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也是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的需求。回顾自己的从教生涯,笔者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应通过点点滴滴进行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学生端正的学习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进取精神和不轻言放弃的奋发劲头,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让他们在  相似文献   

2.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班级管理成效如何,取决于班主任对学生的各项管理是否到位。面对班里众多性格各异、思想不一、行为差别较大的学生,要取得班级管理的成效,可以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促进自身性格、思想、学习态度等方面的转变和提高。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级管理工作就事半功倍,班级管理成效自然得到更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职学校招收的新生,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占了绝大多数。以我校近年来对新生入学时的调查为例,大部份学生基础较差,且行为习惯不好。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占65%,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欠妥的占80%,78%的学生都以自我为中心。  相似文献   

4.
要破解现阶段中职学校"保姆式"的班级管理模式,首先必须构建班级民主氛围,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和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其次从细微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态度,消除散、懒、劣的顽疾。营造激励与竞争的学习环境,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施严格的惩戒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太重视,过多地重视学生成绩的优劣,影响了学生良好人生观的形成和学习态度的端正,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分别从仪容仪表、文明礼貌与卫生、作息时间三方面人手,谈谈如何帮助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教育的乏力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都不尽如人意,如不爱护公共财物、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上网成瘾等。这些对学校的日常管理及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春艳 《文教资料》2010,(22):175-176
成人大专班学生在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认知能力等方面与本科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作者就两年制小学教育专业成人大专生的班级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学习成绩除了跟人的智力因素有关外,还与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关系.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动力作用、维持作用、调节作用和弥补作用.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自信心、情绪等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职生英语成绩不理想,学习兴趣不浓,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不好等现象影响了智力发展,因而有必要对其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挖掘非智力因素,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9.
1立足课堂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经调查,科学课上一部分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是由学生个体差异造成的,主要体现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距。一些家庭认为小学科学不是主要学科,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对科学课的轻视心理。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0.
民族地区的部分中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态度不端正,如何发掘和运用中学生的多元智能潜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增强中学生的成就感,建构有核心的班级管理合力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自2000年以来,五年制教育已经突显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五年制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就业观念、思想品德、人际交往、职业技能、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对于农村学校学生而言,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水平,其都与城市学生有很大差距,对于班级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农村大多都是留守儿童,靠爷爷奶奶监护,家庭教育缺失,孩子从小养成了一些学习方面的坏习惯,班级中学生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都已出现了明显的层次感,因此针对农村学生的管理,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3.
小学班主任任重而道远,而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阶段除了学习以外的一个很重要的举措。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班主任是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观学生实际,设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计划;重学生意识,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观念;定学生干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助力;树学生楷模,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风帆;开学生活动,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舞台;引多方共助,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合力。  相似文献   

14.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情感体验及学习过程表现进行的一种动态评价,要看到每个学生的潜力,时时用动态,发展,积极,鼓励的目光注视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学生学习态度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方法的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个性特长的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木桶定律"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倾斜管理"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管理策略,把管理重点放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上;优化管理行为,消除影响班级建设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学、自理、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追求;帮助学生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创建设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绩效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木桶定律”和“层次需要”理论,提出优化班级管理的“倾斜管理”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改变管理策略,把管理重点放在帮助后进生进步上;优化管理行为,消除影响班级建设的不利因素,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自学、自理、自律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感情、态度、价值观、人生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及理想追求;帮助学生排除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创建设和谐的人才成长的氛围,提高班级管理绩效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冯娟 《江苏教育》2015,(4):55-56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应该重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重视特色班集体建设。快乐班集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级建设,应该重视班级管理的个性化,重视特色班集体建设。快乐班集体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且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相似文献   

19.
每个班级都有一些这样的学生:有的不喜欢学习,迷恋网络;有的争强好斗,对同学暴力相向;有的性格怪癖,沉默寡言。这些在学习态度、品德发展、心理倾向等任一方面存在较严重问题的学生通常称为“问题学生”。转化问题学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0.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不自觉的学习行为方式。它包括认知习惯和行为习惯,是对学习目标、内容、地位、重要性的认知和学习态度的把握。学生每一种学习习惯都会导致学习结果在速度、精确性以及品质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