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父亲是一个大企业家。他总认为父亲是不爱母亲的,虽然母亲死后父亲没有再娶。但他同样认为父亲是不爱他的。父亲让他享受着最好的教育,他也一直耿耿于怀。因为身为人夫,在妻子死时没守在身边,而去创造自己的事业,这是罪过。他没有给父亲一个申辩的机会,直接“判”了父亲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2.
艾美丽 《成长》2006,(2):35-36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察觉父亲在家中的地位不如母亲。我们姐弟4人有什么事征求父母意见,母亲总是第一个发言,然后就拍板决定。即使是问父亲,他也会说:“问你妈去。”时间长了,我们不会再去问父亲,都是直截了当地向母亲汇报。  相似文献   

3.
陈维英 《班主任》2002,(10):25-25
三年前,我接的班里有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名叫小祥。由于父母离婚,他从六岁起开始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一个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的无业游民,还有喝酒、赌博的嗜好。他靠父亲摸虾度日,可以说温饱都成可题。由于父亲对母亲怨恨,不允许母亲看望小祥。母亲想念小祥只好偷偷到学校看望。小祥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读到了三年级。他孤独自  相似文献   

4.
正一余华的名字取自于母亲和父亲的姓余和华,低调如同他本人。1977年,余华中学毕业,参加了恢复的第一次高考,但是落榜了。于是便由父母安排,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科医生。余华上班第一天就给人拔牙,他的师傅是没有上过医学院的,师傅上来就让余华看拔牙,说"你看一遍,下一个就你干了"。  相似文献   

5.
<正>鲁迅,一个文化巨人的名字,永远写在中国的历史上。他品格崇高,智慧超群,文笔独秀;他是中国良知的符号,激励有良知的中国人。鲁迅先生走了,但人民深深怀念他。正如他所说的:"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正死掉了。"鲁迅活在活人的心中。我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个姓周的家庭,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周,乡下人,她以自学修得能够看  相似文献   

6.
趣贴     
正西班牙人名由名和姓构成,姓是复姓,即父亲姓氏+母亲姓氏;名也可以是复名,一节名字和两节名字都有可能,有时还会使用介词"de"来表示出生地或者宗教信仰。所以一般的命名方式是:名+父姓+母姓。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加西亚·马尔克斯要去参加一个歌咏比赛。母亲希望他一战成名,却觉得姓加西亚的人太多,很难脱颖而出,于是就要他加上母姓,这样身份就  相似文献   

7.
周礼 《当代职校生》2010,(12):37-37
舒飞是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少年。他的父亲是财政局的局长,母亲是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师。尽管他有着令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可是他却一点也不喜欢,相反他十分讨厌自己的家庭,讨厌自己的父母。父亲整日忙于工作和应酬,早出晚归,一天难得看到几回,更不要说带他去游乐场玩耍了。父亲在舒飞眼里只是一台可以源源不断地吐钱的机器。母亲是他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  相似文献   

8.
馒头里的爱     
原野 《家长》2004,(Z1)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仍然一个人住在重庆,很孤独,很落魄。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看到母亲不愿理父亲,我于是也有意疏远父亲,不喊他“爸”,不跟他接触,偶尔喊声“爸”,也会东张西望,声若蚊子叫,生怕被母亲听见。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我,母亲恨父亲,所以我觉得我也该恨父亲。一个夏天的晚上,天热得连星星都淌着汗,我和外公、外婆、母亲坐在院门外乘凉。我坐在小板凳上懒懒地靠着外婆———没有作业的负担,不知人世的沧桑,未尝生活的艰辛,10岁的我在那个夏天的晚上无忧无虑地乘着凉。“儿子!”是父亲的声音。当我看见父亲推…  相似文献   

9.
“我父亲整天工作”,14岁的凯思说,“他早上7点离家,要到晚上7点才回来。那时我们已经吃过晚饭,于是他便自己一个人吃,而且往往是坐在电视机前面吃。他甚至周末也到办公室去。”许多儿童认为,他们的父母把事业上的成就看得比父亲或母亲的职责更重要。一个高中二年级学生说:“人人都说我妈了不起,聪明能干,又有名气。她有时间到处旅行讲演,却没有时间陪我。”儿童也不喜欢父母在家里的时候老是工作。他们想跟父亲或母亲玩,但是办不到,因为他们不许打扰父亲或母亲。听听孩子们转述他们父母所说  相似文献   

10.
随着离婚率逐年上升 ,许多完整的家庭解体 ,许多幼儿要面对父母的选择 ,要失去一方的关爱。我园中班有一名幼儿叫席×× ,其父母离婚后 ,他判给父亲 ,他的父亲不准他跟母亲来往 ,有一个星期五的下午被母亲悄悄地接走 ,第二个星期一下午到幼儿园接幼儿时 ,父母都没有来接 ,本班老师打电话通知他父亲 ,他的父亲来接孩子时 ,得知孩子感冒了 ,非常生气 ,对老师 :“我不接他 ,你们老师叫他妈妈来接。”甩手就准备离开 ,席××看见父亲来接时 ,边哭边喊 :“不跟他走 ,我要妈妈。”最后 ,在老师的劝说下 ,这名幼儿哭着被他父亲抱走了。看到这一幕 ,…  相似文献   

11.
①他是母亲一手带大的。②他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不太一样,因患侏儒症,母亲的身材异常矮小。③他的父亲——一个老实巴交的泥瓦工,家徒四壁,等到40岁上,才娶了他母亲。一年后,他诞生,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个天使,把父母自卑挣扎的心,照得水汪汪亮堂堂的。日子因他的到来,有了奔头。④他6岁那年,父亲去帮邻家盖房,从房梁上摔下来。  相似文献   

12.
晓雨 《家教博览》2000,(7):35-35
一位10岁的小男孩由父亲带着来作心理咨询。父亲说他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常常嚷着让父母给他摘星星。父母好言劝慰他一番之后,病就奇迹般地好了,可过一段时间又会再犯。问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回答跟正常儿童没什么两样。父亲讲,孩子从小得到了很多的爱,五六岁时出门,还常常趴在父亲背上,母亲则是经常不离左右:父母都是中专教师,都不坐班,  相似文献   

13.
一直以为,父亲是不爱我们的。若爱,他就不会和母亲吵架而让我们生活在“硝烟弥漫”中了。 自记事起,父母之间的吵闹就没有停止过。父亲爱喝酒,性格暴躁,动辄便对母亲大打出手。母亲每次饱尝拳头之后,不哭不叫,就是蜷缩在椅子里,头埋膝间。双手捂脸,一动也不动。所以小时侯妹妹很怕母亲捂脸,以至于后来,只要一见有人捂脸,便大哭不止。  相似文献   

14.
父母离婚后,父亲又结婚了,只是新妻子不在西安,他仍然一个人住,很孤独、很落魄的样子。他常来看我和弟弟,那时我上小学,我们见母亲不理父亲,便也有意疏远他,偶尔喊一声“爸”,也会东张西望,极小声,生怕母亲听见。其实,母亲在我面前很少提父亲,但我看出她恨父亲。  相似文献   

15.
他的父亲是个瞎子,母亲也是瞎子且弱智,除了姐姐,几个弟弟都是瞎子。瞎眼的父亲和母亲只能当乞丐,住在乱坟的墓穴里,他一生下来就与死人作伴,能走路了就和父母起去乞讨。他九岁时,有人对他父亲说,你该让儿子去读书,要不他长大了还是要当乞丐,父亲就送他去读书。上学第天,老师看他脏得不成样子,给他洗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澡。为了供他读书,才13岁的姐姐就到妓院去卖身,照料瞎眼父母和弟妹的重担则落到了他小小的肩上。他从不缺一天课,每天一放学就去讨饭,讨饭回来就跪着喂父母。后来,他上了一所中学,竟然获得了个女同学的爱情。但未来的丈母娘说,天底下找不出像他家那样的一“窝”人,结果不仅把女儿锁在了家里,还用扁担把他打出了门。  相似文献   

16.
“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小郭是一个非常调皮的男孩子,总喜欢对同学恶作剧,而学习则呈放弃状。父母对于他的态度也是两个极端:母亲每天工作到晚上九点,回到家后开始辅导小郭做作业;而父亲对于他的学业却不闻不问,父子之间几乎不说话。  相似文献   

17.
父爱无边     
我的家庭是很普通的农村家庭,经济并不宽裕,家里的主要收入就靠父母开的一家路边小店,还有就是父亲在小店里帮人修摩托车。我和弟弟读书每年开支不小,给父母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的父亲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一个非常勤俭、朴实的人。我每次回家母亲就会对我说你爸这几天修车总是修到很晚,有时凌晨一两点钟都还在修。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很少上街,也没有给自己买过新衣服,只记得有一次天气凉了,母亲就去买了一件皮衣给父亲。这是父亲最好、最贵的衣服。而在最近几年里,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好衣服穿,基本上是穿我伯伯和他以前的一些老伙伴(父亲以前…  相似文献   

18.
《小读者》2013,(3):30-32
铁凝不姓铁,而是姓屈。铁凝的父亲是著名画家,名叫屈铁杨。铁凝的“铁”大概来源于此。铁凝的母亲则是有名的声乐教授。画家与音乐家的结合,竟然孕育出了一位大作家,这也算是“艺术相通”的一个例证吧。  相似文献   

19.
一、个案描述 小X,16岁,苏北人,有一个比他大11岁的姐姐.父亲经商多年,拥有一家中等规模的物流公司,在苏北和上海都有业务.苏北的业务多靠父亲打理,上海的业务主要由姐姐和姐夫管理.小X的母亲是家庭妇女,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小X就随母亲和姐姐在上海生活,与父亲接触较少.由于父母四十岁出头才有了小X,对他较为宠溺.尤其是父亲忙于生意很少回到上海的家,每次来到上海对小X基本都是有求必应,小X就像是家里的老大.他说话做事比较自我,不注意语气和场合,脾气上来对着老师也会大吼大叫.  相似文献   

20.
朋友M的儿子性格非常暴躁,犯了错误,M想与他沟通时,说不到几句,这孩子不是高声大叫,就是皱眉顿脚,换上别的父母轻则厉声呵斥,重则大棒侍候了。但M从不以牙还牙。儿子发脾气,他不提高声量、改变语调,而是平心静气地让儿子注意自己的态度。看到父亲这样冷静,儿子不好意思老是跳来跳去,慢慢地,他开始尊重父亲的意见。M说:“既然上帝安排了我们做父母,我们就应该有做父母的样子”。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小学都没读完的农村妇女,她的家教理论水平基本上等于零,但我们姐弟兄妹五个品质端正,待人非常有礼貌,而且谋生能力很强,即使处于最恶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