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如:  相似文献   

2.
神仙也考试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吃完了糖官儿,骑着扫把上了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去了。话说灶王爷来到了天上,立马被玉皇大帝接见了。本来灶王爷是个小神仙,玉皇大帝是不屑一见的,不过这几年天宫搞活动,反对官僚主义,要接触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于是玉帝以身作则,就接见了灶王爷。玉帝很亲切地让他跪在那里,问:“人间什么事最苦呀?”灶王爷想起中考的时候,全家出动,没人在家做饭,饿了他三天,每年都是这样,他早就想向天宫建议废除中考了,可是以前没有机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次可算是逮到机会了。于是灶王爷就回答说:“中考。”玉皇大帝很奇怪,问为什么。灶王爷说:“中考可苦了,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阅读世界》2011,(12):F0002-F0002
除夕是我国最重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上。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疠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2005,(1):97-97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都要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一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小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心欢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说,历史上曹子建七步成诗,我…  相似文献   

6.
农历腊月三十(月小二十九),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的晚上,也是—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所以叫“除夕”。古往今来,我国民间流传不少关于“除夕”的诗话,今选几首,愿和广大读者趣赏,为“除夕”守岁谈年平添几分乐趣。有些诗,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岁今霄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这首诗,是唐朝的史青所作,道出了星移斗转,寒尽春回的情景。人们一面与旧年依依惜别,一面又满怀欣喜,去迎接新岁的到来。唐开元年间,史青坦然上书自荐,他…  相似文献   

7.
<正>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除夕这天,村村户户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人们发现了“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甚至在大年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  相似文献   

8.
蒋巧 《高中生》2015,(1):53
除夕,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蕴含"辞旧迎新"之意,但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含义、充满文化韵味的日子,为何叫"除夕"呢?相传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夕"的怪兽,每逢年关就会闯入村庄和城镇骚扰百姓。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人们就只好拖家带口地逃离自己的家园,躲进深山。有一次,正当人们纷纷逃离时,一个自称为"年"的老人却逆着人流,往村庄走去。人们劝他一起逃跑,他却摇摇头,一笑置之。是夜,人们听到村里发出巨大的声响,接着是怪  相似文献   

9.
<正> 祭灶节(2010年2月6日农历腊月廿三)"二十三,糖瓜粘。"传说腊月二十三日这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各家的行为,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的奖惩。人们在这天送灶王爷上天,将糖瓜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让其"嘴甜",这样他便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  相似文献   

10.
一、春节扫描春节,即农历新年,是我国最古老最隆重的民间传统节日。人们常把过春节叫“过年”。春节前一天的晚上叫“除夕”,一家人团聚在家中,吃年夜饭,说说笑笑,尽情欢乐。很多人整夜不睡觉等候新年的到来,这种习俗叫“守岁”。除夕,我们还会得到长辈们的压岁钱。长辈越多,“利市”就越多。“爆竹声声辞旧岁”,除夕夜最盛行的活动是放鞭炮,到了子夜时分,鞭炮齐鸣,烟花绽放,场面十分热闹。观赏春节联欢晚会也是除夕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年初一,人们穿上漂亮的新衣,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欢庆活动要持续半个月,到了正月十五那天,又形成一个欢庆…  相似文献   

11.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汉族民间的“祭灶节”,俗称“小年”。旧时,这天人们一早就去买回糖果、枣饼,北方人要买些糖瓜(很粘的糖)。黄昏后,开始供奉灶王爷和灶王奶奶。入夜后,把贴在灶台后面的灶爷爷灶奶奶的神像取下来,放在黄裱纸上烧掉,然后再贴上新的,说是送■神仙“上天言好事”去了。过年时(春节)再迎他们“下界保平安”。  相似文献   

12.
除夕诗     
阴历年的最后一天称为“除日”,这天晚上即为“除夕”。古人写有不少“除夕诗”,今择录数首,以飨读者。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相似文献   

13.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灯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俗称“过年”。我国古代过年,主要是打鬼。从“腊八”开始吃“腊八粥”,在宫廷和民间都要打鬼,腊月二十三祭主宰吉凶祸福的“灶王爷”以求衣食温饱。这期间还要扫除污秽,预防疾病。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大年初一相互拜年祝福…  相似文献   

14.
似水流年     
《初中生学习》2004,(12):1-1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间出现了一个恶魔,它的名字叫年。年无恶不作,百姓们痛恨致极,却无计可施。后来一个神仙指点人们,年最害怕红色和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将红纸贴在门上,并燃放鞭炮。年果然不敢再来了。后来这个习惯流传下来,便成了我们今天的贴春联、放爆竹——过年。  相似文献   

15.
“年” 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有的地方叫“年”或“年下”。 传说在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人们叫它“年”。每到腊月三十的晚上,它便跑出来吃人。有一次,“年”到了一户人家,看见这家人身穿红色的衣服,围在火堆旁取暖,木柴燃烧时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年”吓得逃跑了。人们知道  相似文献   

16.
除夕守岁     
正除夕,民间俗称"三十晚上",是阴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所以名"除",就是去旧更新的意思。过去在济南,除夕这天家家"易门神桃符春帖,遍地撒芝麻秸,陈设供果迎祖先。是夕群寿,燃爆竹,家人设酒守岁"。除夕更换桃符的习俗起自春秋时代。到了战国,又有人以桃木刻人,置于门侧。由于刻桃人很费功夫,人们就索性在两块桃木  相似文献   

17.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两日俗称“祭灶节”.传说腊月二十三日晚上,灶王爷要上天向玉帝呈奏人间的善恶,二十四日晚上再回到凡间。因此人们在这两天都要向灶王爷供奉糕点、酒食,并点上蜡烛,焚起香纸,以示送迎。宋代诗人范成大的《祭灶诗》就比较全面地记录了当时民间的祭灶风俗。  相似文献   

18.
似水流年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远古的时候,人间出现了一个恶魔,它的名字叫年。年无恶不作,百姓们痛恨致极,却无计可施。后来一个神仙指点人们,年最害怕红色和巨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将红纸贴在门上,并燃放鞭炮。年果然不敢再来了。后来这个习惯流传下来,便成了我们今天的贴春联、放爆竹———过年。传说总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但我们宁愿相信这美丽的传说是真实的。一年365天,静下心来蓦然回首,忽然明白了什么叫似水流年。一年,从春风吹起的那一天开始,在冬雪融化的那一天结束。无数的故事和无数的心情就在这春风吹起冬雪融化的演变中流淌着,流进你我的心…  相似文献   

19.
《少先队小干部》2015,(Z1):36-37
春节饮食不重样春节饮食不重样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过了腊八就是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许多地方在这天都要喝腊八粥,提醒人们要记住勤俭节约的美德。老北京在腊八这天,还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将紫皮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作为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味道独特。年夜饭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农历除夕的最后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丰盛的晚餐。根据传统,我国各地的年夜饭习俗各不相同,但无论吃哪种年夜饭,都是人们对下一年的祈盼与祝福。  相似文献   

20.
真是不应该     
今年过年,我原准备给爷爷奶奶送点礼物,可不知怎么竟忘了!想想真不应该!记得前天晚上,爷爷就跟我说:“亚栩,明天是除夕,爷爷奶奶会给你压岁钱,你想送给爷爷奶奶什么礼物吗?”我想了想,自信满满地说:“我已经想好了!”奶奶一听便问:“送什么呀?”我刚想告诉她,爷爷便抢先一步说:“现在说有什么意思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除夕晚上。爷爷问:“你的礼物呢?”我这才想起礼物的事,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