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小见大,从小事中发掘带有本质意义和美学价值的内容,这是莫泊桑小说的特点.<项链>通过路瓦栽夫人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的小故事,写出了当时社会的上、中、下三等人的生活状况,从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分化的现状,从三个不同等级的人们的不同生活的对比,从对上层人士的浮华生活的虚伪和毫无价值的批判的高度,鞭挞了社会的不公,描写和讽刺了在社会的不公及其之下路瓦栽夫人的虚伪心,显示了作品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李月玲 《考试周刊》2010,(18):36-37
《项链》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个小职员路瓦栽的太太——玛蒂尔德(小说主人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直至最后得知项链是假的这一故事,尖锐地讽刺了贪图虚荣、追求享乐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崇尚浮华势利的风气和这种风气对人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项链》是莫泊桑的名短篇小说,它以内涵的丰富性,主题的多样性拥有永久魅力。 传统观点是:通过路瓦栽夫人借、失、赔项链的遭遇,塑造了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形象,“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思想意识对人的腐蚀和毒害,有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路瓦栽夫人一夜风流,而得到的却是十年辛酸——项链丢失了。别的读者认为这是路瓦栽夫人一生的不幸,但我认为这不应该值得可惜而应该庆幸。项链的丢失,使路瓦栽夫人从虚无幻想回到现实生活中,使她生活得有意义、充实了。她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这不能不说是她的“新生”。[标新立异,令人耳目一新。] 丢失项链,路瓦栽夫妇东借西凑,终于用三万六千法郎这笔巨大的款子买回钻石项链,还给了佛来思节夫人。债台高筑、倾家荡产之后,路瓦栽夫人“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一个小阁楼住下。假如她没有丢失项链,假如  相似文献   

5.
宋子江同志在《〈项链〉思想意义新解》(下简称《新解》,见《语文教学通讯》1989年11、12期合刊)一文中,认为《项链》的主题:“通过描写本来梦想奢华生活爱慕虚荣的路瓦栽夫人反而陷入困境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悬殊,批判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严重社会影响,反映贫困者的痛苦。”对于这篇小说思想内容的“新解”,我们以为并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而且“新解”在揭示小说的主题时所运用的方法及使用的论据,均有值得商榷之处,特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小说是通过情节的精心安排、环境的准确描  相似文献   

6.
《项链》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以“项链”为线索,组织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的基本情节。它深刻而又辛辣地嘲讽了路瓦栽夫人爱慕虚荣的性格。  相似文献   

7.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最负盛名的中短篇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发表于1884年的短篇小说《项链》,是他众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项链》,原题为《首饰》。它讲述了令人发笑又让人同情的故事:小职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了参加一个舞会丢失了借来的项链。为了赔项链,含辛茹苦地过了十年艰苦生活。最后才发现借的项链是假的,整个故事构思精巧,独具匠心,情节发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尤其是小说最后出人意料的结尾,更让人拍案叫绝。小说的后半部分写路瓦栽夫妇为了偿还买项链的债务,辞退了女仆,迁移了住所,租赁了小阁楼。路瓦栽夫人每天像一个  相似文献   

8.
《项链》一文在佛来思节夫人说出项链是假的之后,就戛然而止。对于路瓦栽夫人听后的反应以及真项链是否被归还再未提及。这种艺术上的空白正是作者的匠心之所在,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从而,使作品产生一种意犹未尽、回味悠长的阅读效果。而我们的教学,正可利用这种空白,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作品的结局进行续写。  相似文献   

9.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写的脍炙人口的一个短篇。名为短篇,实则篇幅较长。原教学参考书定为三课时讲完。过去,我按常规教学,介绍作者、划分段落、处理生字词、分析人物、总结主题与写作特点等,也曾用过三四课时进行教学,结果课堂效果不好。现在我自觉地运用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地处理教材,仅用一个课时,就能突出重点,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个课时中,我着重处理两个问题:1.这篇小说以什么为线索,围绕这条线索有哪些情节?2.小说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性格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启发、点拨,同学们明白:线索是“项链”,围绕线索形成了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假的等五部分,构成了小说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和尾声。而这些内容的讲授,仅用十分钟。接着重要的是对路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长邀请的夜会上,路瓦栽夫人感到分外荣耀的那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原来是假的。《项链》这种别出心裁的结尾,使人回味无穷。为了参加夜会,路瓦栽夫人想要有一身豪华的打扮。为此,她先是愁,愁的是她的小职员丈夫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后是喜,喜的是从佛来思节夫人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多种版本的中专语文教材都选用了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小说《项链》,其结尾给笔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结尾处,作者点明路瓦栽夫人所借的项链是假的,可谓匠心别具,画龙点睛,讽刺意味深长。它突出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升华了主题。这种结尾,既合乎逻辑,又顺理成章:①富贵人家的太太不会随便把十分贵重的真项链借给穷苦人家的妇女的,虽然她们曾经是朋友;②路瓦栽夫人还项链时,佛莱思节夫人没打开盒盖,也不为怪,因阔太太项链很多,借给人家时,随手翻出一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第三册小说单元共有 8篇小说 ,均是名家名篇 ,长期以来 ,对这些名家名篇的理解似早已形成定论。如《祝福》的预习提示上说 :“它 (《祝福》)生动地塑造了一个受侮辱、受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项链》的教参上说 :“路瓦栽夫人这种虚荣心正是资本主义社会把女性当成玩物造成的 ,它预示了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必然性。”这些理解 ,无疑为我们把握小说人物 ,理解小说主题提供了参照 ,但久而久之 ,也形成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标准答案”。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 …  相似文献   

13.
法国大文豪莫伯桑的《项链》,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遐想,不断从中咀嚼出生活的滋味。 教育部书记员路瓦栽的夫人玛蒂尔德长的美丽,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生活不够理想。路瓦栽想尽办法让夫人快乐。终于争取到参加部长宴会的机会,为此,路瓦栽拿出了准备购买猎枪的钱,给夫人做了漂亮的衣服,又让夫人到好友佛来思节夫人那里借串钻石项链。  相似文献   

14.
谈“铺垫”     
铺垫是指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者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铺垫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有三点:一、铺垫能构成伏笔和照应,使作品针线细密,情节发展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例如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结尾,当路瓦栽夫人告诉佛来思节夫人,为了还她的项链自己付出了十年艰辛,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那件项链是赝品。这确出乎读者意料,但仔细想来,并不突兀。这之前有几处铺垫:路瓦栽夫人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慷慨应允,珠宝店老板说他只买过装珠宝的盒子,以及归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连盒子也没打开看看的漫…  相似文献   

15.
肖璐 《新读写》2012,(11):41-41
“什么?……”路瓦栽夫人惊叫一声,昏了过去。 当她醒来时,看见路瓦栽捧着项链在她身边,她一把夺过钻石项链,轻轻地抚摸着,禁不住热泪盈眶。“卖了它吧,”路瓦栽夫人对丈夫说:“你去卖了它,至少还值三百万法郎吧?”  相似文献   

16.
法国大文豪莫伯桑的《项链》,给人以回味无穷的遐想,不断从中咀嚼出生活的滋味。教育部书记员路瓦栽的夫人玛蒂尔德长的美丽,由于家庭出身的缘故,生活不够理想。路瓦栽想尽办法让夫人快乐。终于争取到参加部长宴会的  相似文献   

17.
《项链》写路瓦栽夫人一味追求虚荣,因没有华美的首饰而羞于参加夜会,便向女朋友借来一挂钻石项链,然而乐极生悲,却丢失了项链。为了还清赔偿项链欠下的债券,她过了十年的艰苦生活。谁知末了钻石的主人佛来思节夫人告诉她:“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相似文献   

18.
《项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作品主人公玛蒂尔德是一位美丽动人的姑娘,由于命运的差错,她没有陪嫁的资产,只得跟教育部的小职员路瓦栽结了婚。她不甘心过平常的生活,梦想跻身上流社会去享受豪华和高雅。忽而希望  相似文献   

19.
《项链》这篇短篇小说精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读者都会有新的发现。徐胜斌老师的《〈项链〉的人性美》从现实的某一社会现象来审视这篇小说,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此文以小说中玛蒂尔德、路瓦栽、佛来思节夫人的言行为论据,证明诚实守信、勤劳俭朴、  相似文献   

20.
高中第四册《项链》一课后安排了这么一道思考题。“作者认为,‘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是不是造成路瓦栽夫人的悲剧的原因?”我以为,思考题把从文中引用的这话,说成是“作者认为”“造成路瓦栽夫人悲剧的原因”,是不妥的,是违背了作者的原意的。作者在故事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涉及“项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