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题元理论在学术指向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题元角色对大学生语言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题元词汇化能加速学生英语学习进程,题元特色化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感知,所以,题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推进学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2.
题元理论对词汇语义与句法界面的研究意义重大。在生成语法的管约论阶段,词汇语义以题元角色的形式决定句子是否正确。本文概述题元理论并解释分析了题元角色在句法层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武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以带有不止一个题元角色,这只不过是人们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是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4.
题元角色和论元结构是句法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语义学所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一些英汉语例证,题元准则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英汉语之间的不同语法特点,对题元准则在汉语句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心理使役类动词的句法功能和语义特征,并运用题元阶层理论分析了心理使役类动词和心理状态类动词在句法形式上的差异,同时指出心理使役类动词区别于心理状态类动词的另一特点,即可以进入使动及物和自动不及物两种句式.  相似文献   

6.
在词汇语义与句法互动研究范畴内,动词意义影响句法结构,其意义成分映射到句子结构层面,决定句子的论元实现。本文拟结合动词本身意义,从题元理论出发,对英语动词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2×2实验研究,考查了题元角色对代词回指消解和回指表达式形式选择的影响。结果显示,题元角色对代词回指有着显著的影响。其中,承担目标题元角色的先行语可及性高于承担来源题元角色的先行语可及性。但题元角色对回指表达式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且是间接的,语法位置才是影响表达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此外,研究发现,代词提示条件下会伴随首提效应,但该效应并不会完全抵消题元角色效应,因此并不会改变代词回指的总体偏向。  相似文献   

8.
题元理论是当代句法学研究的主流理论,是原则与参数理论中第一个重要的模块理论.本文在充分理解题元理论及其主要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动词"死"的部分事例及"死"本身所具有的语义特征,从"死"的语言事实出发,由表及里,探求单词素"死",合成词"动词+死"的论元结构和句法特征,进而揭示"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现实状况"这一本质问题.  相似文献   

9.
生成语法框架内,形态规则能够通过吸收或压制等句法手段,改变原生谓词的题元结构,使该谓词的题元结构和论旨角色结构呈现非对称现象。文章旨在从投射原则PP、扩展的投射原则EPP、半题元假说、题元角色传递和核查理论角度出发,对这种非对称现象做出简要解释。  相似文献   

10.
骆姣 《海外英语》2014,(14):260-261
传统语法简单地从实义动词后面是否带宾语将其分为了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这样学习者中出现诸多如an accident was happened yesterday;I frighten snake;I please the story等错误。该文从生成语法的题元理论视角,尝试对实义动词进行全新的分类,根据动词是否有且只能有一个论元,将其分为及物和不及物两大类,然后根据论元的题元角色和语义选择将及物动词细分为两小类,即1)必须带至少两个论元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hit;又根据语义选择,及物动词再次分为4个子类,即a,常见一般类动词,b,心理类动词,如interest;c,使役类动词,如sail;d,言语,思想类动词,如think.2)只能带一个论元的动词为不及物动词,又根据题元角色细分为两小类,即1)非宾格动词,只有受事题元角色;该类又细分为中动词和发生类动词如sell,wash,happen;2)非作格动词,只有施事题元角色如laugh,walk。以此希望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动词使用问题,尤其是在动词语义选择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上,增元结构的认定依据动词的黏着性增元形素,汉语因此被认为是非增元语言。然而,零形素句法理论、论旨指派统一性假设、汉语中存在个别显性增元形素的事实、汉语中与非核心论元相关的语义现象等都指向相反的结论:汉语中存在增元结构。在句法方面,增元形素,不论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可以允准一个非核心论元,在VP之上投射ApplP。基于语段论的句法推导能够简易地生成汉语各类增元结构的表层句式。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双宾结构中,语素成分“给”、“走”或者其隐性形式在决定问宾的题元角色、双宾结构的语义蕴含以及直接宾语的传递方向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而VP投射内问宾和直宾之间的局域非对称成分统制结构关系制约着英汉语双宾结构的句法语义属性;连续统概念能更直观地显现汉语各类动词的双宾属性。依据Chomsky(2005a,b;2006)探针-目标一致关系理论和不可解读特征移交性理论,英汉双宾结构中的三个论元成分均可得到恰当的格赋值。  相似文献   

13.
复函数在代数基本定理证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鸿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5):28-30,33
应用复变函数的知识,从复变函数的解析性出发,分别利用最大模、最小模原理和复积分的有关定理中的柯西积分定理、平均值定理对代数学基本定理给出了几种证明的方法,并进一步指出复变函数中儒歇定理和残数定理在解决根的存在性问题及在实函数中某些广义积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实践教学论:回归课堂生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论相对的教学理论,所谓理论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是一种书斋文献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生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是一种深入“课堂田野”的实践研究。实践教学论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学、社会学和地理学等学科的角度对我国城市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梯度推移理论、核心边缘模式、依附理论以及世界体系理论等发展理论在我国建设发展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各种模式的适用条件.yh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discussion of theory appl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We examine 59 empirical research papers from specialist journals that use a particular theory: activity theory. We scrutinise stated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theory, functions played by the theory, and how the theory is valorised. We find that the theory is usually chosen for its direct empirical applicability; used for abstraction, explanation and contextualisation; and valorised for apprehending complex situational dynamics. It is rarely chosen to challenge conceptualis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used to establish investigative paradigms; or valorised in ways that implicate wider bodies of knowledge or potential theory development. We argue that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rs should reconsider how their application of activity theory is interwoven with interpretative processes, how the theory might frame research design rather than simply data analysis, and how they account for the range of roles that the theory actually plays across research endeavours.  相似文献   

17.
媒介理论是一个国家赖以制定新闻政策、新闻法规的理论依据,是新闻工作的理论指导。中国的媒介理论中常用“喉舌”一词来形象表述媒体的根本性质和作用。中国的喉舌思想缘起于封建社会,到了近代上升为新闻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主张喉舌论。喉舌论是新中国媒介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媒介作为国家的“喉舌”,必须保证其社会主义性质,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西方媒介理论经历了自由主义论到社会责任论的过程,但后者是对前者的改良而不是颠覆,目的恰恰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新闻自由。追根溯源,中西媒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各自的政治、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方两大派别学习理论发展过程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西方学习理论可以分为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与学习的认知主义理论。学习的联结派认为,学习实质上是通过建立简单的联系而获得经验的过程,从桑代克的试误说起,到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说,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说,再到班杜拉的观察学习说,联结派在本规范内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学习的认知派则认为,学习是经过复杂的加工活动建立认知结构而获得经验的过程,学习认知派理论从格式塔完形说、托尔曼的认知地图说开始,经历了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的发展过程。由于两大派学习理论都无法解释学习的全野,因此也出现了企图融合两大派理论的折中主义学习理论。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article, I introduce the current special issue, which brings together leading scholars who either initiated or played subsequent central roles in the inception and development of five prominent theories of academic motivation: attribution theory, expectancy-value theory, social-cognitive theory, achievement goal theory,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I begin by discussing the need for a special issue devoted to these theories and then summarize its overarching goals: (1) provide an outlet for leading theorists to update their work; (2) cast a spotlight on three underexplored and timely issues regarding motivation theory (diversity, methodology, and interventions); (3) have leading scholars discuss their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directions; and (4) facilitate an interactive dialog between and among the theorists and three commentators who suggest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the study of motivation. I conclude with an overview of the five theory articles and three commentaries included in this special issue.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美国社会道德的危机与学校道德教育的乏力,理论界尝试提出不同的解释系统。针对柯尔伯格理论的批判与超越,已形成了三个比较有特色的理论流派:超越公正视野的关怀理论、超越道德认知领域的道德领域理论和超越道德推理能力培养的品格教育理论。它们不仅反映了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变革的时代特征,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美国道德教育实践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