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张建华  郭增茂  刘潇 《情报杂志》2012,31(6):112-115
针对当前知识管理(KM)对隐性知识研究乏力的突出问题,通过案例知识表示实现对隐性知识的外显化与编码,以提高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效益.首先,对案例内涵以及现有知识表示方法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研究思路与方法的可行性;进而,述评主流案例结构,设计并提出新的案例知识逻辑结构;而后,基于优劣互补思想分析并设计了面向对象基于框架方法的案例知识物理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KM之案例知识表示子系统模型,并阐释了模型工作机理,实现了对案例知识表示的完整支持.  相似文献   

2.
KM中隐性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建华 《情报科学》2006,24(5):762-766
针对现有KMS模型对隐性知识缺乏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现实,本文首先对隐性知识的概念进行了阐释,提出了隐性知识的获取策略;进而对隐性知识的表示与存储问题做了深入探讨,提出基于知识地图之专家定位器和隐性知识社会化理论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以指导企业KM的具体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时代,有效实施知识管理(KM)成为企业重塑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增强对企业隐性知识的管理力度,在时空双维度内提升企业对案例知识的组织水平与应用效益,是有效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难点所在,也是目前KM研究相时薄弱的领域.有鉴于此,详细分析了基于案例推理(CBR)技术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思想以及系统工作流程,讨论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引入CBR的两条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企业知识管理CBR系统架构,并对其要素组成、系统结构与工作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隐性知识的转化与共享一直是学术界和应用领域重点研究且难以突破的问题,本文从本体论(Ontology)出发,分析了本体论在隐性知识管理中的作用,建立了基于本体论的企业隐性知识转化与共享系统框架,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陈倩 《情报科学》2004,22(6):715-719
本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模型和知识管理(KM)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基于KM框架的企业神经系统模型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陈倩 《情报科学》2005,23(10):1530-1534
本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模型和知识管理(KM)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基于KM框架的企业神经系统模型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7.
陈倩 《情报科学》2005,23(10):1530-1534
本文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整合模型和知识管理(KM)相关理论的分析,提出了基于KM框架的企业神经系统模型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8.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国内外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冷晓彦 《情报科学》2006,24(6):944-948
隐性知识是创造新知识的重要源泉,从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与特征、测量与获取、对国内外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研究进行述评,能作为一个组织获取竞争优势、持续发展的资源。转化模型、转化障碍、转化方法、转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目前隐性知识管理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加强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中文 《情报杂志》2004,23(5):30-31
隐性知识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隐性知识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知识管理(KM)是一项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工程,核心是知识链管理,而知识管理系统(KMS)主要从技术角度来保证知识管理的实现。在对知识链进行分析探讨的基础上,提出并构建了基于知识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以优化知识链的各个环节及知识链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加速知识的流动和创新,支持知识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普罗米修斯》2012,30(3):241-257
Abstract

Fifty years after the publication of Michael Polanyi's magnum opus, Personal Knowledge, the fash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KM) has helped to institutionalise a redefinition of his distinction between tacit knowledge and explicit knowledge. But KM's redefinition of Polanyi's argument misrepresents his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 of personal tacit ‘knowing’ and overlooks the implications of his faith in metaphysical ‘being’.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Polanyi's original concept of tacit knowledge, together with the consequences of assuming a ‘vertical’ connection between personal knowledge and faith in an unknowable absolute truth. By using faith to protect personal knowledge from the charge of subjectivism, Polanyi precluded the possibility that different people, who interact in different contexts and believe in different things, could develop viable modes of knowing and learning. However, rethinking Polanyi's philosophy with regard to Ernst von Glasersfeld's radical constructivism, which is derived from intersubjectively viable ‘horizontal’ communication, allows the virtues of tacit knowledge to be separated from the complications of metaphysical realism.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分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  宣国良 《情报科学》2005,23(11):1625-1629
企业知识管理要求将诸多的个人知识有机地融合为企业知识,如何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 使知识分享规范化,这个问题已经成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研究 分析,提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分享机制,并阐述了知识分享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13.
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筱蓉  郭吉安 《现代情报》2007,27(4):199-201,195
隐性知识的共享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是重点与难点。本文从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入手。在前人进行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企业隐性知识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列举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企业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剑琳  屠航 《现代情报》2005,25(9):190-192
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探讨了企业显性与隐性知识管理的有关模式,分析了隐性知识的各种流动与转化形式。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因为隐性知识的传播受其难以表达的限制,使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有效地实现.本研究通过时经验类隐性知识的分析,建立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触发模型,讨论了经验类隐性知识传播的特点,提出了一种便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类隐性知识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错位博弈的企业隐性知识流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具有运动形态弥散性和存在形式多样性的特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一个隐显性知识的联系机制,考察了两家企业的知识流最优反应策略性质等.结果表明,企业间的知识流总会存在供需缺口,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重视培育企业的隐性知识流管理能力甚至比引进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模型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隐性知识是技术知识的重要侧面,对于技术追赶中的企业,其隐性知识的吸收能力决定了技术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回顾了有关隐性技术知识的重要理论研究,指出隐性技术知识(TTK)吸收对于企业技术学习的战略意义,并提出了企业隐性技术知识吸收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企业隐性技术知识有三类外部知识来源:科学群体、跨国公司全球网络及区域价值链组织;三类主体以多种管道向当地企业传输TTK,制度环境与技术市场格局影响主体间知识流动管道的选择及其中的TTK流动;企业研发管理等内部因素等决定了外部TTK的吸收能力;研发过程中对外部TTK的整合导致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这一模型的提出为深入研究行业技术学习及企业研发管理战略提供了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