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物质溶于水时热量变化演示实验的改进 用温度计来测量硝酸铵、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这种方法缺乏直观性,不便于学生观察,在教学中,可以作如下改进,现象十分明显. 用玻璃纸制作3张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分别在2张上洒满水,将2只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边,分别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和氯化钠,一会儿教师拿起烧杯,学生可以看到加入硝酸铵的烧杯与玻璃纸因水结成冰而粘合在一起了,说明硝酸铵溶于水时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而加氯化钠的烧杯却无变化,说明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变化不大;另取1张玻璃纸并铺满熔化的石蜡,立即将装有50mL水的烧杯放在上面,教师拿烧杯,学生可以看到玻璃纸和烧杯是粘在一起的,加入氢氧化钠同体后再拿起烧杯,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石蜡受热熔化玻璃纸脱落,说明氢氧化钠同体溶于水时放出热量,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相似文献   

2.
按初中化学课本的方法,做[实验4—2]硝酸铵溶于水的吸热现象和[实验4—3]浓硫酸溶于水的放热现象实验,成功率低。有时演示[实验4—2]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水不冻结,拿起烧杯时木板会掉下来;演示[实验4—3]时,烧杯和木板之间的蜡不熔化,拿起烧杯时木板不会掉下来。用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许多学生在座位上看不清楚。为克服这些弊病,我对这两个实验作如下改进,实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我在讲“溶解过程”一节教材,演示[实验4—2]1溶解的吸热现象:将一只盛水的烧杯,放在预先沾有水的木板上,然后,将50克硝酸氨加入烧杯中,并用玻棒不断搅拌,不久,因硝酸氨溶解吸热,使烧杯与木板之间的水结成冰,以至举起烧杯,木板也被粘起来了。大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验要  相似文献   

4.
实验装置如左图所示,在支架上固定一个U形玻璃管,管中加入一些有色液体。U形管的一端连接着一根一米多长的橡皮管,另一端与大气相通。然后将橡皮管另一头折迭(1~2cm)用线拴紧密封,盘成螺旋状,放入烧杯中。烧杯里加水,使橡皮管的螺旋状完全被浸没。橡皮管被浸没部分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最后往烧杯中加入硝酸铵,用玻棒搅拌,使硝酸铵溶解。由于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下降,橡皮管的空气遇冷收  相似文献   

5.
例1 如图1示,它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人大半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通人气体A,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漏斗上,过一会儿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初中教材[实验812]对于“浓硫酸稀释放热”是用手去触摸烧杯外壁来感知温度变化的,而在课堂上能触摸感知的学生面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用下列装置来显示“浓硫酸稀释放热”的实验效果。1 用熔化的石蜡将盛水烧杯的底部粘在小木板上,再沿烧杯壁缓缓倒入浓硫酸并不断图1 用玻璃棒搅拌(见图1)。因浓硫酸稀释放热使石蜡又熔化,再拿起烧杯时,则可见烧杯与木板分离。因为石蜡受热熔化是生活常识,因此也培养了学生通过观察现象,分析事物变化本质的思维能力。图2 2 如图2所示。未加入浓硫酸时,小试管内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当缓慢…  相似文献   

7.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液化放热的物理现象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难以解决的演示实验之一,单凭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很难认识这个现象.曾有教师这样演示: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入等量等温的水,取一定量的水装入试管中加热到沸腾后将产生的水蒸气通入一个烧杯的水中,等试管中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通入烧杯中后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t1,另取等量的沸水倒入另一个烧坏的水中搅拌后测量水的温度t2,通过比较t1t2就可以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1 实验现象1 .1 铵盐与红热的铜丝反应分别各取两药匙的粉末状的氯化铵、碳酸铵、碳酸氢铵、硝酸铵固体 ,分别盛放在 1 0 0mL的小烧杯中。取光亮的稍粗的铜丝 2 0cm ,一端绕成螺旋状 ,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 ,待铜丝烧成红热状态 ,离开酒精灯 ,红热的铜丝变为黑色 ,立即将铜丝的螺旋状部分伸入疏松的铵盐粉末中。可见有白烟产生。 2 -3分钟后 ,取出铜丝 ,伸入铵盐粉末中的螺旋状铜丝部分变为光亮的紫红色 ,其它部分为黑色。取两药匙的粉末状的硫酸铵固体 ,盛放在1 0 0mL的小烧杯中。将螺旋状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 ,待铜丝烧…  相似文献   

10.
1 提出问题有这样一道习题 :“取一支大试管 ,加入 1 5ml的水与苯 ( ρ =0 87g·cm-3 ) ,静置。取黄豆大小的金属钠 ( ρ =0 97g·cm-3 ) ,轻轻放入这支装有水和苯的试管中 ,试推测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2 提出假设一部分同学认为反应现象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相同的。一部分同学认为反应现象和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存在差别。3 验证假设3 1 实验用品金属钠、苯、蒸馏水、小刀、滤纸、玻璃片、镊子、 50ml小烧杯。3 2 实验步骤3 2 1 取两只 50ml的小烧杯 ,向一只烧杯中加入 2 0ml蒸馏水 ,向另一只烧杯中加入 1 0ml蒸馏水和 1 …  相似文献   

11.
一,对[实验1-10]的重新设计1.装置:见图一2操作:(1)在一个40O毫升烧杯中注入300毫升开水,再投入一小块白磷(黄豆粒大小)(2)取一个小号水果罐头瓶铁盖(除去衬垫)倒放于桌面上,取红磷1小药匙放在盖内一侧,再取一小块(黄豆粒大小)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放在铁盖的另一侧,小心地把钱盖放在烧杯中的热水水面上,使其飘浮在水面上。(3)白磷燃烧后稍候一段时间,将铁盖取出,另取一支长颈玻璃漏斗,在预端套一段5厘米长的胶管,胶管另一端用止水夹夹往(封闭),用手拿住漏斗长颈,直插入水底罩在小块白磷上方。3.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一、常见问题中有变化例1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这样的实验:取500g水放在烧杯中,测得水的温度为20℃,然后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将温度计插在水中观察水温的变化.当温度计的示数恰为70℃时,消耗了10g的酒精.[C水=4.2×103]/(kg℃)]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同学们都是通过实验来认识图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如图1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烧着蜡烛的烧杯中,若烧杯正放时,请同学们猜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并给予解释。同学们的回答可能会各种各样,实际上实验现象是: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由蜡烛的熄灭可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由蜡烛熄灭的次序可知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实验装置改动一下,又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图2如图2所示点燃放在木块上一长一短的两支蜡烛,将木板放在盛有少量新制石灰水的水槽内,用烧杯把木板扣在水槽内,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相似文献   

14.
例1 (2008年烟台市)图1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十四课《水的压力和浮力》,要通过实验先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予以分类,这是不难办到的。但怎样找出上浮物体或下沉物体的共同性质呢?今介绍一个实验方法,来比较物体与同体积水的重量。 一、采用排水法取得与物体同体积的水。 取一烧杯(有溢水杯更好),将其注满水后放置于一个较大的烧杯中。将被试物体全部浸没于水中,溢出在大烧杯中的水,即与物体的体积相同。  相似文献   

16.
F浮=ρ水V排g=ρ水(m/ρ铁)g=ρ水mg/ρ铁。方法4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小铁块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烧杯和水的总重力G1。  相似文献   

17.
导入新课一、师:首先我来给同学们做一个小实验,请大4家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空烧杯,里面装有同样多的水,同时分别投入两粒大小相同的高锰酸钾。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生: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比另一个烧杯里的高锰酸钾溶解得快。师:怎样使溶解较慢的高  相似文献   

18.
激光灯作为一种儿童玩具,以其光线强、射程远、颜色鲜而颇受小学生的喜爱,普及较广。将其用在小学自然第十二册的光学单元进行光学实验,对学生了解光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作用。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将激光灯的用途简介如下。 用途一:做“光的直线传播”实验 第一种方法:将激光灯放在一块长木板或桌面。墙面的一端,让激光灯的光贴着木板面或墙面向前发射,学生便可清楚地看见红色的激光成直线向前照射,从而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第二种方法:在烧杯内放满略带浑浊的水,让激光灯的光射入杯内,学生也可看见杯内的红色光线(空气中…  相似文献   

19.
题目 图1中的曲线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图2试管内所示现象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20.
称11克氢氧化钠溶解在100毫升无离子 水中,称13克硝酸铵溶解在另一盛有50毫升无离子水的烧杯中,将两溶混和待用。再称8克硝酸银用少量水溶解后,再缓缓地倒入前混和液中(边倒边搅拌),得到一种有少量褐色沉淀的悬浊液,稀释成500毫升则成镀银I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