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演示实验,由于硝酸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硝酸的还原产物也不相同.(1)铜与浓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浓硝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反应剧烈,放出红棕色气体,溶液很快变成绿色.(2)铜与稀硝酸反应.取一支试管,加入一小块铜片,滴入稀硝酸后,也有气泡产生,反应缓慢,反应开始阶段,试管内气体呈红棕色,随着反应的进行,试管内气体逐渐变浅,最终呈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相似文献   

2.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方案常规操作存在如下缺陷:第一,铜和稀硝酸反应时,由于试管内存在的空气会对一氧化氮气体颜色的观察产生干扰,故难于探究铜与稀硝酸反应的性质:第二,铜与稀硝酸反应缓慢,只能等到稀硝酸或者铜反应完毕,  相似文献   

3.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  相似文献   

4.
1 改进目的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第二册[实验1-7]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在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口也有红棕色的气体出现,易污染环境.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因作为反应容器的试管中有空气,不易观察到NO的无色,且打开铜与稀硝酸反应后试管上的胶塞,让空气进入试管的操作,也容易造成有毒气体的外逸,不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改进,能有效克服这些缺点.  相似文献   

5.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6.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或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  相似文献   

7.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教材中的实验过程是: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塞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铜和稀硝酸反应,由于试管内存在空气,只能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观察不到无色气体。另外,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观察到现象后,反应不能及时停止,只能等到硝酸或者铜片反应完,以免造成对药品的浪费;浓硝酸和铜的反应过快,产生的NO2可能外逸污染空气。  相似文献   

8.
<正>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是高中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反应,鲁科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教材中相关的实验操作是:在试管中进行该实验,同时在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在试管内进行该实验可以观察到铜与不同浓度硝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也能看到生成气体颜色的不同,蘸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能够防止毒气外溢,这是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点。不足之处在于,一方面试管内不可避免的有残留的空气,导致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一氧化氮的现象不够明显;另一方面蘸氢氧化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二化学课本第一章第三节"硝酸"中有一验证硝酸的氧化性的实验:铜与硝酸的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活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通入另一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发生的现象.反应片刻后将加稀硝酸的试管上的活塞取下,使空气进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与制作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师化学教材中用以说明浓、稀硝酸强氧化性的经典实验。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在近几年的教学中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该实验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无污染,现将该方法介绍如下。 1.实验装置(如图)。 2.实验步骤及现象: (1)铜与稀硝酸反应 ①在大试管中加1/3药匙碳酸钙粉末,然后慢慢加入10mL左右的稀硝酸,同时盖上插有玻璃管,玻璃管内插有铜丝的胶塞,但这时铜丝不和稀硝酸接触,试管内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生成,用来除去大试管内的 空气,待大试管内无气泡生成时,抽动铜丝与  相似文献   

11.
在做人教版<化学>第二册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时,有无色气泡冒出,到试管口变成红棕色,说明铜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事实上生成的气体与空气接触,在液面上就变成红棕色,难以说明稀硝酸的还原产物是NO.  相似文献   

12.
硝酸的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加选修)化学第二册第16页演示实验[1-7]中的实验过程是:在2支试管中各放入一小块铜片,分别加入少量浓硝酸和稀硝酸,立即用带导管的胶塞寒住试管口,并将导管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浓、稀硝酸和铜的反应现象虽然很明显,达到了一定的演示效果,但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相似文献   

13.
一、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基本实验。按教材上在两支放有铜片的试管中 ,分别加入少量浓、稀硝酸后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 ,由于前者反应剧烈 ,有大量的红棕色有毒气体NO2 产生 ,污染了环境 ,影响师生身体健康 ;后者由于反应中所用稀硝酸的浓度比较小 ,反应较缓慢 ,难于使学生观察到铜片表面的气泡 ,以及反应中产生的无色气体NO。总之该试管实验 ,由于反应容器太小 ,要让全班学生观察到实验中溶液颜色的变化、铜片表面产生的气泡以及产生气体的颜色等现象 ,是十分困难的 ,而实验…  相似文献   

14.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再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试管中有大量空气不利于一氧化氮气体的观察,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例1 某化学探究性实验小组的同学对铜与硝酸反应的实验进行了下列几个方面的研究。 (1)在铜屑与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其反应速率较慢,为加快反应的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或——。 (2)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在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时,常观察到试管内生成的气体先为浅红棕色,其原因是——;为了能直接观  相似文献   

16.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一个典型实验(如图1).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教材中的实验方法存在着以下不足:其一,由于反应器试管中有空气存在,铜与稀硝酸反应产生的无色一氧化氮气体立即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很难观察到一氧化氮气体的真实颜色;  相似文献   

17.
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巴东县第二中学田宗学(444324)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课本第150页[实验6—5]铜片分别与浓硝酸和稀硝酸反应的演示实验,按教材所述在敞口的试管中进行,我认为存在以下不妥之处:1.演示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二氧化氮和一氧...  相似文献   

18.
<正>一、改进目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演示实验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的重点演示实验之一,能否做好该实验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硝酸强氧化性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影响对金属与浓、稀硝酸反应特点的总结。在常规实验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铜与浓硝酸的反应程度比较剧烈,产生的有毒气体NO2容易逸散到空气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师生身体健康,不利于课堂教学。(2)由于不能排尽试管内的空气,铜与稀硝酸反应  相似文献   

19.
铜和浓硝酸反应实验的演示湖北省团风中学(436100)汪晓红一、改进目的中学教材以铜与浓硝酸反应来验证浓硝酸的氧化性。其方法是:将铜放入试管中,然后向试管里加入浓硝酸,观察现象。教材演示方法有3点不足:1.铜与浓硝酸反应在敞口容器里进行,放出的NO2...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教材中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 ,存在以下几方面的不足 :反应在试管中进行 ,因试管内含有少量的氧气 ,实验时总有少量红棕色的二氧化氮生成 ,影响对一氧化氮颜色的观察 ;实验过程中有大量的二氧化氮气体生成 ,并溢到空中 ,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 ;实验的可见度小 ,操作不方便。我们采取如下的改进方法 ,克服了以上不足 ,实验效果较好。1 实验原理3Cu 8HNO3(稀 )=3Cu(NO3) 2 2NO↑ 4H2 O2NO O2 =2NO23NO2 H2 O =2HNO3 NO图 1 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实验装置1.铜片  2 .带小孔塑料垫片3 .稀硝酸  4 .试管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