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编辑同志:不久前,石嘴山师范英语班的同学来我校实习.在初二的一堂课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I was in Room 104.在读104时,读为one o(an)four.我当时很惊讶:教师怎么能把基数词和字母读音混在一起读呢?是不是读错了?因为基数词“零”是有它自己的词的.为什么不读zero,而读成〔au〕呢?  相似文献   

2.
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几点尝试安徽万安伦1.坚持“每日一诗”.学生自教自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从1989年起.我开始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班级实验“每日一诗”活动。具体做法是:每天早自习安排一个同学教读事先抄在黑板上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3.
在古诗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古诗的题目往往只是一读了之,或在黑板上一写了之,至多在意义上稍作解释。这种把诗题与诗句分割开来的教学是有失偏颇的.“题”本义为额,一首诗的题目,犹如一个人的额头和眼睛,可见诗的题目和  相似文献   

4.
老师的脸     
对于孩子们说来,教师的脸比黑板重要。黑板上有知识,老师的脸上有学问。如果有这样的老师,有意或无意在自己的脸上挂起了“黑板”,也象黑板那样板板正正,不苟言笑,终年神圣不可侵犯,那就令孩子们  相似文献   

5.
第一部分 诗歌创作指导课 一、谈话导入 走进课堂,教师在黑板上画下一个圆:“这是什么?看看谁的回答最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纷纷回答:圆圈、太阳、小朋友的脸、地球、皮球……教师再继续板画,黑板上出现了一个可爱的小太阳。“到底是什么呢?”“太阳!”学生齐声回答,并热情地和太阳打着招呼,表达自己对太阳的喜爱。  相似文献   

6.
“黑板地图”是指教师运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简要地勾画出轮廓,再填写当堂教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便于学生直观了解的一种教学手段。由于“黑板地图”直观形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在《社会》课教学中运用时,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相似文献   

7.
盲点是在视网膜上,视神经穿出眼球的地方。这里没有感光细胞,物体的物象落在此点不能引起视觉。一般测试盲点的方法是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纸上的“十”字,然后移动白纸,以看不到纸上的圆圈来测定。 本实验对此进行了改进,以黑板代替纸,以教师自己代替纸上的圆圈,可以结合教师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当介绍完眼球的相关结构后,教师说:“所有的人都有盲点,下面我们以‘教师消失’的实验来验证。”然后,开始进行实验:①让一位学生在教室后面正对黑板坐下;②在黑板左侧画上一个大大的“十”字,让学生闭上左眼,用右眼注视“十”字的…  相似文献   

8.
“读破”又称“破读”,就是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方法,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由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读破”。这种现象在古书中是很普遍的,在中学语文课本中也常出现。因此,了解一些读破知识对我们辨析词义,加深对古书的理解是有一定帮助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3页-45页。[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板书:角)你们对角有了解吗?见过哪些角?请你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生:三角板上有角。生:眼角是角。(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眼睛简笔画)生:饺子是角。(“饺”和“角”学生读音相同)师:这位小朋友说到了饺子,吃的那个饺子,是这样写的。(黑板上板书“饺子”)所以不是我们说的这个角。(指“角”)  相似文献   

10.
师:戴嵩在短时间内就画好了《斗牛图》(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贴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同学们,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夸赞戴嵩,请你找到以后,学着他的样儿夸一夸。  相似文献   

11.
对于“己”“已”“巳”三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在作业中经常用错。因此,我采用了下列的方法来区分。首先,将“己”“已”“巳”写在黑板上,接着,告诉学生:“这三个字都是由横折、横、竖弯钩组成的,看起来长得都像‘蛇’,但它们的读音和字义完全不一样。”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致很高。于是,我笑着说:“蛇口大开,自己的己(板书:自己)。蛇口半开,已经的已(板书:已经)。蛇口不开,巳时的巳(板书:巳时)。”这样就从字形上区分了这三个字。然后,我指着“己”说:“我们自己,应该敞开思想去接受新的知识,所以用大开口来表示敞开的思想。”我…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他的教法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例1:“50比0多百分之几?”教师手指例题,直接告诉学生说:“要解答这种求一个数(50)比另一个数(40)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大数减小数,把所得的差除以‘比’字后面的数;然后把所得的商改写为百分数。”随即,教师按照这种方法,顺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50-40) 40=……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完成 1— 7题。(1)电视台搞了一次    (A 别出心裁 B 耳目一新 C 别开生面 D 新颖别致 )的智力测验 ,准备拍完之后向全国播放。他们带着摄像机和录像机 ,先到一个局 ,测验机关干部。(2 )节目主持人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个圆圈儿 ,说道 :“请大家回答。这是什么。”(3)高压水银灯已经开亮 ,摄像机也对着机关干部们的面孔轻摇 ,记者举着好几根警棍样儿的扩音棒 ,单等着谁一说话就捅到他的嘴边上来……机关干部们看着黑板上的粉笔圆圈纳闷儿 ,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心中没底 ,不敢回答。摄像机可是不停地来回摇…  相似文献   

14.
一些教师在教《雷雨》(高中《语文》第四册)时对学生说,“繁漪”的“繁”按教材注释读成 fán 是错误的,作为姓,应读 pó才对。于是课堂上响起一片“pó yī”之声。课后问其依据,他们立即搬出发表在杂志上的两篇文章,一是《语文课本中的姓名读音正误》(载《语文知识》1992年第3期),一是《值得注意的几个姓氏的读音》(载《中学语文》1992年第3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经常错用“板书”一词。例如:“随着学生的交流,我有重点地在黑板上板书,特别强调‘剥’字左下部分的写法。”“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勇敢’和‘富有同情心’,让学生齐读。”“板书”何意?板:黑板。书:写。“板书”就是“在黑板上写字”的意思,也指“在黑板上写的字”。(见《现代汉语词典》“板书”条)前者是动词,是偏正式合成词,相当于古汉语中的名词作状语。这种结构的词在现代汉语中很多,如“炮击“”雪白”等。后者是名词,也是偏正式合成词,不过不属于“状十动”结构,而属于“定十名”结构。(定语为“在黑…  相似文献   

16.
东新娟 《山东教育》2008,(12):19-19
教室里一片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们正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 这时,一个男生站起来提问:“老师,这个词怎么读?”他指着“仍旧”这个词问我。当时,我没有多加思索,就将自己潜意识中的读音“reng jiù”告诉了他。说完,我疾步走到黑板前,写下了它的读音。刚写完,就听到下面有学生嘀咕:“老师不对,  相似文献   

17.
在几年前的一个教师培训班上,教师们用简笔画画“我的教室”,令人惊讶的是多数教师画的是教室里的黑板、讲台、学生桌椅和墙壁,只有少数人画了教室里的学生.教师忘了自己的教学对象,忘了自己的教学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又比如说,很早以前,有位教师在教“认识2”这节课时,花了很多时  相似文献   

18.
回过头来想一想,我教这一课还是对学生限制太多,没有充分让学生说,让他们利用认识地球上的自然现象的知识去认识月亮: 首先是关于月亮的情况。课本上“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的那6条,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向大家介绍他自己知道的知识,是真心诚意请他们说,不是走过场,学生说的不算,而是一条一条地记在黑板上,学生没说全的再看书上资料。看了书再回过头来补充,整理教师帮他们记录在黑板上的资料。这样教的好处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在谈讲课艺术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讲课是一种演说,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如果一个教师上了讲台拘拘束束,吞吞吐吐,照本宣科,或者总是背向学生抄黑板,那就非叫人打瞌睡不可。一个好的教师要像演员那样,上了讲台就要进入“角色”。一方面用自己的话把书本上的东西讲出来;另一方面,你尽可以“手舞足蹈”、“眉飞色  相似文献   

20.
师:戴嵩在短时间内就画好了《斗牛图》(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贴图),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同学们,课文中写了哪些人夸赞戴嵩,请你找到以后,学着他的样儿夸一夸。(学生很快找到答案,各自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举起了小手)生1:一位商人看了,是这样称赞的:“画得太像了,画得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