是大纲所要求做到的。如何抓住这个重点,进行高年级阅读教学?我的做法是:内外结合,培养能力。一、讲读课文与课外阅读结合首先,要抓住典型的讲读课文,进行课堂阅读教学。以五年制第九册语文为例,第一组教材,读写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主要的和次要的”。其代表课文是《桂林山水》和《给颜黎民的信》。因此,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我注意精心设计板书,讲清分段思路,启发学生概括课文的  相似文献   

12.
[设计说明] 《孔乙己》作为鲁迅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应该是作为学生阅读训练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达成《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目标与内容”中第四学段(7~9年级)对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 (1)“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这是一个贯穿《孔乙己》全篇的教学目标,可以安排在三个课时内完成.其中,第一节课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了解课文所涉作家、作品的知识和其他一些文学、文化常识,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引导学生疏通新字生词,在默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小说的行文方式,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达到对小说主要内容的了解.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则在接下来的两个课时内进行学习,并在最后的教学环节——“抽签答题”中,对目标是否达成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点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得意、得言、得法。课堂问题设计的指向就是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怎么说”,即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言语形式。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读懂句子的意思,这就是读懂语言之“意”,但这并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阅读教学还要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妙,了解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的。因此,着眼语用,引导学生揣摩表达就要成为课堂问题的指向。  相似文献   

14.
一、分析课文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对题目理解得透彻,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帮助我们写作时恰当选材、组材。为什么学生作文时,总有脱离题目的现象呢?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审题能力不高。为此,我在讲读每篇课文时,都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审题,来弄清作者的选材范围、重点及所要说明的主题。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弄清它是以什么命题的;分析这个题目的意义,然后为学生留下思考题:这篇课文为什么用它来做题目呢?在分析讲读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个题目的作用,学生就会感到这个题目能突出反映人物的高尚品质。最后在出示几个文题:《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老班长用鱼钩挽救三个病号》、《老班长不喝鱼汤》等让学生对比,这样学生就不难发现《金色的鱼钩》这一个文题最能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了解了文题要为中心服务的道理,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首先,是对语文课思想教育的内容如何理解。我认为语文课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是相当丰富广泛的。有一类课文,如《刘胡兰》、《八角楼》、《周总理的睡衣》等,明显地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学生讨厌作文,怕作文,见到作文题目就愁眉苦脸,拿起笔就感到没什么可写;有的学生废话连篇,言之无序,病句、错字繁多……这些都是作文能力低的具体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地抓住课文中的读写结合点,激励求异,启迪创新,培养学生作文各方面的创新能力。针对上述情况,下面我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作文能力。一、阅读教学要善于捕捉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各种写法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锤炼而成的,都是学生习作的范文。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例如,《故乡》一文中抓住人物特点的描写,《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细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英勇斗争、宁死不屈的事迹。课文按事情的经过分为四段。教学时,要着重引导学生弄清第二、三两段中敌人怎样收买、威胁刘胡兰,而刘胡兰又是怎  相似文献   

18.
<正>课堂上,我和学生学习《刘胡兰》。课文讲述了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顽强斗争,最后光荣牺牲的悲壮事迹,展现了刘胡兰面对残暴的敌人坚定不屈的英雄形象。语文教师有着神圣的使命,要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9.
本册有四篇新选课文。《登山》是第一组的阅读课文。这一组没有安排训练重点,要求能从读懂一篇课文的角度作一般性训练。课文最后列宁的那段话,哲理深刻,是全文的主旨所在,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能从上文获取意义,从合乎逻辑的归纳推理中,去正确理解列宁的话,并引发出这些话对自己的启发(课后  相似文献   

20.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