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部制”视角下民族地区乡镇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及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是十七大对政府机构改革提出的课题。民族地区乡镇应充分认识推行大部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顺应大部制改革趋势,推动民族地区乡镇机构改革,打造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各部门机关后勤工作的改革正朝着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健康发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的有关规定,现就国务院各部门机关服务中心兴办经济实体涉及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通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顺利的平稳过渡交接,去年年初中央政府完成了至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七次政府机构改革。笔者试图通过对过去30多年来政府机构改革历程的梳理,分析历次改革特点,来探索今后我国中央政府改革的可能发展方向。以期通过此文达到抛砖引玉之效,引起学界对政府改革的更多关注,为完善政府职能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4.
构建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党的十五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政府的机构改革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进行国务院机构改革,这项工作于去年圆满完成,国务院组成部门从40个减为29个,机关行政编制减少一半,各部门已按新方式运转,工作作风有很大改观;第二步进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下发了指导性文件,要求地方政府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方针,在今年进行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也可以省市两级同时进行,以便集中精力,探索经验,防止矛盾集…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成立城市管理局和城市管理执法局,由城市管理执法局统一行使以前由七大部门共同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引起了我对于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的思考。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锐意进取的地方政府领导集体、政治体制、编制和财政的压力、地方政府机构严重的职能交叉等方面的动力,也存在着职责同构、部门利益、代理缺位、机构磨合等方面的阻力。这些动力和阻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在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过程中,动力是主要的,即我国地方政府进行“大部制”改革的力场总体来说是推动我国“大部制”改革的进程的。  相似文献   

6.
地方大部制改革的动因是减少行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将党政或政府的一些职能相同或相近的部门合并,从而精简机构精简人。陕西、湖北、广东等省一些县区开展了相似的大部制试点改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究其原因在于,改革后新的政府部门和机构与上级政府的部门和机构不对应,导致运作成本超过了原有结构产生的成本,以至于后来大多回归到原有体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分析,环境压力、路径依赖和利益补偿共同决定了地方大部制改革的行动逻辑;地方机构改革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必须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才能使改革生成的制度持续运转。这也就决定了机构改革只能采取边际递进而非另起炉灶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2008年"两会"之后,中国政府抛出了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方案,实行了大部门体制,此次改革主要针对政府内部存在着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相互扯皮等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因素而进行的。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不能模仿西方"大部制"模式,应该走中国特色的"大部制"之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CWTS),作为专业化的从事社会福利工作的非营利性机构,视救困济难、社会福利为己任,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谋福利,为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在分析第三部门和社会福利概念本土化的基础上,研究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制度环境,对中国福利性第三部门的进一步发展尤具意义。  相似文献   

9.
孙随根 《天中学刊》1999,14(6):21-23
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必然引起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和对权力在不同部门进行调整。政府机构的改革和权力的调整只有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原有的行政机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政府是国有经济的唯一主体 ,千万个企业都要根据经营者的计划和审批决定生产什么 ,向哪里投资 ,向谁销售 ,全国好似一个超级大企业。政府行政机构以实物为对象 ,按产品来划分专业部门及其内部机构 ,综合部门同专业部门一样 ,内部也不得不设立同专业部门对口的机构 ,其结果 ,导致机构设置重叠复杂。应该承认 ,机构改革不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唯一途径 ,但没有彻底的机构改革 ,政府职能转变不会最终实现。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通过三条途径 :公共政策变革的渐进积累 ;建…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从2000年起,已从一个以封闭型、供给型、福利型为主的高校所属部门转化成以企业盈利型、服务型为目标的后勤经济实体。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新生事物的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政府机构庞大,人浮于事,政企不分,效率较低,严重阻碍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政府机构改革势在必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换为我国本次政府机构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路欣 《华章》2010,(21)
从我国当前情况看,政府机构作为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角色,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大部制改革为机构改革开拓了一条新路.目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成为了地方大部制改革的焦点.本文从"顺德模式"中探寻大部制改革给政府机构改革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服务型政府视角下的大部制改革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部门体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普遍实行的一种政府管理模式。它有利于优化行政组织结构,避免政府职能交叉、权责脱节和政出多门的现象,提升政府效能。推行大部门体制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举措,其宗旨在于通过整合政府机构与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我国大部制改革面临利益整合难、部门协调难、人员分流难以及权力监督难等诸多困境。实行决策与执行职能适度分离,健全责任监督机制,实现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法定化,重视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实施相关配套改革等,是突破大部制改革困境,使其顺利进行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政府组织规模的过度扩张带来了行政效率低下、财政负担沉重、公权力寻租久禁不止、第三部门发展滞后等不良后果。经过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四次机构改革,中国的政府规模扩张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美、英等国通过政府职能社会化、分权等新公共管理取向的改革实现了"小政府"的目标。中国应通过促进政府职能的分散化、强化政府组织规模的财政约束机制、完善政府组织编制立法、完善政府组织机构及公务员的开放式竞争机制和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行政效率等途径实现政府组织的适度规模。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邓小平政府机构改革的思想为指导 ,分析了我国政府机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机构改革的任务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指出:“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是第三产业”,“决定”还指出“大多数第三产业机构应办成经济实体或实行企业化经营,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职工教育部门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工素质服务的部门,根据中央决定的精神,笔者认为职工教育属于第三产业,应走企业化经  相似文献   

18.
建国初期,为适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需要,我国照搬了前苏联的高教模式,高校内部机构按照一级党委和政府设置。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各种弊端日益凸显。管理部门繁多、工作人员日趋膨胀并没有带来行政的高效、只带来了高校办学成本的日益高涨。随着高校部门的增多,机构职能重叠的现象也越发明显。因此,改革高校的内部行政管理模式迫在眉睫。以"大部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对于提高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水平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具有较强的过渡性,其不成熟处表现为政府机构改革未能与党群、人大、政协、事业单位一起进行;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关要求还有待进一步落实;机构设置仍需进一步合理化;人事制度改革滞后、不科学。进一步深化政府机构的对策则为重点改革政企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改革人事体制,促进国家行政队伍结构和素质优化;全面改革,整体推进;法律规范,依法推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组织理论为基点,结合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历史和现状,从行政学角度阐述了政府机构改革的三个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