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重要而又相对抽象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倍”的教学提前了,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除法”的教学顺序。这时候应该如何教学“倍”呢?新教材注重新旧知识的沟通,由“几个几”转化为“几的几倍”,  相似文献   

2.
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重要而又相对抽象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倍的教学提前了,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除法  相似文献   

3.
“倍”的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之一。教材是在讲了乘法的意义之后,引进“倍”的概念的。可是,在教学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说出2的3倍是多少,即2×3=6,学生却回答说“6是2的3倍”,变成了6÷2=3。  相似文献   

4.
"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很普通的概念,但它又是一个重要而又相对抽象的概念.随着教材的改编,"倍"的教学提前了,也就是由原来的"乘法--除法--倍"的教学顺序改变为"乘法--倍--除法"的教学顺序.  相似文献   

5.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年级(下册)表内乘法、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1.初步理解余数的意义,认识有余数的除法;2.初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3.结合计算,解决一些有余数的平均分问题和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注意如下问题。一、帮助学生在“分一分”的数学活动中体验剩余,为形成余数概念打下基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生活经验,如在家分糖果,在学校分组组织活动等。平均分东西,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剩下一些不够再平均分,这里“剩余”的…  相似文献   

6.
一、分析教材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0到第31页的教学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第三册教材已经教学过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 ,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初步学会了除法竖式的写法(包括有余数除法),在此基础上教学“口算除法”。先教学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再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被除数各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这部分知识学得好 ,不仅在实际中有用 ,而且可以为学习笔算除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法设计 :为全面准确地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体现创新教育思想。在教学中 ,我运用以下几种教法 :…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多种活动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因此,教科书中凡带有“*”的估算选学内容,均应随着新大纲的颁布,作为必学的内容。一、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九义”教材数学第六册中,继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后又安排了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教学。可以说,三年级下学期是培养学生估算意识的重要阶段,要为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形成估算技能奠定基础。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后进行的。和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比较,其计算步骤基本相同,而难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倍”的概念是小学数学基础知识之一。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教材是在讲了乘法的意义之后,在“用口诀求商”的应用题中。引进“倍”的概念的。可是在教学中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要求学生说出2的3倍是多少?即2×3=6,学生即会回答说:“6是2的3倍”,变成了6÷2=3。这样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对于小学生,究竟是用乘法的意义来建立“倍”的概念,还是用除法来建立“倍”的概念?考虑到以后  相似文献   

10.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1,(19):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科书试用修订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应用题。本单元既是对“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打基础,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一、在“除法初步认识”教学中,要体现大纲修订版降低教学要求的精神1993年之前的大纲及教材通用教材,在“除法初步认识”一节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除法分为等分除、包含除。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及教…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教育》2012,(7):109-111
“倍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上册第76页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概念,“倍”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分数、百分数、比、比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罗素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写到:“儿童教育中所教的概念少而重要……儿童应该使这些概念成为他自己的概念,并且...  相似文献   

12.
“倍”是很多老师上研究课时不愿涉及的内容,其原因有二。一、“倍”的含义是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概念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概念中的“倍”,代表着两个数量间的比较关系。一个数中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我们就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它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两者比较。关键是要把其中一方以另一方为标准.分成相同的几份。它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看不到、摸不着,比较抽象,理解时要进行比较。还要用到乘法的意义,学生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一、说教材《倍的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76页例2、例3的内容。“倍”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抽象的一个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抽象的,好在前面有了乘法的认识以及几个几的教学,为本节课做了铺垫。例2的教学引出了“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例3则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求几倍数的问题和用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谭念君 《湖南教育》2006,(10):39-40
分数乘法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倒数以及解简易方程的基础上教学的。分数乘法编排在前,除法随后,这是因为分数除法的计算是将之转化为分数乘法来解决的,而分数乘、除法的学习又为后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作铺垫。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正好体现出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米英  谭静 《四川教育》2006,(7):64-65
“小数乘法和除法”属于新课标中“数与代数”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认识倍”,老师通常会强调学生的“说”,例如说:“蓝花有2朵,红花有3个2朵,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通过单独说、相互说、小组说、指名说、集体说这样的过程,理解倍的意义。而我舍去了让学生反复地“说”的行为训练,并不是全盘否定这一教学行为,而是我以为仅仅这么“说一说”,学生对倍的体会还是浅层次的。于是,我把力量花在了“精致”概念的形成过程上,着力让学生体会、掌握“倍”的内涵上:“几倍”是指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一份数。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教材在二年级下册开始学习除法.教材分前、后两个单元进行编排。前一单元“表内除法(一)”主要学习“认识除法”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后一单元“表内除法(二)”,内容除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还编排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惠芳 《湖南教育》2006,(10):35-3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认识除法”,这部分内容包括认识平均分和认识除法的含义两部分。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了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元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认识除法的含义。第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存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除法的含义。学习本单元的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学习除法计算和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也为以后深入学习除法积累一些感性经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杨位中 《云南教育》2005,(25):18-19
“乘法、除法的知识”教学内容分别为乘、除法口算与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三个小节。  相似文献   

20.
郑健凡 《陕西教育》2004,(10):38-38
案例1:《表内乘除法》教学 在复习完了“表内乘除法”后,将教材中的练习“根据‘四七二八’这一句口诀写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改为“根据‘四七二八’这句口诀能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经过几分钟沉默,纷纷举手发言。 生1:运用乘法口诀可以求出4×7,7×4的积都是28。 生2:运用口诀可以求出28÷4,28÷7的商分别是7和4,由算除法可以想到乘法。 生3:运用口诀还可以求出7×3 7的和是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