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人李约瑟的皇皇巨构《中国之科学与文明》影响深远,其中译本《机械工程学》卷中引用了一幅元代佚名画家的水磨插图,以“显示元代工程师之优良技术”。同时在“东方及西方水轮”一节中,他认为“在叙利亚以东,多用卧式水轮,例如波斯、土耳其斯坦及喜马拉雅之洪萨区域以及中国等”。所附的三张照片,也都是卧式水轮。  相似文献   

2.
杨义 《今日科苑》2008,(3):64-66
华夏大地,幅员辽阔,人才辈出。在祖国东海的舟山群岛上,有一个浙江海洋学院,学院里有个数学系,数学系有个副教授,名叫石益祥,他无师自通,创立了宇宙对立统一基本模型,自然形成了一个自圆其说的宇宙对立统一基本理论,并提出了复兴整体科学的口号。一个人能创立一门学科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更不用说复兴一门科学了,而且这门科学同剖零科学是对立的,或者说它建立在整体文化的基础之上,可说也奇怪,这样的人也居然在中国出现了。石益祥说:"中华民族已经开始了伟大的复兴,中华民族的复兴已经带动了中华文化的复兴;而中华文化的复兴必将带动整体科学的复兴。反过来,整体科学的复兴必将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地球分为东西两方.东方形成的文化是整体的,西方形成的文化是剖零的,两种文化恰好对立,以西方剖零文化为基础已经形成了庞大的剖零科学体系,那么,以东方整体文化为基础上也可以形成——整体科学。"他还说:"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车轮在滚动.而始点是地球的东方,后来慢慢转到了西方,现在又开始回归东方。当历史的车轮再次回到东方时,车轮上已经带有西方文化和剖零科学的信息,它意味着东西方文化的自然融合,预示着剖零科学将在整体科学指导下走向完美。"中国人盼诺贝尔奖有近60年历史了。近60年来,诺贝尔奖与中国人无缘。而石益祥老师却说:"在整体科学的复兴过程中,华夏上空将出现整体科学群星灿烂的现象,诺贝尔奖会以批量的方式涌向中国。就像在剖零科学的阐明过程中,诺贝尔奖涌向西方科学家那样。"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经验——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和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于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4.
王姣  胡莹莹 《科教文汇》2007,(3S):146-146,150
“李约瑟难题”是针对东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就差异而提出的设想。东西方“社会建制”差异是其深层次的根源,主要表现在贵族阶层的存在与否:中国“宗法地主专制社会”的平民创造了优秀的技术文明,而近世欧洲的封建贵族,却充当了“科学工作者”的角色,促进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从东西方“社会建制”差异角度解答“李约瑟难题”,为此课题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具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西方的差距何以拉开为什么宋元时期如日中天的中国古代科技没能持续多久便落伍于世界?这不得不回到李约瑟提出的那个著名论题: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或者从另一个方面讲,为什么近代科学诞生在了欧洲而不是中国?国际国内学者就此难题发表的文章不计其数,也有人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就是伪问题,因为历史不能假设。不过,我们从李约瑟绘制的"中西科学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考察科学技术演化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在公元8世纪以前中国社会比西方社会更有利于科学的发展,而到18世纪以后却阻止了科学的发展呢?为什么现代科学的勃兴发生在欧洲而不发生在东亚的文明中?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7.
新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李约瑟难题”置于李约瑟科学史思想与科学史研究工作的背景下加以分析,可以认识到它的真正内涵是下述三个问题1)什么因素造成了中国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科学超越?2)什么因素促成了西方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融合?3)什么因素造成“融合”与“超越”之间的时间差?李约瑟着力解答了第1、第3两个问题,而忽视第2个问题。解答这一问题是“李约瑟难题”留下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自然国学论者宣称:“20世纪后半叶,西方文明陷入重重困境,世界科学与文化的根本观念发生巨大转折。”[刘长林、徐道一等2001]自然国学论者把当代科学指责为“还原论”,他们说:“由西方发展起来的近代科学以探索自然界之简单性为主,因而还原论成为科学和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刘长林、徐道一等2001]他们认为“西方人喜爱分析,侧重研究事物的有形实体和物质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张伟 《科学与文化》2006,(12):12-14
我国的古代文明灿烂辉煌,有至今仍使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中华民族早在西方科学昌盛之前就有极其卓越的科学成就,15世纪之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以中华文明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遥遥领先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10.
马理 《科学学研究》2006,24(6):828-833
“李约瑟命题”似乎已被证伪。诘难该命题的理由在史学理论逻辑和关于“科学”涵义方面都存在着另一种意义上的化约论祈求。人们对李约瑟的社会学方法也缺乏深度反思。我们应该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加强对方法论自觉的反思,利用比较社会学方法的逻辑预设来妥当地应对与中国历史经验一致以及西方视域潜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将“李约瑟问题”从不同的意义上进行分析,对于“强李约瑟问题”本文赞同“陈方正-余英时方案”,将其消解掉。对于“弱李约瑟问题”和“任鸿隽问题”则加以保留。在区分“广义科学”和“狭义科学”的基础上提出“任鸿隽-李约瑟问题”。此外,明确了科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数学化和实验性,据此对“第一次科学革命”之时段的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与文化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眭平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1):134-137
本文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科学发展进行了讨论,并针对“李约瑟问题”进行了中西文化传统的比较,从而探讨了文化环境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素养:不同的概念和内容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首先分析了西方发达国家关于科学素养与民族文化特点的两项实施“计划”。尔后 ,针对东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传统及现实状况 ,着重探讨了一些有关科学素养的知识与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在历史演变和沉淀中,形成了两种特质各异的文化基因——西方科学和东方文化。本文以文化基因为切入点,以历史发展为轴线,剖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形成背景,从两者的传承、演变、碰撞到交互、突变、融合的过程,对东西方的科学传统和思维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李约瑟难题”质疑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肯定了“李约瑟难题”的合理性,对近20年来质疑难题的“无意义说”、“逻辑矛盾说”和“修改说”进行了反思;认为这些说法涉及到科学史观和方法论等深层次的问题,其实质是科学西方主义和近代科学特殊论;主张以辩证的观点和方法理解难题。  相似文献   

16.
从科学文化的视域重新解读梁启超 ,是不同于历史、政治、文化等传统视角以认识历史人物多元侧面的新路径 ,也是通过人文学者理解科学文化的新尝试。本文以梁启超结缘科学与投身文化事业为主线 ,揭示其科学观、科学方法、科学传播、科学认识论及对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转型的探索。进而指出以人文情怀为基石的科学精神与内在的“文化理性”是构成梁启超在中国思想、文化及民族精神领域具有深远影响的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17.
科学创新的源头是文化.本文追溯了古希腊、中世纪后期学术复兴与文艺复兴、近代科学革命三个有代表性的科学创新时期,它们不是简单的天才的知识创造,而是有赖于精神和方法的文化创新.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是科学创新的活水的源头,是燎原的星火.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近代科学只在欧洲文明中发展,而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而且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这就是科学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英国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著名科学家。他24岁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早年从事生物化学研究,成绩斐然,被誉为“化学胚胎学之父”。1937年李约瑟开始学习中文,并且对中国科学技术史产生浓厚兴趣,1948年着手撰写7卷本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他在其未能完成的这部著作中所思考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人朴素的自然科学研究影响西文文化和文明的发展,他们重视分析、分解、假设、推理、推寻、实验、验证等思维方式。这与东方重视整体、模糊处理、直觉综合、和谐大同、“仁者爱人”等思维方式和思想有明显的差别。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一文中说“当孟子在对人性的内在美德进行理论探讨时,欧几里德正在完善几何学,正在奠定欧洲的自然科学的基础。”这种说法不会面,东方的中华文明有过比西方更辉煌的历史,但在五百多年来,西方经历了继承希腊的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使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而中国因封建统治和闭关锁国等原因而衰落。现在应该撷取东西方文明的长处,把它们整合起来,创建中华复兴。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围绕着“李约瑟难题”的解决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进行了深入挖掘、解读和反思,从多视角、多层面闸释、比较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科学传统发展的背景、动力和形态的异同,揭示了近代科学技术没有诞生在中国的原因.这些研究理论和成果启示我们,科学教育的改革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特质的分析和把握,进而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文化继承与文化引进、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形态与文化价值的关系,推进科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