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8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人龙舞"的起源、社会文化特征以及传承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龙舞"具有鲜明的民俗体育文化特征,同时具有中原文化、海洋文化、民俗文化和武术文化的特征;其传承方式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传承,主要包括群体传承、社会传承和学校传承等;新形势下,民俗体育旅游开发为"人龙舞"文化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龙的起源到舞龙的产生进行初步阐述,然后从'龙'的构造形态、龙舞套路和音乐伴奏三方面对龙舞的表演形式进行剖析,挖掘其背后的文化价值,探究龙舞所承载的龙文化特色。研究结果表明:多样性的龙舞表演形式是多样性的地域、民族文化的反映,展现了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华夏文明。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中,体育文化思想极为丰富,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界一直缺乏对于中国体育文化思想的梳理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体育思想研究的深入,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体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笔者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最终关怀"为基点,兼收并蓄奥林匹克文化精髓,使之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的重要部分,实现古代体育文化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仪礼·乡射礼>和<礼记·射义>为依据,探讨了礼射的由来、主要设施与过程及其体育文化价值与影响.认为"礼射"是射箭"饰之以礼乐"的全面升华,它的规模、形式与组织不逊于任何形式的体育竞赛,在指导思想上与奥林匹克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运动方式上遵循人体生理运动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育教学程序,具有很高的体育文化价值,并对各民族体育文化和周边国家文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体育思想史中,体育文化思想极为丰富,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体育界一直缺乏对于中国体育文化思想的梳理和总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近几年,随着人们对体育思想研究的深入,体育文化思想的重要性也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同时,体育文化思想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体育精神文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正是秉承这样的想法,笔者撰写了这篇论文。笔者希望透过本文的研究,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最终关怀"为基点,兼收并蓄奥林匹克文化精髓,使之成为现代体育文化体系和价值内涵的重要部分,实现古代体育文化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赖以存续的社会基础在当代全球化与强势竞技体育文化涵化下正面临着淡化、异化、同质化等严峻问题。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运用文献资料研究和实地考察的方法,以"从差异入手、从时间点发现、从同一系统之间的状态出发"的社会变迁思想视角,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境、场域变迁和文化系统前后状态之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活态存续应鉴照"多元共生"的社会特点,应打开封闭环境以葆惟新,应在沉潜中解禁狭隘的视域,需在对峙中选择性重塑;要以时间之维寻找和开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空间",从"技"上下功夫,建立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实践体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舞草龙是兴龙村特有的民俗文化,每年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节,村民都会将草龙舞向人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草龙”逐渐成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娱乐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演变,舞草龙在体育竞技、文化传承教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且重要用途,因此对兴龙村舞草龙体育文化及价值展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文奥运"视角下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奥运"理念的提出,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中人文思想的深刻把握,也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正确指引.在"人文奥运"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发展,应注意保护好其生存的资源与环境,多管齐下做好传承工作,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取其精华,补已之短.这样,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才能走向世界,为促进国际体育文化的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度,文化是体育发展的土壤,体育是传播文化的桥梁。文化强国的核心通过思想强国,提升国家软实力和振奋民族精神。文化强国能强国家的"魂",是体育强国的"主心骨";而体育强国能健国家的"体",通过"体",文化之"魂"才能广为传播、深入人心。两个强国具有一致的发展方向,具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具有一致的基本任务,都是为了提高国民的素养,以促进国家的和谐发展。因此,文化强国与体育强国是相辅相成,同步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自由--体育文化之"根"--读黑格尔《历史哲学》有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学界迄今尚无一个融摄本末的体育文化的哲学定义,文章从体育文化的结构入手,认定"自由"是体育文化之根,从而推出了一个全新的体育文化概念,为体育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奠基工程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刍议龙文化与舞龙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文化和舞龙运动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形态,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优秀的传统人文精神。通过对龙文化和舞龙活动的文化解析,为现代舞龙活动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薛浩 《湖北体育科技》2014,(11):996-998
以地域文化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对龙狮起源、地域性文化现象进行梳理和解读,追朔地域性龙狮的特定文化渊源,通过不同乡土理念与地域民俗的分析,导出不同地域龙狮运动特点与文化主题,并依托于地域文化主题串编舞龙舞狮套路,形成各地域性的主题龙狮文化。从地域文化特点与龙狮运动的文化形成出发,结合龙狮的主题文化特点,衍生出舞龙舞狮文化的基本特征,其舞龙舞狮文化特征表现为:舞龙舞狮文化的民族性,舞龙舞狮文化的民间性,舞龙舞狮文化的丰富性,舞龙舞狮文化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龙的传人的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崇敬龙,以龙为图腾,龙文化成为华夏民族体育文化的一大特色。象征华夏民族精神的舞龙,气势恢弘磅礴,雄浑豪壮,广泛流传于祖国的大江南北,舞龙就成为了凝聚龙的传人的一股巨大力量。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其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文化精髓,而龙文化是我国最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其内容丰富,底蕴浓厚.舞龙运动作为龙文化传播的物资载体,文章通过建议城市大力开展舞龙运动,弘扬龙文化,把龙文化作为城市文化建设中的重要部分,将龙文化和现代文明合理的交融,来增强城市文化的特色,提升城市文化的竞争力,扩大城市文化的影响力,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这对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有关龙狮运动的历史起源和民间文化背景进行了分析与探索,认为舞龙运动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求雨祭祀活动,舞狮运动起源于汉朝狮子舞;同时对龙狮运动的价值及其传播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对其发展情况进行了论述,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6.
“人龙舞”起源于雷州半岛,具有中原“龙”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人龙舞”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性、民俗性、凝聚性和经济性等社会文化方面.“人龙舞”的存在和发展应遵循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又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不断扩大自我的存在空间,加强理论研究力度等.  相似文献   

17.
花蕊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02-403
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对我国竞技舞龙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龙文化视野下我国竞技舞龙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舞龙的运动风格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运用献资料法,从传统化视角,在论述舞龙运动的基础上,探讨与揭示舞龙运动的化内涵与美学价值,为舞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乃至走向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舞龙运动的文化渊源、符号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舞龙运动是农耕社会的产物,起源于远古时代的祭祀求雨活动,与图腾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舞龙运动的原始文化符号主要表现为预示繁衍生息,展示人们对生命力的追求;作为农耕文化的遗迹,舞龙运动具有祈福性象征;作为广大民众情感的衬托,舞龙运动代表喜庆象征;作为传统认识中的吉祥的化身,舞龙运动具有禳祓作用。作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感寄托,舞龙运动是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及精髓诠释,也是汇聚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得到了普遍的认同,体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0.
以文化人类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以湖南省汝城县客家“香火龙”为研究个案,通过参与式观察等研究方法,对汝城“香火龙”的文化起源、制作工艺、传承方式、组织形式、仪式过程、文化特质等方面进行解读。研究结果表明,汝城“香火龙”是一种源于“祀龙止雨、祀龙止水”的民间信仰仪式,仪式所用的主要道具的制作就地取材、工艺精致独特,仪式主要以“口传身教”的方式在村落宗族内部传承;龙灯理事会是汝城“香火龙”的组织机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起龙、接龙、化龙;汝城“香火龙”具有农耕性、宗族性、规约性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