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老太买鱼     
数学起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例1 王老太太、徐老太太和李老太太三人上街去买鱼,王老太太说她要买鱼头,徐老太太说她要买鱼身,李老太太说她要买鱼尾.她们来到了一个鱼摊,问摊主:“这鱼怎么卖啊?”卖主说:“鱼头4元一斤,鱼身3元一斤,鱼尾2元一斤,买整  相似文献   

2.
金鱼     
材料:彩色纸,浆糊,细纱线。制作方法:①把彩色纸剪成圆形后,对折成半圆形做鱼身(图一)。②把方形纸对折后,剪成叶子的形状做鱼尾(图二)。③将鱼尾粘在鱼身的后面,再用画笔画出鱼头、眼睛、鱼鳍即成(图三)。用细纱线穿过纸鱼的背部,可悬挂在空中。  相似文献   

3.
鸿运当头     
《老年教育》2015,(2):61
主料:鲢鱼头400克,豆腐200克。调料:姜5克,青蒜10克,料酒10克,豆瓣酱10克,酱油5克,甜面酱5克,盐3克,胡椒粉2克,玉米淀粉3克。做法:1.鱼头洗净拭干剖开,对切成4大块,用5大匙油将鱼头两面煎黄盛出。2.豆腐切成长厚片,用油煎黄盛出后,放入砂锅内,上面放入煎好的鱼头。3.另用2大匙油炒姜末,放入所有调味料和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它与生活息息相关,你信么?请看下面的例子:张某、王某、李某三位家庭主妇去采场买鱼。张某准备买1千克鱼头,王某准备买1千克鱼身,李某准备买1千克鱼尾。于是她们向一位售鱼摊主询问价格,摊主说:“鱼头每千克8元,鱼身每千克6元,鱼尾每千克4元,整条鱼每千克5元。”请你帮助她们设计一种最省钱的方案,并计算出各自应付多少钱?(恰好有一条鱼的鱼头、鱼尾、鱼身都是1千克)分析:一种情况是每人单独买,各付各的钱;另一种情况是三人合买,各人分摊钱。到底哪一种比较便宜呢?我们需要计算比较。单个买鱼的平均价为(8+6+4)&;#247;(1+1+1)=6(元),每千克6元,整条买鱼的平均价为每千克5元。因为6&;gt;5,所以买整条合算。整条鱼的价格为5&;#215;(1+1+1)=15元,那么如何付钱呢?是不是每人付5元呢?当然不是。否则买鱼尾的李某不是比单独买花去4元贵吗?由于各人所买鱼的重量相同,仅单价不同,单价比就等于总价比,所以我们只要找出单价比就能合理分摊15元钱了。鱼头:鱼身:鱼尾8∶6∶4=4∶3∶2张某应付:15&;#215;44+3+2≈6.7(元)王某应付:15&;#215;34+3+2=5(元)李某应付:15&;#215;24+3+2≈3.3(元)由此可见,通...  相似文献   

5.
难忘的假日     
我先说说去哪儿吧!我去的地方是千岛湖,因为某些原因,我们的行程从千岛湖两日游变成了一天杭州西湖游、一天千岛湖游。杭州有很多美食,比如砂锅鱼头、东坡肉。这里的鱼头好大,一个鱼头就有几斤重!我点的是甜味的砂锅,结果端上来一盘辣的,红红的,吓得我不敢吃了。第二天,我们来到千岛湖。站在观光船  相似文献   

6.
康艳 《运城学院学报》2011,29(1):110-112
半坡型彩陶文化是仰韶文化中历史较早,特点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个类型。器形丰富,多见圆底或平底钵、平底盆、鼓腹罐、细颈瓶。彩陶器的装饰纹样采用散点式构图,"鱼纹"和"人面鱼纹"以及由鱼头、鱼身演化而来的几何纹是半坡类型中最具特色的彩陶纹样。半坡型彩陶器造型规正,纹饰简洁生动,富有浓郁的原始气息,是当时经济、社会生活的艺术记录;同时反映了原始先民质朴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7.
余数是鱼尾     
由于“有余数的除法”的概念抽象,不少学生在理解、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听课更无兴趣。用什么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呢?几年来我一直在琢磨这问题。有一天,我在辅导学生练习,无意间听到一位学生给另一位学生讲解:“除法竖式看起来像一条小鱼,除数、被除数是‘鱼身’,商是‘鱼头’,余数是‘鱼尾’,当‘鱼尾’比‘鱼身’小的时候,你就算对了。”那位学生听得津津有味,不一会儿,就掌握了要领。我想,这位学生的理解虽然不是很严密,甚至有点夸张,但他却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把“硬邦邦”的知识变成了“活生生”的形象,浅显易懂,“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难点被轻松突破。另外,“鱼”“余”同音,这不正是应用了谐音法吗?这种比喻的确很贴切,如果再辅助画一条小鱼的简笔画,效果一定会更好。我到另一个班级一试,此法还真管用,多数学生很快就掌握了除法的难点,还有的学生把这个“发明”进行了补充:在写除法横式时,“鱼头”写前,“鱼尾”写后,中间用“鱼鳞(点点)”连接,除法的书写格式也就容易记住了。最后我表扬了这名善观察、勤动脑的学生。如果我们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体验和生活经验,并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想象的思维空间,学生就会迸发出让你意想不到的智慧火花,教师们也会大开...  相似文献   

8.
何媛 《早期教育》2005,(6):10-11
活动目标:能够按要求印画。活动准备:颜料:红色(鱼),绿色(叶子),黑色(鱼眼睛),两张蓝色卡纸并连贴起来(当作小河);将茭白切成两半成长条状,糖果(幼儿每人一颗)。  相似文献   

9.
想象是人的大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黑格尔说:“真正的创造就是艺术想象的活动。”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因而同样离不开想象。晋代书法家卫夫人说:“每为一个字,各象其形,斯为妙也”。东汉书法家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纵横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尽管我们小学的“写字”不同于书法,我们小学写字教学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但这种想象力对于开拓学生思维、启迪学生的写字悟性,提高学生的写字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想象呢?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原形启迪,唤起想象 如教“伞”和“鱼”两字,教师可用语言启迪学生关于伞和鱼的形象:“伞”的“人”要写得大方,像伞盖能罩住下面的部件;“鱼”字由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构成,“鱼头”比“鱼身”“田”要短要小。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脑海里唤起了具体可感的“伞”和“鱼”的形象,拉近了写字与生活的距离,写起来就不会将“伞”的人字头写得很小或很大,将“鱼”写成大头鱼了。 二、会意启迪,唤起想象  相似文献   

10.
我被讥诮为:啃着一个死鱼头不放的人。听了后,心里怦然一动,酸溜溜的,但凝神而想,倒也是,且点到了穴道。屈指算来,断断续续,专业或业余,已有三十年了,我的确孜孜砣砣地在啃着个鱼头。鱼固然是人们喜爱的一道上等菜肴,大宴小席都离不开它,某些地方还有个习俗,在上鱼这道菜的时候,鱼头必须对着长辈或尊贵的客人,如果点上一点红色,更表示着吉庆。可是啃鱼却又是一面事,啃鱼应啃它的躯干,肉多,并且是最肥嫩、鲜美也最省时、省力的,鱼头有什么啃头,不就是脊椎动物中骨片最多的一堆头骨么?而我却  相似文献   

11.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总是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拣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是很好吃的。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吃来吃去,觉得没鱼肚上的肉好吃。  相似文献   

12.
与吃有关     
小时候挑食.讨厌面条和鱼头。于是大人哄我:吃面条长高,吃鱼头变聪明。  相似文献   

13.
刘建军 《班主任》2012,(5):25-25
正一对老夫妻为了庆祝他们的金婚,在一家高档酒店设宴款待亲朋好友。一盘鱼刚上桌,老先生就迫不及待地把鱼头夹给爱妻。妻子愤愤地说:"我跟你几十年了,你总是让我吃那讨厌的鱼头,今天你还让我吃,真是太过分了!"老先生一脸委屈地说:"我是最爱吃鱼头的,自从结婚以后,我就  相似文献   

14.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放在自己的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挑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的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我想,鱼头一定很好吃。有一次父亲不在家,我趁妈妈盛饭之际,夹了一个鱼头,吃来吃去,觉得没有鱼肚子上的肉好吃。那年外婆从江北到我家,妈妈买了家乡很珍贵的鲑鱼。吃饭时,妈妈把本属于我的那块鱼肚子上的肉,夹了放进外婆的碗里。外婆对妈妈说:“你忘了,妈妈最喜欢吃鱼头。”外婆眯缝着眼,慢慢地挑去那几根大…  相似文献   

15.
妈妈喜欢吃鱼头 陈运松 在我依稀记事的时候,家中很穷,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肉。每次吃鱼,妈妈总是先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极仔细地捡去很少的几根大刺,放在我碗里,其余的便是父亲的了。当我也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相似文献   

16.
好吃的鱼头 每次吃鱼,妈妈总是把鱼头夹在自己碗里,把鱼肚子上的肉夹下,把几根鱼刺挑出后,才放在我碗里。当我要吃鱼头的时候,妈妈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  相似文献   

17.
吃出好记性     
百合鸡蛋水原料百合、鸡蛋、冰糖、水制作1.将百合洗净浸泡5小时,沥干后,用中火煮30分钟,煮至酥烂再用慢火继续煮。2.将鸡蛋搅匀直至起泡,再慢慢倒入百合汤中,边加边搅拌,最后放冰糖,待糖融化即可。营养小知识1.百合能利便、安神,加上鸡蛋的蛋白质,有助于增强记忆。2.鱼头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DHA,能扩张脑血管,增加大脑供血,起到健脑、益智的作用。原料鳙鱼头(又名大头鱼)、天麻饮片、香菇、虾仁、鸡肉、笋、盐、姜、葱制作鱼头补脑汤1.将鳙鱼头洗净、去腮,把香菇、鸡肉切成丁,笋切片。2.锅内加少许油,油热后放入鳙鱼头、鸡丁、葱、姜…  相似文献   

18.
曾经读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妈妈喜欢吃鱼头》:我小时候一个月难得吃上一次鱼。但每次吃鱼,妈妈总会先把鱼头夹到自己碗里,将鱼肚子上的肉夹下,仔细挑去刺,再放到我碗里。当我吵着要吃鱼头时,她总是说:“妈妈喜欢吃鱼头。”……初为人母的我,也继承着博大的母爱精神,迅速进入“吃鱼头”行列。餐桌上最大的虾、最肥的蟹是儿子的;面对价格不菲的童装总是出手大方;看电视时义无反顾地锁定儿童节目;星期天为了陪儿子上公园,常常放弃与朋友的聚会……当这一切换来儿子甜甜的一声“妈妈,你真好”时,我回以微笑,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欣慰。如果没有那…  相似文献   

19.
一天,我在一本数学课外书上看到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_(扇形)= 1/2lr(l为扇形的弧长;r为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我发现这个公式跟我们在课堂上学过的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S_(扇形)=(nπr~2)/360(n为扇形圆心角度数,r为扇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不一样。用这个扇形面积的计算  相似文献   

20.
在朋友家吃晚饭,一盘色香味俱全的红烧鱼刚上桌,朋友已不声不响地一伸筷,把鱼头夹到了自己碗里。回去的路上,灯火淡淡的小径上,我不禁有点疑惑:“一起吃过那么多次饭,我怎么都不知道你爱吃鱼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