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你认识火箭吗?就是那种必须要立在巨大的发射架上,像一根粗大的管子、头上尖尖的家伙。最近关于这家伙的新闻有不少,其中一条是我国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20秒试车成功。字面上看起来很复杂,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国研制出了更高效的火箭发动机。人类想遨游太空,发动机是最关键的,关系到航天员与货物的安全。有了安全可靠的火箭,下一个考虑的要素就是降低发射成本,让火箭发射更省钱。只有火箭发射技术的不断革新,普通人才有可能圆太空梦。  相似文献   

2.
提起火箭发射,我们常常会联想到激动人心的升空瞬间和广袤神秘的太空探索,却忽略了在成功的背后,有着多少默默无闻的科研工作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的孙晋良主任就是这样一位幕后英雄。孙院士整洁宽敞的会议室里,悬挂着他和科研小组开发成功的各种新型材料图片。不要小瞧这些看上去貌不惊人、颜色发黑的小东西,它们可是火箭发动机上不可或缺的高科技产品。对于常人来说很陌生的火箭发动机,是火箭发射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在火箭上的地位,尤如心脏和心血管系统在人体中的地位。孙院士领导研制成功的各类碳/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火箭弹的诞生源于中国,经历一千多年的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火箭弹靠火箭发动机推进的非制导弹药,通常由战斗部、火箭发动机和稳定装置3部分组成。火箭弹的发射装置,有火箭筒、火箭炮、火箭发射架和火箭发射车等。由于火箭弹带有自推动力装置,其发射装置受力小,故可多管(轨)联装发射。  相似文献   

4.
《今日科苑》2014,(8):38-39
<正>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9月2日宣布,巴西航天部已于1日成功发射了该国首枚配备液体推进剂发动机的试验性运载火箭。巴西航空航天研究所发布的消息称,此次发射是在该国东北部马拉尼昂州的阿尔坎特拉发射中心进行的,其主要目的是测试巴西完全自主研发的L5型火箭发动机及乙醇与液氧推进剂的性能。此次发射的火箭型号为VS-30 V13型,是一枚亚轨道火箭(即飞行距离不满一整圈太空轨道),其飞行时间为3分34秒。  相似文献   

5.
去年1月,我国亚太2号卫星发射未获成功,这一消息使得举国震惊。1994年8月,价值415亿日元的一颗日本工程试验卫星(ETS—6),由H2火箭发射升空,在它进入椭圆轨道后,由于卫星发动机发生故障,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轨道,结果变成了空间垃圾。1994年9月,由法国的阿丽娅娜火箭发射的一颗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通信卫星,因与地面失去联系,使巨额投资付诸东流。这些事件表明,  相似文献   

6.
12月5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该校宇航学院15位大学生设计研制的“北航二号”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探空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以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为动力的探空火箭成功进行发射和回收。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将传统固体和液体发动机的优点结合在一起,它不会爆炸,能被调节,成本低,对环境无害。这种火箭发动机设计相当复杂.至今在全世界都是一个没有被完全突破的技术难点。国内航天领域的许多专家都在致力于研究这种新型发动机,但是没有做到真正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7.
戈达德     
《中国青年科技》2003,(10):33-33
罗伯特·戈达德是美国最早的火箭发动机发明家,被公认为现代火箭技术之父。他从1909年开始进行火箭动力学方面的理论研究,三年后点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内的固体燃料火箭,证明了火箭在真空中能够工作。他还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  相似文献   

8.
王永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年轻时曾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国第一枚火箭发射的关键问题,受到大科学家钱学森的赏识。那是1964年6月29日,王永志大学毕业后第一次走进戈壁滩,执行发射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种中近程火箭任务。试验发射时,火箭射程不够。专家们都在考虑怎样再给火箭肚子里多添加点推进剂,无奈火箭的燃料贮箱有限,再也喂不进去了。正当大家绞尽脑汁想办法时,一个高个子的年轻人站起来说:“火箭发射时推进剂温度高,密度就要变小,发动机的节流特性也…  相似文献   

9.
正载着宇航员的火箭可以"嗖"的一声飞上蓝天,飞向太空,真是太神奇了!火箭可以飞上监天是因为它有发动机,当高温、高压的气体向下喷射时就推动了火箭向上飞行。今天,我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个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来推动发射的小火箭,它可以飞到4~5层楼那么高哦!准备材料装鱼漂的塑料管1个、透明胶带1卷、无针头的注射器1个、粗吸管1根、超轻黏土1块、空矿泉水瓶1个、剪刀、  相似文献   

10.
<正>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不久前成功发射的长征六号发射了20颗卫星。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飞箭,长征六号开创了诸多新纪录。绿色环保动力高长征六号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首型投入发射应用的火箭,首次采用了我国最新研制的高压、大推力、无毒无污染的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火箭一级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发射航天器的运载火箭一般是“脚踏实地”,即从地面起飞的。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实际需求的变化,开始出现了一些别开生面的发射方式例如,美国已多次用飞机携带运载火箭到空中发射,这种火箭可称为空射火箭;俄罗斯则于1998年7月7日用潜艇在水下成功发射了一颗10千克的微型卫星,它可叫作潜射火箭。1998年10月,又有一种新颖的发射方式问世,即在海上平台上发射火箭,故可简称为海射火箭。由于这种发射方式具有一系列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能与当代运载火箭的“大哥大”——阿丽亚娜“叫扳”,所以引起全球航天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0月,美国轨道ATK公司使用由该公司设计制造的安塔瑞斯火箭,发射了天鹅座无人货运飞船,为的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2000多千克的补给物资。但是,火箭升空后不久就发生了爆炸。尽管无人伤亡,但是这场事故使得轨道ATK公司进行了一年半的调查分析。最终,他们认定火箭上的一台AJ-26发动机的涡轮泵存  相似文献   

13.
大火箭能否变成小箱子?你知道把一颗卫星送上天要花费多少代价吗?先是要给卫星安装质量是它一半多的火箭助推器,然后再为发射火箭建造占地面积很大的发射架和发射场,而每发射一颗卫星,最少也要消耗上千万美元。更重要的是,人们必须要保证火箭里的燃料够用,不能出半点问题,否则,卫星被发射到中途就可能无功而返,折戟沉沙。  相似文献   

14.
空天飞机空天飞机的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提了出来,它是一种能完全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它使用空气喷气发动机像飞机一样从地面水平起飞,在30千米高度以上达到5~6倍音速时,使用冲压空气喷气发动机,在90千米左右高度时达到25倍音速,在大气层内做洲际飞行,也可转而使用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轨道。返回时像飞机一样水平着陆。与航天飞机相比,空天飞机多了一个在大气层中航空的功能,而且它起飞时也不使用火箭助推器。空天飞机的奥妙之处在于它的动力装置。这种动力装置既不同于飞机发动机,也不同于火箭发动机,这是一种混合配置的动…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在美国新墨西哥州试验了一个轻量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这使人们向降低进入太空代价的目标卫前进了一步。制造这种天蝎座火箭的微宇公司称它比同类火箭要便宜得多。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空中发射”公司日前公布了用安—124型飞机“发射”轻型运载火箭的详细方案。 根据方案,被改装的安—124型远程运输机,将携带长30米、重100吨的“飞行”号两级运载火箭飞至距地面11公里的高空。当飞机进入预定位置后,飞机尾部的舱门将被打开,形成一个“斜坡”。被安装在机舱中的“飞行”号火箭的尾部将暴露在舱口。此后,飞机机身会逐渐竖起。当机身与水平线呈76度夹角时,机舱中的大功率活塞将把火箭推向舱口,使其顺“斜坡”滑出。与此同时,运输机将作出紧急跃升的特技飞行动作,使火箭与飞机快速分离。之后,火箭上的降落伞会自动打开,以稳定火箭的飞行姿态。待其稳定飞行6秒后,降落伞装置将与火箭分离,一级火箭发动机会产生约190吨的推力,使“飞行”号以每秒3.8公里的速度飞向预定的太空轨道。  相似文献   

17.
贵刊对火箭飞机的讨论令人兴奋(见本刊3月号60页《火箭飞机点火起飞》一文),但我却在想一个相反的问题,即火箭使用飞机(喷气)发动机在技术上是否可行。火箭发动机使用的燃料和氧化剂都是自带的,而飞机发动机则是使用空气中的氧气,经济指标当然要好得多。在外太空飞行的宇宙火箭,由于周围不存在氧气,当然要自带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气火箭,飞喽     
<正>火箭起源于中国,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之一。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不过那时候的火箭还只是一种武器。如今,火箭已经成为探测仪器、人造卫星、宇宙飞船发射的主要运载工具,它是利用向下喷射的高温、高压气体来推进的。今天,我们来制作一个用嘴吹射的气火箭,它也可以飞10多米远哦!  相似文献   

19.
正航天发射过程中,火箭把航天器送上太空不容易,需要多级火箭联合使用,当一级火箭的燃料烧完了之后,二级火箭就会点火,继续推动航天器上升,或者还有三级火箭继续推送。一级火箭的工作最重要,携带的燃料也最多,它的燃料燃烧完之后,残骸坠落到海里或者人迹罕至的无人区。目前,绝大部分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这导致航天发射成本巨大,如何降低航天发射成本,成为航天技术发展的大问题。如今,已有航天公司解决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先进离子推进火箭发动机可用于进行深空探索任务。这台发动机已经连续运转5年半,创造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它的测试时间是所有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