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克仗斗石在日本、朝鲜有着悠久的历史,介绍几幅日本的有关掷石之戏的图画和朝鲜记载的材料,供研究克仗斗石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斗石”游艺民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斗石”作为一种古老民间风俗,至今在有的地方仍然盛行,并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在一定时期曾经风行于世界各地,而且屡禁不止。  相似文献   

3.
2014年4月26日到27日,在浙江德清,“武林斗茶大会第一届德清会”隆重举行.斗茶又重新出现在大众的面前. 在斗诗、斗字、斗禽、斗虫、斗联、斗酒、斗琴、斗歌等诸多“斗”的活动中,最富人文情趣的应该是斗茶.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的东北马鞍山,至今仍存在着一种每年于端午节例行进行械斗性节日民俗。这种由两村相互掷石为戏的传统斗石活动,原本是村庄内部的娱乐活动,但近年来愈演愈烈,已经发展成为械斗性的陋俗。当地许多居民对此并不十分反感,似乎还以此作为"一景儿"来炫耀,津津乐道,一些人乐不得一年一度地“看热闹”。  相似文献   

5.
传说灵璧石曾为轩辕黄帝解石扣响,于是便有乐官伶伦磨砻制 磬,编悬奏演,克谐八音。此后,历代皇室将磬尊为国器,“宫廷庆典及郊庙之乐,咸以钟磬为制”。因此,灵璧石以“泅滨浮磬”之名被载入《尚书·禹贡》篇中,辉煌数千年,享有尊贵而神圣的地位。 灵璧石除了石材可用于制磬外,作为自然形态的观赏石,亦备受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的珍爱。唐代诗人白居易居住符离东林草堂时,将状怪且丑之灵璧石置于中庭,支琴贮酒,傲啸觞咏,如对上宾,传为风流;文学家  相似文献   

6.
杜实 《文化学刊》2012,(4):107-110
个体经济交易是日常生活中平常的现象,在这一场域内,讲价早已成为理所当然的习俗。为研究这一文化事象,笔者借用“场域”概念界定交易时空,从历时性层面追溯讲价习俗的生成,通过讲价习俗的文化透视,进入其共时性层面的博弈分析,最后以讲价行为相沿成习的独特内生力为基础,提出讲价习俗的文化意义,并认为讲价习俗并不会随着“现代性”的渗透消失,而是会以其历史的传承性,立足于民众的集体无意识延续至未来。  相似文献   

7.
王府人家怎样过年 满清宫廷王府过年时,有很多繁琐的礼仪,后逐渐形成了习俗,这些习俗有的与民间相同,如煮腊八粥、贴春联等,有些则为皇家所独有. 据史料记载,清宫过年习俗大体有以下几种: 一、皇帝开笔书福.清朝皇帝开笔书写“福”字,始于康熙爷,到年节时,康熙帝开笔书“福”,赏赐大臣和内值人员.以后逐渐成为定例,并定于每年腊月初一开笔书福.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巴东县水布垭工程坝址附近发现一种奇特的石头。石头形状貌似传说中的飞碟,每个“飞碟石”平均重约20公斤,因其外观恰似两个合在一起的钹,当地人称之为“钹石”。“飞碟石”是1999年底由当地村民修筑公路时  相似文献   

9.
方一:玉米须治疗胆囊炎。药方:玉米须100克。制用法:煎水代茶。每日1剂。效用:清热化湿、利胆排石。用于治疗急性胆管炎、胆囊炎。方二:金钱草治疗胆囊炎。药方:金钱草100克。制用法:煎水代茶。每日1剂。效用:清热化湿、利胆排石。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10.
《文化学刊》2012,(1):20-20
潘晟在《江汉论坛》2011年第8期撰文指出,在利用礼仪、习俗等资料考察边疆地区或以往的“历史空白”区域气候变迁与环境演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要理清礼仪、习俗起源、形成、演化与气候、环境的关联性。这种关联性包括礼仪、习俗中体现气候或环境变迁的指示性内容,即礼仪、习俗中哪些活动确实与气候、环境有关,关联的强弱程度等;它所代表的区域范围,以及区域范围的变化;它的阶段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1.
按中国的习俗,春节家家户户或门或窗,或龛或墙都要贴上大红“福”字。更有的把“福”字头朝下倒贴,取其“福到了”、“福到我家”之意。“福”在甲骨文中是两手捧酒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礼的写照。那么,春节贴福有何蕴意呢?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浦“三月三”如火如荼地举行。 渔港石浦位于东海之滨的象山。早些年,当地政府以渔文化为依托,秉承“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理念,在传统的“三月三”习俗的基础上推出了“三月三,踏沙滩”活动。  相似文献   

13.
经过岁月沉淀后形成的农俗文化是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已成为云南本地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云南普洱地区主要围绕茶山、林地、水稻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最终由茶俗文化、养生文化和稻作文化等共同组成了具有多民族特色的边地文化。基于普洱地区多民族农业习俗的“农俗文化”用二十四节气串联茶俗、养生习俗、稻作习俗、建造筑物习俗、吉祥文化和特色民俗活动6个部分,该课程内容具有民族性、功能性、工艺性和文化性。学生能结合自己的专业继续继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俗文化,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巴东县水布垭工程坝址附近发现一种奇特的石头。石头形状貌似传说中的飞碟,每个“飞碟石”平均重约20公斤,因其外观恰似两个合在一起的钹,当地人称之为“钹石”。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中国、朝鲜等东亚各国,在文化和民俗上共通之处甚多。日本民俗学和中世纪史研究中,近年相当引人注目的“石战戏”。在日本被称为“打印地”或“打石”,  相似文献   

16.
西北师范大学任遂虎先生的文化专著《中国文化导论》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包括“文化的基本概念、特征及规律”、“中国文化的沿革演变的基本线索”、“中华文明的客体与主观条件”、“衣食住行的构成式样及文化意义”、“政治组织的构架与形态”、“习俗礼仪的表现与影响”、“审美情态的特质与方法”、“传统思维的形式与方法”、“价值观念的内容与取向”及“传统文化的剥离与振新”等十章,对传统中国文化进行了总括的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张斌 《生态文化》2010,(3):41-41,47
“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武警新疆阿勒泰森林支队士官贾晓明,虽然普通却又不普通。 他的一句话。引发支队上下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习俗、歌舞为主要内容的“三学”热潮。 他临危不惧,大喝一声:“请大家放下凶器、停止犯罪!不能用民族来划分好人坏人,不论哪个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相似文献   

18.
姚明 《文化交流》2001,(1):50-53
十月金秋,我畅游三峡后来到重庆,按计划在重庆有一整天可以逗留,于是就去了宝顶山。宝顶之游,使我大开眼界。规模宏大、精美绝伦的“大足石刻”令我深深折服。 大足石刻,是星罗棋布地分散于大足县境内的上百处摩崖石刻(窟)造像的总称;其中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即有75处。宝顶山,则是其中最著名、最具典型性的一处。“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约有5万余尊,宝顶一处即有万尊之多。  相似文献   

19.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在它周围有着无数彼此孤立的、靠雪山融水浇灌的绿洲。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沿着这个沙漠南北边缘自然分作两条支线,也就是中道和南道。走过两条“丝绸之路”支线,可以尽享奇特的西域风光,体验各民族不同的习俗。尽管“丝绸之路”是因中国丝绸运往西方而得名,但历史上通过它传输的东西极多。从中国茶叶、瓷器的  相似文献   

20.
“石乐人乐,以石作乐;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善身;石道人道,以石悟道。”苏东坡的名言,仿佛说的是千年后的——我这次宜昌之行,是去看石展,是去寻觅三峡奇石的自然之美,是去拜访奇石美学家来层林先生。是来层林先生促成了这次文化之旅。他在电话那头传来热情的湖北腔:“你们来耍耍!三峡石展,丰富多彩。还带你们到石友家看藏石,有好多好石头。我还为你弄到一块寿星石,我想你会喜欢。还有,你我痴情于石,可以交流一下心得!”是的,宜昌的石头充满诱惑,宜昌的奇石美学家亦充满诱惑。于是我来到宜昌。踏进这片楚文化的发祥地,果然山水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