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离婚率逐年升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论述了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并从父母离异前的摩擦期、亲子关系的改变、性别角色教育的缺失、不良教养方式,以及社会和学校的角度探讨了影响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父母离异对青少年来说并非一个静止事件,会对身心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本文在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探讨的基础上,呼吁家庭、社会和学校采取恰当有效的方式,提高离异家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父母离异对学生心理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学生因家庭离异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不容小觑。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提供帮助,使离异家庭学生摆脱心理阴影。一、离异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健全家庭中成长的学生更容易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健全的家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能让学生面对生活的重重挑战时仍充满勇气。而离异家庭的学生的父母没有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安全感。学生从小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对生活始终存在惶恐,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并深陷其中。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一系列嬗变,包括家庭关系的变化,而离婚家庭的急剧增多就是其表现之一。离异家庭子女是父母婚姻破裂后出现的与完整家庭子女不同的特殊社会群体。这个群体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逐渐扩大。父母离婚、家庭解体不仅会严重影响离异家庭子女的智力、性格和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遏止其社会性的顺利发展,导致离异家庭子女出现社会性发展不良。近年来,我国对离异家庭子女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4.
父母离婚给子女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十分广泛的、长期的 ,不仅会遏制其智力、性格、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而且也会影响其情绪情感的健康发展 ,甚至会导致情绪情感障碍的发生。教师和家长应采取各种措施 ,利用各种心理调节方法可以帮助离异家庭子女顺利度过情感危机 ,使其情绪和情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社会上离异家庭明显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日渐突出。它给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也为我们班主任工作增加了一个新内容,即要重视做好离异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 我们桥梁厂小学561名学生,离异家庭子女27名,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8%。我班有学生36名,离异家庭子女就有7名,占全班学生数的19.44%。这些学生因父母失和,争吵离异,在家庭生活中失去了往日的温馨,心灵上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如不给予及时的关心、抚慰和引导,势必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与成长。  相似文献   

6.
初中离异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研究苏畅人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中,家庭结构的完整性是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全社会离婚率急剧上升,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不完整家庭,即离异家庭。据1986年统计,全国离异家庭已...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母间长期的不和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若父母离异那影响更大。但当今社会离异家庭、单亲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再加上有较多的时间在社会上游荡,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同伴关系显著地差于完整家庭的孩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离异只是其中一个因素,但其影响不可低估。笔者认为家庭关系失调带来的不良情绪气氛,教育方式不当和情感教育缺失导致的消极人格特征,以及同伴对离异家庭及其子女的成见和歧视是影响离异家庭小学生同伴关系不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离异家庭小学生心理压力特点并比较不同亚群体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状况的差异。方法:运用问卷法对165名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测量。结果:(1)离异家庭小学生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显著高于完整家庭小学生的总体心理压力水平。来自父母教养、教师、丧失、学业、需要缺乏和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完整家庭小学生的影响;(2)高年龄段学生受到来自丧失和社会两方面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低年龄段学生受到的影响;(3)父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父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母亲文化水平较低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来自学业、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的影响显著大于母亲文化水平高的离异家庭小学生受到的影响;(4)来自需要缺乏、父母教养、不良行为方面的压力事件对离异家庭小学生的快乐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秀标 《辅导员》2010,(10):27-28
离异家庭学生的生活环境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要想使离异家庭学生同完整家庭学生一样得到健康发展,最关键的是需要家庭温暖、学校教育、社会保障的密切配合。笔者现从学校教育层面来探讨离异家庭学生心理情绪变异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离异家庭初中生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方法:对131名离异家庭初中生分别采用应激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量,进而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是0.45、-0.21、-0.48、0.78);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离异家庭学生的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对症状总分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8和0.78,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14和0.35);离异家庭学生的应激生活事件对社会支持的影响比正常家庭学生的更大(离异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49,正常家庭学生的权重为-0.28)。结论:应激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及现象描述当今社会中夫妻离异并再婚的现象常有发生。出生在这些家庭的孩子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会更多、更复杂。归因于家庭背景,部分从母离异的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时遇到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在行为上过激,或是在与人沟通交流时有障碍,导致班级里的同学相处时不是十分和谐融洽,老师在教学和管理班级时要面对更大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悄然上升,家庭离异学生的教育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注。家庭离异学生较正常家庭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孤僻、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无论是父母、教育者还是社会都应该关注家庭离异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尚松 《巢湖学院学报》2003,5(1):113-114,117
儿童在父母离异的打击下会形成一系列不良心理,如恐惧心理、内浆心理、自卑心理、补偿心理、逆反心理等等,其消极作用十分明显。为了解决离异家庭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必须要求离异夫妻双方都不能放弃对儿童的抚养与教育,并且提高离异父母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幼儿园教育更要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刘先华 《培训与研究》2010,27(3):95-96,104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婚姻家庭观念的改变,离异家庭逐渐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父母离异会给子女的心理与行为造成一些严重影响如情绪问题、人格问题及行为障碍等。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关注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如何教育离异家庭子女,使其很好地应对挫折,健康成长,已成为摆在离异家庭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试通过对离异家庭子女挫折应对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增强其挫折应对的四条对策: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利用父母离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开启学生的心灵,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家庭、学校、社会联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增多。家庭离异本身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颇具意味。文章通过对幼儿园离异家庭中的两个儿童个案研究,探讨家庭离异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为离异家庭儿童身心正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离异家庭给孩子成长带来的不良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这些孩子中的一些智力很好的学生也往往难以专心学习,正常发展。作为教师,如果能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就极有可能把这些由于父母离异、家庭变故而陷入痛苦的学生,从逆境中解脱出来,进而促使其走上成才之路。   一、基本情况   王某,男,青岛某中学九九届某班学生。父母离异,随父及祖母生活。其父工作繁忙,经常出差,祖母对其十分溺爱和娇惯。   个性特点:   1内向,倔强,偏激,情绪不稳定。   2正常性特征:聪明,精力旺盛,有毅力,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不变的爱     
[设计理念] 现在,离异家庭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离异家族成长.过去陈旧的观念认为,离异家庭的孩子遭受到的心理创伤会大于非离异家庭的孩子,孩子也会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认为父母让自己成为离异的受害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个充满争吵的家庭比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大.离异后的双方如果都能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爱,让孩子认识到父母离婚只是因为父母之间存在着婚姻上的问题,但不影响父母对他的爱,就会让孩子慢慢解开受害者情结,受到的创伤也会减小很多.本剧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小敏正是在跟父亲相处的过程中感受到父亲的爱,才从原来的怨恨父亲开始慢慢向着理解父亲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