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开拓新产业为使命,承担了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创造工作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作用。因此,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创业型大学的关键所在,而研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将更有利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技能创业型人才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培养自主创业型人才、落地型创业人才和乡土型创业人才.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融入区域畜牧业经济建设之中,培养高技能创业型人才,促进区域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区域畜牧业经济也为学院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校创业教育为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创业教育为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创业教育与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二是高校创业教育为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三是高校为吉林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创新来支撑,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有助于培养更多的符合区域经济需要的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区域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共同体建设要在统一思想认识、树立共同的教育理想基础上,运用共需共赢策略、建立共循的制度规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的师资队伍,最后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和保障,与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在区域经济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需要社会的参与,这是因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回应社会需要,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需要社会的支持,高校创业教育的调整需要社会的引导,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需要社会来检验。在区域经济视阈下社会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具体路径为:政府要积极引领高校创业教育,企业要积极助力高校创业教育,社会要积极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同时也要利用校友资源开展创业教育。  相似文献   

6.
为了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能力,提高高职生创业的成功率,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高职院校抓住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解放思想,强化乡土教育教学,重构培养体系,政府、社会、学校联动,共同组建高职生创业平台,开设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的新研究、新专业、新培训,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总是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大学教育在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教育是为了广义的大学生就业,而非狭隘的让大学生仅仅获得、适应某个岗位。大学是培养人的创造、创新能力、提高人的综合素养的机构,大学教育的目的就是使人适应并改造世界,具备适应并改造社会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大学教育不仅培养就业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  相似文献   

8.
大学科技创业教育是高校发展、社会发展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目前还存在认知观念不正确、教学体系不健全、相关单位工作衔接不连贯等问题。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应以正确的科技创业教育观为导向,制定正确的培养体系,政府、高校共建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的良性机制,强化高校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顺利进展,地方高校要通过新型教育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创业教育能够更好地实施。创业教育也要长期发展下去,就需要一种完整的制度为保证。为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了解决现如今地方高校大学生在创新意识的薄弱、过时的创业教育模式、高校与社会在这一方面缺乏明确的认知、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完整以及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创业平台过于简单等问题,大力开展地方高校的创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创业教育要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良性的互动。目前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支持力度,未能营造出大学生创业的有利环境;高校创业教育普遍缺乏优势和特色,不能有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创业型人才。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地方社会政策的保障扶持作用,强化区域特色教育;提高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探索实践的学习习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进行学生的创业素质;强化创业指导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创业教育整体师资水平;强化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并有效利用地方社会的创业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需要。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剑桥大学,秉承传统与创新融合的教育理念,创立了以课程体系为核心,创业实践为抓手,创新网络为助力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成为全球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典范。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厘清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思路,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培养创新型人才,助力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相似文献   

12.
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越来越呼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深刻理解创业教育的深远内涵,抓住机遇,积极促进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注重创业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对于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新建本科高校走应用型发展之路、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但现实情况不容乐观,许多新建本科高校在向应用型转变的过程中仍摆脱不了"大而全""学术型"的发展模式,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境,究其原因,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理念与思维定势的局限。要提高新建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在准确办学定位的前提下,从调整优化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实践环节、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尤其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给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普通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担负起"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任。通过分析发展继续教育的机遇及现实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几点普通高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跨学科理念滥觞于美国,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由单一学科向跨学科的结合与转变不仅是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解决日益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当代科学发展与知识创新越来越呈现出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以及整体化的趋势,新的知识生产呈现跨学科性的基本特征。知识贵为整体,过度分化的学科知识消解了社会科学研究者对复杂的社会事实与问题的认识能力,以及消解了作为整体的思想活动的能量。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受复杂问题的解决需求与知识创新的驱动而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审原有培养"学科守门人"的博士生培养模式,将跨学科理念融入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跨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成为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博士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本研究通过对美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社科类博士生跨学科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以及组织制度保障进行研究,为其他研究型大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创业型大学是一种全新办学模式,强调创造知识、转让技术、服务社会等职能。基于英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政治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教育背景等时代背景,剖析英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的办学理念前沿、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活动丰富、政策保障有力、社会援助广泛等主要措施。以此为借鉴,从紧扣时代发展需求、树立科学办学理念、开发系统课程模块、构建综合实践体系、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争取持续社会资源等方面,探究英国创业型大学建设经验对我国实践的重要启示,从而推动我国创业型大学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17.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武汉理工大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设立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类型,将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制定辅修二学位、本科、硕士三种不同类型的培养方案,搭建“创客空间—创业园—企业孵化器—企业发展加速器”四级链接的创新创业平台,提出基于雇主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1234”教育模式,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生态。学校在创业型人才生源选拔、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取得显著成效,为其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我国新兴应用型大学发展历程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诉求及关键能力,指出了新兴应用型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期待,提出了教育教学改革新思想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是处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大学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如何进一步发挥大学教育的功能,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和知识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纽曼其人、其书、其思三方面研读纽曼19世纪的大学教育思想理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当代大学教育发展的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新大学"是指1998年至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新型的院校。中国"新大学"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广东的"中心城市办大学"的试验,其发展需要经历两次变革过程,即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当前"新大学"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和人才不足、师资结构失衡、学科基础薄弱、管理水平偏低的困境,需要予以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