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矿石是中国第三大国际贸易大宗商品,作为世界铁矿石的最大买家,中国却年年在被迫接受铁矿石卖家的提价,丧失应有的话语权。本文将针对2008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协议价格大幅上涨,达到历史新高这一事实,深入分析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国内和国际原因,并探讨铁矿石高价对中国产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Zha盛中  王文平 《预测》2012,(1):39-43
本文从博弈的视角研究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机制,建立国际铁矿石长协价谈判模型,解析可能达成的长协矿均衡价格和供需方的收益,从理论上揭示长协价谈判机制的特点,并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实际考察。研究表明,近年来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上涨并导致供需方利益严重失衡,并不应归咎于长协价谈判机制本身,主要还是受供需方各自的市场地位、成本以及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尤喆  成金华  吴桐  王然 《资源科学》2020,42(8):1604-1613
中国是世界铁矿石第一进口国和消费国,然而长期以来面临着定价权缺失问题。通过定价机制改革,掌握铁矿石定价权是保障中国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以2009年铁矿石由长期协议定价机制向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为参考点,采用以断点回归模型为核心的研究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19年3月的相关月度数据,对铁矿石定价机制改革与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波动的因果关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短期协议定价机制的引入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波动密切相关,在短期内能有效抑制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测算,定价机制转型能够降低国内进口铁矿石价格6.06%~18%;②短期协议定价机制改革在短期不能抑制国际铁矿石价格;③在定价机制冲击铁矿石进口价格过程中,内生性因素影响较小。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建议应继续加大对短期定价机制的创新力度;发挥中国铁矿石短期定价机制改革的羊群效应,以协同增加同铁矿石供应商协商的议价权;针对国际市场变化情况灵活调整定价机制,强化在国际铁矿石市场的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与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欣  帅传敏  严良  范陆薇 《资源科学》2014,36(9):1915-1924
本文从市场集中度的角度,基于CR4、CR8、HHI和洛伦兹曲线等指标探讨了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并基于双对数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13个铁矿石主要进口来源国的进口需求价格弹性。研究结果表明:11992-2012年我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的集中度在整体上处于较高水平,近几年略有下降,且进口市场结构整体上为"高寡占型"或"极高寡占型";2我国铁矿石的主要进口国澳大利亚、巴西、印度普遍缺乏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优化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的政策建议,即考虑节约进口的总成本,我国应适当增加从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韩国和伊朗等国的铁矿石进口;考虑节约进口的单位平均成本,我国应该从南非进口更多铁矿石;考虑应对价格上涨等风险,我国应该增加从乌克兰的铁矿石进口,旨在实现降低进口费用和应对价格攀升等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8年《钢铁行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布,对中国钢铁行业市场结构的调整再次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便成为后续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规划》中还提出了“三年内实现钢铁行业前5位企业的粗铜产量占全国产量45%”的目标,围绕着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太多的基础工作要完成。在这当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对造成中国钢铁行业集中程度偏低的原因进行一个合理、清晰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而这也是本文所要阐述和说明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铁矿石国际贸易价格机制及调控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铁矿和钢铁生产特征出发,基于产业竞争理论探索铁矿石供需的特殊规律和价格机制,并以供需曲线拐点区分其弹性区间和市场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供需公共弹性域内,铁矿石贸易遵循市场机制形成价格;在该区域外,处于买方或卖方市场状态,市场定价机制失效,优势一方易于操控价格。实证认为我国钢铁业过度膨胀是卖方市场的成因,也是铁矿石价格上升的主要推动力,涨价预期的自我实现起增强作用。调控铁矿石价格的关键是改变铁矿石的卖方市场状态,通过实施遏制进口、投资海外采矿、"扶小抑大"和发展转型等互补措施,让供需落入公共弹性域内,再让市场机制自发调控价格。如此有效调控,铁矿石周期预期价格三年内可以降至85美元/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国内物价水平极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6-2012年有关变量,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我国物价水平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经研究发现,豆粕、铁矿石、原油3种大宗商品价格受到一个价格变动1%的上涨冲击后,能够引起CPI指数最大变动效应分别为0.145%、0.1%和0.141%,且豆粕和原油具有长期正向效应,铁矿石具有短期正向效应,大宗商品价格变动对我国CPI指数的影响不容忽视,理应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银行业产业集中度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坚 《中国科技信息》2010,(4):155-157,161
产业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市场结构的关键指标。通过测算对比中国、中国香港和美国银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以及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间的关系,发现三地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差较大,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介于垄断寡占型的香港银行业与高度分散的美国银行业之间,但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绩效远低于中国香港和美国。  相似文献   

9.
欧盟启动碳边境调节机制将会影响中国钢铁行业的成本效率,鲜有研究从碳市场角度考虑如何应对其导致的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两种价格可变的资源分配模型,从碳市场角度研究在短期和长期中国减缓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负面影响的碳配额分配策略.本文以中国各省份钢铁行业为例进行成本效率评估和碳配额分配,研究发现:①在短期中国碳价格不变...  相似文献   

10.
世界钢铁工业快速增长.带动了对铁矿石等资源性商品的需求。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铁矿石基准价大幅上涨必然对我国钢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根据铁矿石价格上涨的背景,分析了其对我国钢铁业发展的影响,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铁矿石价格的连续上涨,给钢铁企业造成很大的压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大形势下,钢材价格持续下跌,有些钢厂更是生产的越多赔得越多,许多大型钢铁企业不得不限产以对。节能减排,提高吨钢效益,已成为钢厂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选取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27个国家进行铁矿石需求分析,探寻优化中国铁矿石需求模式的路径。将样本划分为增长型、下降型、先增后减型等类型,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和使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修正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经检验,影响三类国家铁矿石需求的主要指标是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源消耗、产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研究表明,中国与俄罗斯同属铁矿石需求增长型国家,具有相似的铁矿石需求模式,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耗对铁矿石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中国人均GDP增长一万元将使人均铁矿石消费量增加1.4t;在美国,第二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与能源消耗是影响铁矿石需求结构的主要因素;瑞典等国的铁矿石需求则主要受到第二产业发展与能源消耗水平的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将使人均铁矿石消费量增加近22kg。参照美国、瑞典等国的经验,优化第二产业从而提升铁矿石使用效率,加快城镇化建设从而改善铁矿石使用结构等措施,对调整铁矿石需求结构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模型的设计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分析模型,运用区位商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进行测算。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装备制造业资源,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会导致对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误判。从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企业经营模式两个层面界定和揭示区域性产业特征,并构建企业间竞争影响力模型,以判别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继而构建了区域性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度量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竞争状态,完善了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刁在明 《中国科技信息》2006,(21):162-162,164
现在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引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有的认为房地产价格存在泡沫;有的认为房地产价格正常,还要上涨。那么房地产价格怎样算泡沫,怎样算正常呢?下文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从三个角度论述评价房地产价格泡沫的三种方法(文中的部分参数还应在实践中完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选择集中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呈现出集中化的特征,借鉴产业地理集中度指标,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区位集中度进行的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对外投资区位集中度很高,特别是在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分布非常集中;从各大洲的集中程度来看,亚洲最高,拉美次之,非洲最低。对外投资要充分考虑区位集中程度,做出最有利的区位战略安排。  相似文献   

17.
吴青封 《科技风》2014,(10):266-266
钢铁行业是我国传统经济产业之一,支持我国资源产业的发展。钢铁企业为推进钢铁行业的发展,积极应用自动化仪表,体现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确保钢铁行业的稳定性,有利于改善传统钢铁企业的生产方式,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自动化仪表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彰显积极的发展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自动化仪表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其对钢铁行业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能源价格对我国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我国钢铁行业1984 - 2009年间煤炭、石油、电力能源消费数据和价格数据,系统考察了钢铁行业能耗强度与能源价格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炭强度、电力强度、石油强度自价格弹性为负,能源钢铁价格比的提高都可以降低各能源品种的能耗强度.钢铁行业消费的3大能源品种中,煤炭和电力是互补品;煤炭和电力相对于石油是替代品.在同样的价格政策调整幅度下,调控煤炭钢铁价格比更有利于降低钢铁行业总体的能耗强度,电力钢铁价格比次之;在所有的系统方程中,煤炭消费比例上升引致钢铁行业能源强度的提高,电力消费比例在总体能耗中比例的上升则显著降低了钢铁行业能耗强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1980~2013年钢铁行业数据,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构建要素成本份额方程,运用动态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修正,利用似不相关回归对钢铁行业生产要素间的替代关系进行测度,并通过引入价格的非对称性来研究回弹效应.结果表明:钢铁行业的能源和资本自价格弹性均为负;资本和能源的绝对替代弹性和相对替代弹性均为正.能源对资本的绝对替代弹性大于资本对能源的绝对替代弹性,但资本对能源的相对替代弹性自2000年以后逐渐占优于能源对资本的相对替代弹性;钢铁行业的回弹效应高达95.85%,由能源效率提高而节约的能源基本上被回弹效应所抵消.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应用于区域性产业时,会导致对区域性产业市场结构的误判.从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及企业经营模式两个层面界定和揭示区域性产业特征,并构建企业间竞争影响力模型,以判别区域性产业与全国性产业;继而构建了区域性产业集中度度量方法,从而有效度量区域性产业的实际竞争状态,完善了产业集中度度量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