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一。青少年趣味性集体锻炼项目研制的指导思想和现实意义我国的国民体质,尤其是青少年的国民体质近20多年不断下降。2010年初公布的国民体质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再次下降,从最能反映体质的肥胖和近视状况就可见一斑。较之2000年,我国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近50%,城市男学生27%为胖墩儿,近视率从20%增长到31%,校园里的“眼镜胖墩”现象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2.
王继晟 《武当》2012,(7):62-63
在我国,老年人是参与全民健身最积极的社会群体,但老年人体质综合指数并不乐观。《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数据显示,与2005年相比较,60—69岁老年人的综合指数降低了0.84个百分点,老年人的柔韧性和反应能力有所提高,力量素质有所下降;最严重的问题是,我国成年人、老年人超重率与肥胖率持续增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状况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中小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相比2005年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不过,我国中小学生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仍在上升,在7岁至22岁城市男生群体中,肥胖率达13.33%,超重率  相似文献   

4.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强调指出:“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丧失了一切。” 纵观中国学生体质情况: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的数据反馈,中国学生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肥胖率检出比2000年增长近50%,城市男生胖墩占1/4;近视率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数据出自《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一连串的数据,触目惊心,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深深地感到自己肩上的重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江苏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和流行特点,为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合计85362个样本的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分析比较10年间江苏省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特征。超重和肥胖采用中国人群BMI标准评价。结果:(1)10年间江苏省成年居民标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加了8.7%和43.4%,其中城镇分别增加3%和20.8%,同期农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大幅度增加了13.7%和77.8%,2010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6.4%和11.9%,全省估计的超重人数增加了343.9万,肥胖人数增加了281.7万;(2)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各出生队列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全年龄段均呈现上升趋势,45岁前增幅较大,50岁后增幅平缓,10年间男性的肥胖率增幅高于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调整OR值为:男性1.693(女性参照),苏中1.147和苏北1.387(苏南参照),城镇1.127(农村参照),2005年度1.138和2010年度1.291(2000年参照),所有P<0.001。结论:江苏省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居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45岁以前人群、农村地区人群肥胖率增幅较快,是今后肥胖控制的重点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南北地域、监测年度的超重和肥胖风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凯  魏源 《湖北体育科技》2017,36(8):700-702
目的探讨体重质量指数(BMI)、体脂率(RBF)判别中学生肥胖的差异及其与中学生体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佛山市某中学584名中学生(男生301名,女生283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身高、体重、RBF、50米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和肺活量测试。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卡方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BMI判定学生的肥胖率为男7.0%,女4.6%;RBF判定学生的肥胖率为男9.0%,女14.8%;基于BMI、RBF与中学生各体质指标的对比,肺活量、50米跑、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均产生了积极影响,且这4项指标在RBF的贡献率远大于BMI。结论 BMI与RBF划分的中学生肥胖率不一致;与各体质指标的对比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正>1关于阳光体育运动在2005年,我国进行了一次关于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全国学生的平均肺活量、体能、素质明显偏低,这和缺少锻炼有非常大的关系。此外,超重和肥胖的学生也非常多,小学生的肥胖率为28.4%,初中生为36%,高中生为39.5%,大学生甚至高达42%。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就进行了两次学生体质监测,但是2005年的检查结果显示,比起20  相似文献   

8.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会上有关部门公布了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但同时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新闻发布会日前举行,会上有关部门公布了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调研结果,结果显示,我国722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总体有所改善,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拐点,乡村小学生蛔虫感染率持续降低。但同时大学生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继续出现下降,中小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不断增加,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持续增高且出现低龄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彭英  唐刚 《体育教学》2012,(9):32-33
2010年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表明: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在下滑20年之后终于开始刹车。但是,学生肥胖和超重检出率继续增加,农村学生超重比率首次超过城市学生;学生近视率依然居高不下,并表现出低龄化趋势,小学近视率达40.89%,初中达67.33%。[1]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纲要》)指出:  相似文献   

11.
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给体育课改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11月教育部发布了2002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监测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体能部分指标呈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我国学生的速度素质、爆发力素质,力量素质等继续出现下降。二是反映心肺功能指标的学生肺活量有所下降。三是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已成为城市学生的重要健康问题。四是学生近视率为53.44%。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再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特别是爆发力、力量、耐力及肺活量等指标持续下降。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运动不足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学生运动不足与学校体育和体育教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有部分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解偏差和实施不当造成的。由此,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思考。  相似文献   

12.
闵金婵 《体育世界》2013,(10):73-74
陕西省大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体质有下降的趋势,其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呈继续增长状态,但速度、力量、柔韧性等体能素质、肺活量指数等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近视率与肥胖率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已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旨在找出陕西省高校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并研究其对策,为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陆仁东 《少年体育训练》2013,(2):114-114,130
本文针对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分析了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存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能够对我国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有所助益。1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存的主要问题1.1身体形态方面的问题在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形态方面,总的来说学生的体重指标仍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较高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4.
增进青少年体质座谈会发言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最新国民体质调查显示,我国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指标呈增长趋势,但肺活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体能素质却持续下降,学生肥胖率与5年前相比翻了2-3倍,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居高不下,大力增进青少年体质刻不容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1月7日作出重要批示,陈至立国务委员要求教育、体育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增进青少年体质。为此,江苏省体育局专门邀请知名院士、博导、特级教师和营养、康复、体质研究专家,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找问题、查原因、献对策。现将2007年1月26日座谈会摘录如下,专家发言按发言先后为序: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的体质在不断下降,肥胖率也不断攀升,对这类体质弱势学生群体的教学管理势在必行。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对这些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进行研究,为体育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我国开展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黑龙江作为监测地区,组织并开展了此项工作。此次监测采用了实验法对采样地区学校的学生进行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身体素质(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斜身引体、引体向上、50m×8往返跑、1000m、800m)的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与2005年调研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学生体质除身体机能中呼吸机能有所提高外,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身体素质中的爆发力、耐力素质下降明显,且男生下降较女生显著;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状况呈稳定趋势,但身体素质下降显著,说明黑龙江省中小学生体质、大学生身体素质较2005年总体有所下降。此监测结果应引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家长及学生的高度注意,各级有关部门、组织和人员应重视学生体质健康工作,加强宣传、强化监督管理机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以更好地改善黑龙江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国民体质存在如下四个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一是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比2000年略有提高;二是成年男性肥胖率较高并比2000年有所增长,三是20~69岁所有年龄段乡村人群体质水平比同年龄段的城镇人群要差;四是  相似文献   

18.
<正>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近30年我国大学生体质连续下降,各学校体质健康测试每年仅举行一次,部分学校还在使用人工测量或者半电子化的设备进行测量,体质监测问题急需解决。"三个面向"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质作为学生一切活动的基础,各学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建立体  相似文献   

19.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部2002年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速度、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出现下降,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学生明显增多、学生不良视力仍然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21世纪人才的素质,要提高学生的体质,就必须加大体质健康教育。21世纪的教育是学校、家  相似文献   

20.
由学生体质持续下降反思体育课程与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又一次让我们感到了震惊和不安。自1985年以来,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连续20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