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良心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范畴,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个体行为道德调节器,同时也是人的内心世界的高级自我法庭,对人的行为的选择和评价扮演着道德天使的角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有必要进一步培养唤起社会主义新型从业者高尚的道德责任感和良心感。  相似文献   

2.
关于杜绝会计信息失真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遏制会计造假要通过德治和法治的途径。法治是要建立制度,严肃制度,执行制度,是要建立健全“游戏规则”。德治则要奖励、提倡和引导人的道德趋向,提高人的道德水准。要遵守游戏规则,依法理财。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是一门对学生行为规范进行合理引导的学科。道德与法治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法治素养。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法治观念及道德准则的了解,促进其品格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过程中,道德教育、尤其是有效的道德教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不仅仅因为道德是任何一个社会得以正常存在与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同时还是衡量社会进步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因此,道德教育不应当只是停留在抽象的口号上,停留在对口号式的呆板的图解上,停留在一般的宣传说教上。有效的道德教育应该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去梳理、  相似文献   

5.
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转型的几点思考汤泽林1.近来,道德问题深为世人瞩目,似成了舆论的又一个"热点"。究其原因,第一,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明显的道德问题;第二,不排除有渲染的成分;第三,道德问题最易触及人们最敏感的神经。按唯物史观,道德属上层建筑,但却是人...  相似文献   

6.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初中生人格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时政作为初中政治考核占据比重较大的部分,对于初中生的中考成绩、日常生活质量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时政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本文我根据个人多年政治教学经验与大家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时政教学优化微探,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迎丽 《天津教育》2020,(1):175-176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精神的培养。在众多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道德与法治教学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内容。初中生正处于培养独立人格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对初中生开展全面而丰富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势在必行的。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法律的魅力,认识遵法守法的重要性。为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本文探讨出部分策略,希望能有效提升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行政防范论     
法治最本质的功能是防范和控制权力。防范和控制权力的法治精神在依法行政中最主要的表现是行政防范。行政防范有实体防范、程序防范和观念道德防范。实体防范是行政防范中最普遍的内容,其中,法律防范具有根本性。程序防范是行政防范的中心,产体防范都要通过程序防范实现。观念道德防范是行政防范的目的,通过行政防范推进全体行政人的法治素质和道德认同,并内化为全体行政人的基本道德是行政防范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思路花语     
一 我们人类擅长互相指责,拙于集体反思。 人类的天性是善良的,大部分人往往置自己的缺点于不顾,而认真替他人寻找过失。 经常议论别人的缺点,你就是一个道德水准低下者;经常议论人类的缺点,你就是一个思想家。 二 当一只野兽怒气冲冲时,那一定是因为别的野兽侵犯了它的利益;而当一个人怒气冲冲时,有可能是因为他没能侵犯别人的利益。农业表明我们和动物的能力不相上下;工业表明我们远在动物之上;商业表明动物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 动物和人类相比有一个缺陷——它们不懂得把自己最丑的地方遮起来。野兽永远不会理解人类的行为。例如,由于报仇的时机未到,我们不得不和一个仇敌热烈拥抱,以麻痹他的警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德育人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要想构建一个道德、法治文明的社会就要从教育抓起。随着2017年的课程变革中学的思想品德课程变更为了道德与法治课程,这一改革证明了国家对青少年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是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最有效的保护手段,而努力培养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则是加强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假如     
正假如我是校长,我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最有用,而英语这门学科最没有用。学生不好好学习道德与法治,就分不清善恶美丑,在生活中就会不讲规矩。如果人们都不讲究社会公德,也不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这样的国家又怎么能治理好呢?  相似文献   

12.
一些人轻视道德而看重法律,然而历史照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就像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道德是法治的价值支点。立法、执法、守法离不开道德的支撑。同样,道德建设也离不开法治的建设与支持,法律既以目的性的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还以工具性角色支持着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把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其教学有效性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道德水平的高低及法治意识的强弱。因此,在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条件,使得他们都能积极而自觉地学习,从而扎实掌握课程内容,进而推动自身道德水准及法治思想的提升,最终成为品德高尚、遵纪守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为此,本文就初中学校道德与法治课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的道德成本观张蕊(安徽医科大学学工部道德成本,是道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道德行为或非道德行为可能招致的后果的经济学阐述。它有两重含义:一是正层面含义,即遵守道德的人需要为自己的行动付出的代价。二是负层面含义,即违反道德规范的人可能为自己的行...  相似文献   

15.
正确认识和理解“以德治国”思想的科学内涵,是实施“德治”与“法治”并举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德治”不同于封建时期的“德治”、“礼治”和“人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准,让广大群众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德治”的宗旨所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上一致,“德治”与“法治”并行不悖,二者相辅相承,彼此促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是国家发展客观要求下的目的性建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关键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就是要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价值精神灌注于法治建设之中,使法治建设赋有中国精神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最具有中国智慧的道德文化注入法治体系,将道德权威转化为法律权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和道德基础。通过对融入关系的理解及融入的范围、融入与转化、融入方式的探讨,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融入法治建设的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17.
情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是人生中最真切而又不可缺少的养料。理是人通过生活实践活动对客观事物所得出的被人拉所共认的正确的认识,是人在社会生活实际中必须明白并用于指导人们社会活动的哲理。法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育人的过程中,情、理、法的交替运用可以相得益彰。教育者只要做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受教育者就会逐步朝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成长为知识与道德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秋季起,《思想品德》教材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增加了法治内容比重,对教师教学提出了巨大挑战。特别是《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作为法治教育专册,其对教学创新要求更高。如何才能上一节有趣生动的法治课堂呢?在此,笔者以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依法行使权利"为例,谈谈如何构建有温度的法治课堂。  相似文献   

19.
道德的法律化和法律的道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手段,各自的实现方式不同,但最终目标一致。道德是法律的价值核心,法律是基本道德的国家强制。但由于各自调整方式的不同,两之间的转换应该有个“度”,不能失之偏颇。道德法律化主要体现在立法方面,指法律要以道德为基础。法律的道德化是指在法律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应把握法律的道德性精神,体现出法律的正义性和公正性。不能“借法行恶”,在违法律作用的初衷。所以掌握好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之间的“度”,可以使社会实现法治,维护正义,保障人权,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相似文献   

20.
人类中心论,是人类对自身及其与生存环境关系认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人类中心论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并促进社会发展最根本的内在动力。人类对外在一切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是以对人类自身的利害关系程度进行的,也即是以人类为中心的。新人类中心论是在吸收和继承旧人类中心论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批判并摒弃了其中极端个人主义的动物贪欲本能后,主动培育和提高个人的环境道德水准,善待生存环境,主动承担环境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现代环境伦理学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