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探索高职院校阳光体育活动推行模式,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一般为每周2个学时,仅仅依靠体育课的常规开设,不能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教学目的。所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俱乐部,是当前高校顺利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力措施。通过对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践研究,探寻在阳光体育背景下构建课余网球俱乐部的合理化教学模式,通过对体育成绩评分体系的优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阳光体育运动持续健康的在高职院校开展。  相似文献   

3.
舒钧 《体育世界》2008,(9):12-13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以来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有一定改观,但还未达到《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通知》的要求。本文根据职业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及课外体育俱乐部组织模式的特点、组织、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课外体育俱乐部在职业高等院校实施有其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为“阳光体育”在高职院校更顺利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中央七号文件”的出台对解决当前高校体育的若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有力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的全面落实和有力进行,也为高职院校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作为高职院校,应该通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创新体育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健康校园”,为广大高职学生,创建积极向上的体育活动,开创高校体育教学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对高校普适性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高校普适性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以其普适、人本、有效、低成本和易于开展的特点适合在高校中推广与普及;实施高校普适性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有利于高校形成每年定期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的传统;有利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高校普适性阳光体育长跑活动方案的缺陷是开展活动时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以及难以动员没有体育课的高年级学生参与。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12,(1):2+81-82
2011年12月21-22日,广东省教育厅在广州市番禺区召开全省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现场工作会议暨冬季长跑仪式启动仪式,全省各地市教育局有关负责同志共约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12月21日上午,全省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启动仪式在禺山高级中学举行,省教育厅李小鲁巡视员在启动仪式上发表了动员讲话,宣布广东省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正式启动。李小鲁巡视员在会上对全省学校体育艺术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  相似文献   

7.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学生在"第四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起跑仪式上向全国学生发出倡议:"让我和你一起迎着阳光,快乐起跑."这也拉开了第四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的序幕.据了解,阳光体育冬季长跑开展以来,学生们把长跑活动当作积极休息、调整状态的手段,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与行为习惯.冬季长跑活动推出3年来,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并在广大青少年中掀起了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阳光体育,全称“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于2007年4月29日全面启动.2011年3月5日,“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阳光体育需要全民参与,号召大家走出室内,享受阳光.相比中小学生强制性的体育课程及教学计划,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在户外体育课程的安排上,更倾向于自主化,本文将着重分析高职院校女大学生的体质现状及改良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的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体质健康对于学生未来从事技能工作的重要性和急迫性。目前倡导的"阳光体育运动"不是一种口号和形式,而是注入到高职体育课程改革之中的一种新的活力。把"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融入到高职体育课改之中,既是对高职体育课程的一种创新,又落实和贯彻了"阳光体育运动"政策和方法,对提高高职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高职体育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11月1日,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开展的第三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始启动,本年度活动主题为"阳光体育与全民健身同行"。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自2007年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级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学校  相似文献   

11.
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需求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社会的需求始终是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文章对阳光体育背景下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提供改革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适应职业素质要求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分析了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关系,研究指出:高职院校应当构建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锻炼、运动训练衔接,将学生校外体育实习纳入课程体系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模式,这样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开始,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目的是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阳光、走进操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跑步是增强学生体质最简便有效的方法。通过对广州市第二中学3个校区的初高中共5千多住学生进行阳光体育长跑活动的实证研究,探讨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对发展中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福建省现有的4所卫生高职院校(大专类)为调查对象,用分层随机抽样确定教师、学生样本,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目前福建省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建设没有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将来参加工作的职业体能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必须突显职业特色,从指导思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评价5个方面全方位构建基于职业实用性的卫生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顾久贤 《湖北体育科技》2012,31(6):695-696,692
构建既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又便于操作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当前各高职院校全面落实新"纲要"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以常州大学城五所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如何构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出建议与实施措施,旨在为高职院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简称冬季长跑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响应、精心安排、广泛发动,进一步掀起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实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的工作目标,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在2007年成功举办“阳光体育与奥运同行冬季长跑活动”的基础上,决定在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举办以“阳光体育与祖国同行”为主题的冬季长跑活动。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共同启动了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至今已有4个年头。为展示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学校体育工作成果,进一步总结、交流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经验,北京市教委搭建平台、以点带面,于2010年11月19日举办了2010年北京市学生阳光体育展示大会暨第四届北京市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朝阳区广大中小学生为本次大会的展示主体,26所学校2000余名大中小学生通过传统体育、新兴体育和民族体育三个篇章,展示了篮球、体操、轮滑、击剑、抖空竹、跳皮筋等20项体育项目,集中体现了北京市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成果,有效促进全市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市委6号文件精神为重点,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制度和长效机制的建设,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结合教育部在2010年的“祖国万里行”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南京工业大学自2010年起实施阳光长跑活动,自主开发智能软件,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了学生长跑活动的智能化管理,并与体育成绩直接挂钩,达不到规定次数者,体育课成绩为59分,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长跑锻炼。本文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称《标准》)测试结果,对2011、2012年度2011级两学年的《标准》测试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显示出了学生在《标准》测试项目中与阳光长跑锻炼有关项目的测试成绩提高较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从做法上来讲需要因地制宜、百花齐放,从效果上来讲可以促进体质健康、全面成长。每个学校根据场地、师资、生源等各方面情况,开展了非常有特色且切合学校实际的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冬季长跑对学生的体质健康可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锻炼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这对学生全面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