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个时代的后现代性特征愈渐凸显,"世界被把握为图像",文学被把握为图像。图像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和深度日益消失,逐渐与生活浑然一体。商品以其可视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往与沟通变得日趋困难,疏离感和陌生感增强。文学的图像化元素在悄然增殖,文学文本的"内隐的图像"被有意强化。"图像转向"改变了"语言转向"的单一表征范式,也许有朝一日它们会在某个节点上形成合力或产生激变,从此开辟更为广泛意义的可能性空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依据文艺批评、接受美学和阅读学的原理,举例说明了阅读"文学好书"的一般人文价值和特殊心理疗愈效用;认为文学阅读推广,尤其是深入阅读"文学好书",是构建一个人"内心和谐"、一个家庭"文教氛围"乃至一个社会"终身学习习惯"和"文化素质教养"的重要精神文明举措,关系到一个时代的"和谐社会"建设乃至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3.
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后现代时代,美国和澳大利亚作为最先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家,其教育行政的改革与发展也更多地反映了从"现代教育行政"向"后现代教育行政"的范式转换。教育行政制度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管理权力的分配模式,美、澳的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更加强调"集中控制、分权管理和民主参与",当代美、澳教育行政制度的权力分配就反映了后现代"服务型教育行政"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后期以对抗传统男权,获取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平等权利的后现代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其经历自由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三个阶段。女性主义课程范式在课程中主张体现性别的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关爱"教学,注重女性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阅读文学经典能以审美的方式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人格的构建。在当今的"读图时代",中学生阅读文学经典减少,不利于提高语文素养和进行人文精神教育。文学经典具有教育性,阅读文学经典是激励青少年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文学经典具有人文性,阅读文学经典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启迪学生智慧,帮助学生寻找精神的家园。文学经典具有工具性,阅读文学经典,能增强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在中国新时期文学中具有范式转换的意义,它们超越了手扪伤痕的"文革"追忆,以异质的美学试验来破解"文革"极端政治理性、寻找后"文革"时代新的现代性想象的可能性.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疯癫"这一视角来展开现代性想象,"疯癫"第一次在新时期文学中成为自主的美学追求,具有了自足的本体价值.  相似文献   

7.
读者反应理论致力于深入分析阅读活动中读者与文学文本的双向交流活动,开创了阅读研究的新范式.这种研究范式对我国幼儿文学阅读教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教师要确保幼儿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并激发幼儿多元化的阅读反应,为幼儿建构文本意义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教育课程专家将后现代主义的思想观点引入课程理论研究。后现代课程理论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课程与教学系教授、课程理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E.Doll,Jr.)的《后现代课程观》最引人注目,下面着重阐述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多尔在其《后现代课程观》中描绘了一幅后现代主义以及基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开发范式的图景。多尔首先从科学——神学——生态学而不是美学——文学——政治学的维度对现代范式封闭观的局限性进行了剖析:笛卡尔主义、牛顿主义、博比特模式、泰勒模…  相似文献   

9.
严菲菲 《考试周刊》2012,(29):190-191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即指还在幼儿园中的儿童。早期阅读则是幼儿阅读一些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文学作品,即幼儿文学。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说是指"适于学龄前儿童听和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学样式"。 一、了解幼儿需要的阅读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人都开始渐渐了解,阅读不单单只是成人或者学生的事了,阅读应当从"小"开始抓起。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教育范式转向后现代教育范式,是我国教育界正在实施的一次战略性转换。这种范式转换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盛行、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上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后现代教育范式具有开放性、发散性、平等性、生成性、无序性及模糊性等特征。它对现代教育范式的反思与超越表现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心走向边界、从对立走向对话、从单一走向多元。  相似文献   

11.
超文本文学是数字化时代网络文学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是对旧有文学范式的突破,而法国文论家罗兰巴特的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文本"理论似乎早就遇见了这一新的文学形式的诞生,而超文本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一种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学发展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创作上出现了"后现代派"。后现代派作家极其热衷于把玩和嘲弄,似乎认为只有凭借这种方式,才能从根本上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而近30年来不断成熟壮大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也顺应这一潮流,给读者带来了别样的阅读感受。在后现代文化逻辑影响下的美国华裔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社会转型在某种程度上为西方后现代文化因子的飘入提供了深刻的社会现实背景与心理根源。短信文学在后现代文化的影子中是"边缘化写作"所产生的"随笔文化",或称"碎片文化"。无线通讯时代的"无距离"使得短信对人们构成强迫阅读,也加剧了后现代主义文学对深度模式的消解,成为一种交互性、临时性、刹那性、偶然性的后现代诗学。短信文学是这一诗学的实践文本。  相似文献   

14.
库恩的范式理论建立了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时期——常态科学时期——危机时期——革命时期——新的常态科学时期……。科学从一个范式转向另一个范式,变得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科学进步了,但科学并不必然越来越接近真理。库恩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与现代语言学的变迁基本上是契合的,现代语言学的变迁线索,是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到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言学再到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现在语言学已进入后现代语言学时代,进入一个没有"常态"的"新时期",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单一的语言学研究范式,语言学的研究范式已发生了转向,即从结构转向解构,从一元转向多元,从静态转向动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时代,注重对学生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培育已成为阅读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PISA对数字化阅读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深度解读,并率先开展了相应的测评工作,为人们理解数字化阅读素养提供了诸多启示。我国学校教育应当加强对数字化文本的引入,强调对学生阅读评估反思能力的培养,加强数字化阅读教育与传统书面阅读教育的整合及其在各学科课程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16.
霍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和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是后现代文学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对"死亡"命题的处理方式入手,通过对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和纳博科夫的《微暗的火》的文本分析,从而阐述这两位后现代文学大师不同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7.
受福柯、德里达等人学说的影响,女性主义的最新发展形式克服了传统女性主义的弊端形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其推崇的权利—话语观、反二元对立,并对男女差异的新的阐释,深层挖掘了女性受歧视、受压迫的根本原因,从而为女性主体建构拓展了新的空间。《女勇士》塑造的新的"花木兰"形象虽然迥异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花木兰形象,但它在建构女性话语权、颠覆男/女二元对立范式及以女性自身体验来建构女性主体等方面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要旨。  相似文献   

18.
许少婷 《家长》2023,(33):138-140
<正>在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普通高中教育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教学的浪潮。系统思维作为一种具有全局性、整体性和层次性的思维方式,对于普通高中数字化教学范式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系统思维的视角出发,探讨普通高中数字化教学范式的创新路径,以期为普通高中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教育观点,并分析了汉语言文学独特的文学优势,并在这二者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后现代教育思想视野下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关注人性,提倡对话、提问,追求民主、创新的后现代教育思想下,汉语言文学学习该如何进行?本文在对后现代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及汉语言文学的特点的阐述的基础上,探析后现代教育思想下如何进行汉语言文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