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化馆是否已经成为民众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文化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李宏的问话.点破了会议主题。文化馆究竟在人民社会生活中占据何等位置,其功能作用如何?文化部公共文化司长张永新表示.作为公共文化建设骨干的中国文化馆事业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六级网络体系和基本保障机制初步形成.许多文化馆近年陆续迁入新址,基本业务经费也得以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多地开始追求优质的精神文化满足。由于文化的、历史的原因,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以免费服务为广大人民提供了重要的公共文化交流场所,而基于图书馆总分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引入,拓宽了人们创新发展的空间。这种基于制度的完善、网络技术高度集成、多种公共文化资源共享的服务网络,随着图书馆改革的不断深化,将提供真正均等化的并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文化馆(站)是政府举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场所,是保障广大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阵地,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美术  相似文献   

4.
江阴市文化馆活动大楼“百乐城”,座落在热闹繁华的市中心,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400万元,是江苏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县(市)级文化馆。新建的活动大搂,不但豪华气派,而且设施先进,功能齐全。内有供开展业务活动的展览厅、排练厅。美术室、音乐室,有供娱乐活动的演出厅、歌舞厅、卡拉OK厅、影视厅、游艺厅、桌球中心、酒吧,还有餐厅、商场等。现在每天来馆参加活动的人数近2000人次,文化馆成了名符其实的全市群众文化的活动中心。1990年以来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江苏省特级文化馆。江阴市文化馆…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文化事业体系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不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种"以需求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推动传统文化事业体系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转变,是当下文化"新常态"的特征体现与本质要求。甘肃省的公共文化建设为适应这一趋势,从供给侧改革思路提出了"乡村舞台"建设,并探索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探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应当不断完善供给保障机制、拓宽群众受惠范围、创新供给融资方式、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水平、加强人才培养,以及立足资源特色,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向文化产业推进。  相似文献   

6.
祝欣 《滇中文化》2005,(3):52-52
火一样热烈的夏天,玉溪到处是一片欢乐与热烈的景象。在人民音乐家聂耳纪念日结束不久的8月18日.玉溪市文化馆举办了“李丽辉学生音乐会”,这是一个繁荣我市音乐教育和音乐事业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1986年春节,南市区文化馆根据当时“振兴中华读书活动”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以及文化事业如何转轨变形.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新课题,联合了一些出版社和新华书店,在文化馆的所在地--上海文庙,首次举办了“文庙特价书市”。这次特价书市吸引了众多的市民,一时成为沪上一大新的景观。新闻媒介对此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有关部门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滇中文化》2004,(2):4-10
日月轮回,光阴如流。转眼,玉溪市文化馆(原市群艺馆)已走过了四十年历程。  相似文献   

9.
《文化市场》2002,(2):52-52
作为今年儿童剧展演重要活动的《“绿地之春”上海优秀儿童剧展演品牌、地位和市场研讨会》于5月10日在曲阳文化馆举行,来自兄弟省市参演剧团的儿童剧工作者和本市艺术研究机构、新闻单位、戏剧团体的专家、学者、戏剧理论研究人员以及剧场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共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上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文化产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78年相比,广东省的公共图书馆已由63座发展到120座;群众艺术馆由2座发展到22座;文化馆由104座发展到117座;文化站由1504个发展到1913个;博物馆由29座发展到121座;中等艺术学校由7所发展到10所。社会文化市场从无到有,蓬勃兴起,现已有经营单位19600个;乡镇文化站的达标和普及率也获得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情趣(十题)     
正情结那天,早年在市工人文化馆学习写作的文友到山水庄园聚会,正准备吃午饭时,一位中个老头闯了进来。只见他抬眼打量着众文友,然后,问:各位,咋个聚会也不喊我一声?你们一个二个眼睛长到头顶上啦,连我也记不得了?当年,我几个不是一起学习写作的吗?他到底是谁?我极力筛动记忆的筛子,可一时想不起他是谁?在工人文化馆门前的草地上学习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现在,对于西方艺术批评界、著名的艺术收藏机构和画廊而言,仇德树不再是个陌生的名字。关注东方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将其列入不可忽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单。仇德树的“裂变”画系,透露强烈的对当下时代的忧患意识,是一种警世的急迫,一种无奈的悲壮,一种洞察的智慧,一种思索的绚烂,一种涅槃式的“伤裂”,一种痛苦自省后的再生。仇德树不仅是性格独立甚至反叛的艺术家,也是具有强烈的公共关怀意识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以及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文物系统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涌现出一批积极工作,为文物保护乐于奉献的先进人物。通海县文化馆馆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景泰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纯朴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它源远流长,至今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馆必须为之努力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文化与市场     
文化与市场北京大学哲学系丰子义在最近一次文化与市场的学术座谈会上指出:文化发展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但这不意味文化完全按市场经济和市场取向来发展。文化不能批量、重复生产,也不能以追求金钱为唯一目的,只能借助市场推动文化发展,而不能把文化推向...  相似文献   

16.
《中外文化交流》2008,(9):91-91
公共艺术在我国台湾省,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各地都有不少民众熟知的公共艺术作品。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好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台湾省的发展过程及其利害得失又是如何?公共艺术的问题很多。总之,我们常常只在拼命“设置”公共艺术,却很少对之检讨和反省。本书所论皆为台湾省公共艺术多年来遭遇的切身问题,有批评,有建言,既是进一步认识公共艺术、也是进一步策划公共艺术的重要参考手册。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发展有关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也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如何创立文化产业体系,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是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文化产业离不开文化市场,只是大力发展和繁荣文化市场.才能为加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因此,繁荣文化市场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88-I0088
长宁文化艺术中心建于1995年,1997年1月投入使用,现有建筑面积893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719平米,地下建筑面积2212平米,2007年被文化部作为全国文化馆达标定级唯一的试点单位,同年被正式列为国家一级文化馆。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11):91-91
公共艺术在我国台湾省,已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各地都有不少民众熟知的公共艺术作品。然而,究竟什么是公共艺术?什么是好的公共艺术?公共艺术在台湾省的发展过程及其利害得失又是如何?公共艺术的问题很多。总之,我们常常只在拼命“设置”公共艺术,却很少对之检讨和反省。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在广泛地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为迎接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这两大机遇准备充分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的过程中,为全市群众文化事业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形势和一次新的发展机遇。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建设民族文化大省在玉溪实施的契机,把握机遇,加快文化馆、文化站的发展步伐、将是近期群众文化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