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陀山是舟山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普陀山不仅是各国商船避风及候风候潮的港口,更是南来北往中外商客祈求航海平安,得以心灵慰藉的场所,是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心灵港湾。舟山与其他沿海城市港口相比,其在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地位及作用主要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
普陀山是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是古代中国自明州出海的必经之地,也是各国商船候风候潮的泊地和增加补给的港口;普陀山自古以来就是东亚海域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海商祈福求平安的佛教胜地,因此留下了高丽道头、新罗礁等我国独一无二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实体遗存。  相似文献   

3.
"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个凸现舟山历史文化主要特点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新海上丝绸之路中将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从舟山群岛与"海上丝绸之路"、舟山群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舟山群岛在"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海上丝绸之路对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历史借鉴意义等方面,对舟山群岛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了论说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新发展形势下,开创海陆协同发展、东西经济互动的全面性开放化格局,对广西与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其他国家的开放化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阐述了广西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优势,并分析了广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重点内容,进而提出了建设的有效策略,即打造空间开放化的新格局,深化区域之间的协作发展,促进"三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结合,加强文化生态和基础建设等,旨在能够充分利用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优势,加强与东盟经济贸易合作,优化广西海洋生态环境,全面促进对外开放,让广西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全新重要枢纽。  相似文献   

5.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北辛文化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青岛就已经开始融入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了。青岛应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过程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加快青岛融入到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6.
舟山作为古代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十分独特的作用。舟山拥有博大精深的海洋文化,普陀山佛教文化,至今已逾千年,逐渐演化为东南亚乃至世界观音信仰的中心。舟山作为中国东部重要海上门户,自然成为东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前沿舞台,也是中外文化荟萃的重要窗口之一,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需要发挥沿线主要多边合作机制的推进作用,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其效能的发挥还非常不充分,不利于"一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需要采取融入沿线主要多边合作机制,发展与其成员国的关系,打造"发展、合作、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对策,推动"一路"顺利通畅发展.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宋《宣和奉使高丽图经》记载,提出沈家门渔港历史可追溯到北宋宣和年间,并结合唐、宋、明等历史材料分析,提出沈家门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  相似文献   

9.
从气象学、航海学视角,深入研究和揭示东亚季风洋流与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利于科学认识和理解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形成的必然性和可能性;从历史学、考古科学的视角,考察和分析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历史发展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我们深刻认识海上丝绸之路东海航线的历史地位、时代价值和发展前景,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科学决策我国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投资和航线开辟,基于海运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沿线港口分布特点和港口失效后网络效率的变化趋势;通过对班轮运输连通指数的定量计算得到沿线各国的连通程度及其变化幅度;从海洋地理视角研究沿线各重要海峡对海运网络连通性的影响。研究显示: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两端及中间的中国、欧洲和新加坡的港口节点度较高,而其他区段的东南亚、非洲港口节点度较低;网络的连通性在面对蓄意攻击时十分脆弱;尽管中国及欧洲各国的连通指数较高,且增长较快,但沿线国家的连通指数普遍较低且增长缓慢;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干线通道是影响连通性的软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空间布局的演化机理,基于集散性分析理论和可视化分析软件深入分析长时间序列下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港口体系集散趋势变化。结果表明:1979—2015年沿线港口体系经历了"分散—集聚—分散"的集散趋势演化过程和"两极主导—东亚-东南亚主导—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演化过程,并合理地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将维持"分散"趋势和"中国主导"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舟山群岛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由于舟山海域航道密布、水情复杂、岛礁繁多,在近代灯塔航标出现前,海岛居民们就以宝塔、天灯台、篝火等多种形式为海内外船舶引航。鸦片战争后,舟山海域建设了密集的灯塔群为船只保驾护航,这些具有百年历史的古灯塔群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并将继续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生命之光。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海上运输体系一体化建设,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国沿海主要港口(简称港口)进行类型化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港口竞争力进行评价与排序。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法对港口进行分类。港口竞争力的排序结果表明,运用聚类分析对港口进行分类的结果是合理的。对各类港口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角色定位与内容分工进行规划,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秦始皇非常重视沿海地区:在北方,秦代开启了我国海上漕运的历史;在南方,秦始皇则是不遗余力地掌握南方沿海地区以便向海外发展。发展沿海港口和海外交通,向沿海地区移民,不仅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的开发,还促进了我国造船和航海业的发展,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国内兴起的"国学热",诸如央视百家讲坛的"易中天评《三国》热"、"于丹《论语心得》热",以及瑞典歌德堡号仿古船重走海上丝绸之路达到广州等,这些社会现象给我们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前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图书馆是文献的聚集地和展示平台,也是引领高校文化前进方向,实现高校社会职能的体现。泉州地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场,在古代文化传承和现代文明发展中,具备重要的衔接价值。本研究以泉州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探寻图书馆和海丝文化宣教工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更好发挥图书馆文化宣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日本江户时代中日贸易为背景的中国海商口述史料——"唐人风说书"相关文献的整理,提出明清海禁期间的普陀山依旧是"东亚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枢纽港,是海禁期间浙江唯一的对日民间贸易始发港,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舟山古代海洋文学从唐代开始,经宋至元明清,呈现日益繁荣的趋势,究其原因有海外航海贸易和普陀观音文化交流等。海洋文学中有部分内容涉及海上丝路活动,包括商人海上活动描写、海上"万国梯行"盛况、六国港称呼、大红头形象等。通过对这些诗文的赏析研究,了解作家文人的人生经历及在舟山的活动状况,探索各个时期海上丝路舟山段的发展盛况。  相似文献   

19.
两岸经济往来一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大陆积极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这对两岸关系的持续稳定有重要的作用。台湾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在确保龙头产业发挥优势的同时转变与大陆的分工合作方式,使得台湾产业转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0.
东亚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也是一条佛教文化的传播之路,是"海上茶叶之路"。元代高僧明极楚俊,是一位在日本很有影响的禅僧。文章通过考证,认为明极楚俊为宋末元初昌国(今浙江舟山)人。并分析其所撰写的一首茶诗《山居》,认为这首诗是禅茶文化的代表作,明极楚俊是禅文化的传播者,也是茶文化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