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学》课程当代部分,除开始的概述外,只选择了六位作家的六篇作品。由于篇幅较少,这里我们拟逐一进行辅导,以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此之前,有几点简短的提示:1.关于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和分期问题。这是同学们学习当代文学必须首先明确的一个问题。中国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虽然台湾文学是其中的一个特殊领域。中国当代文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1949—1966;1966—1976;1976—1991。  相似文献   

2.
《暗示》中关于普通中国人现代性体验发生的记述引人注目,这些记述起到了为中国当代文学叙述领域拓荒的作用。仅此一点,《暗示》对中国当代文学便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应该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个醒目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史上,“当代文学”作为一个“文学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曾被相关研究者使用过.①以1949年共和国的建立为时间起点来看,“当代文学”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始于1956年由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师生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稿》,而它产生的源流最早要追溯到王瑶先生在《中国新文学史稿》中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艺运动》一文.时至今日,我们所通识的“当代文学”概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在时间上特指1949年建国后迄今的所有文学,在空间上涵盖了大陆文学、港澳台文学以及海外华文文学等几个特定区域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当下,世界各国在谈到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时都不期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文科,尤其是文科中的人文学科,强调要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以及“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1]因而,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内涵与审美价值的文学教材编写,在各国备受重视。中国也不例外,以人文学科大类中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为例,仅北京大学就在上世纪90年代编写了《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等几部广具影响的教材。我们对此也深有感受和体会,并基于对研究型大学教学理念以及中…  相似文献   

5.
网络时代,灌输文学史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需求。要改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可以将文学史当做一幅"地图",教师充当"导游",带领学生领略丰富多彩的文学"风景",获得对作家、作品鲜活而独特的感性体验。同时教师不能局限于文学史"地图",而是要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充当作家作品与学生的"中介",用自己的"人生"去激活学生的"人生",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既"为艺术"又"为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的文学,对于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当代文学,由于地域和文化上的相对距离的隔绝,也许我们会觉得很陌生,我们甚至不很清楚在那鄂尔多斯草原的深处,在那绵绵的大青山的脚下,中国当代文学在那里是怎样走出自己曲折历程的。于是,在读到《内蒙古当代文学概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中展示的燕山以北的地域文学概貌,犹如听娓娓的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我们中国总是培养一些只知道考试的机器,一群没有创意的、只懂循规蹈矩的老实人。而中国没有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其最根本原因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有关。这种说法过于偏激,但从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现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  相似文献   

8.
正最初知道卢新华是因为他的短篇小说《伤痕》和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这篇小说命名的"伤痕文学";后来认识卢新华是因为他的长篇小说《紫禁女》,这部长篇带给我的震撼不亚于其短篇《伤痕》;最近见到卢新华是因为我们同时受邀参加2014年南昌大学主办的"首届新移民文学国际研讨会"。在江西九江星子县温泉镇的天沐温泉度假村,我有机会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巴金     
中国当代文学巨匠巴金于10月17 日离开了我们。这是一个穿越了一整个世 纪的生命历程,他留下的不仅仅是《家》和 《随想录》,还有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和对生 活对文学的执著的爱,这是他留给我们的 永远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蒋子龙的小说《乔厂长上任记》和《乔厂长后传》分别发表于一九七九年七月、一九八○年二月.这两篇小说连同它的作者早为读者所交口称赞而蜚声文坛了.时至今天,再来对它们说几句有关的话,难免有点“马后炮”之嫌.然而,我仍然有话要说.我要说的是我们衡量这两篇小说价值的高低和社会作用的大小,不能只看作品本身,也不能单看作品中的一两个人物.我们要把它放在中国当代文学走过的光辉而曲折的三十年艰苦的历程上看;放在社会主义新时期文艺复兴和发展的背景上看.看它为中国当代文学增添了多少光彩.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史,在工业题材的领域中,蒋子龙的这两篇小说犹如奇峰突起,对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作出了可喜的突破,把工业题材的文学创作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在文学如何表现工业题材方面,无论从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创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从制度视角切入、观察文学的变迁与内在问题,是近年来的重要探索,并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洪子诚所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及《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孟繁华与程光炜著《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王本朝著《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1949—1976)》等。而张均2013年于台湾秀威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制度研究(一九四九—一九七六)》(增订版)一书,却不是前人简单的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阅读几种当代文学教材时,发现有这样一个本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即:五十年代初期,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短篇小说《枫》的作者是谷岩呢,还是和谷岩? 在1990年出版的王惠云、苏庆昌等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教程》中,有关论述(见73页)是这样的:“此外,一些反映抗美援朝题材的短篇小说,如巴金的《黄文元同志》、谷岩的《枫》、路翎的《战士的心》、《初雪》等也颇具特色”。同样,在1985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辅导丛书编委会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中(见83页)也说《枫》的作者是谷岩。而在1986年及1990年北京大学出  相似文献   

13.
这些年,有多少人在研究萧红,不道知;有多少文字在谈论萧红,也不知道。只知道,要找一本萧红的作品,必须费尽周折;只知道,萧红的名字对今天的青少年,是那般陌生。因此,读到张微一的散文《因此想念萧红》(见今年第一期《中国校园文学》),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实践,为提高《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质量,在此主要从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合理设置课程、分专业设计教案、灵活处理教材,提高人文素养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进行了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15.
李帆  林泉 《留学生》2011,(12):8-14
我们都知道,电影《卧虎藏龙》是一个中国故事,却由好莱坞制作;动画《花木兰》也是一个中国故事,却是迪斯尼拍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红旗谱》、《青春之歌》、《山乡巨变》和《创业史》为例来探讨当代文学的版本问题。在认真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作者认为:不论从思想还是艺术上看,四部作品的修改版均比初版本逊色,有的可以说是失败。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值得探究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它从版本的角度揭示了当代文学的某些特质和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电大当代文学的教材改革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按中央电大有关要求,我们对重庆地区普通高校《中国当代文学》的教学状况和特点作了调查(有些高校的当代文学教师本身就是电大当代文学课程的兼职教师,这就给我们的调查和比较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调查结果表明,重庆普通高校的当代文学教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研究状况是比较相宜的,而电大当代文学的教学不仅落后于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研究,而且也落后于普通高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18.
肖军事件──研究极左文艺思潮的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了四十多年的不寻常历程。和新中国的其他事业一样,四十多年来,她取得过伟大的成绩;也曾出现过一定的失误。尤其是在文革以前的将近三十年间,我们曾不间断地开展文艺大批判运动,严重挫伤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消极影响。这使这段时期(尤其是在文革中)的当代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部文艺大批判的历史。本着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精神,站在今天时代和学术的高度,审视我们在文艺大批判中走过的弯路,总结当代文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当代文学研究者,我一向是不敢染指红学的.因为我知道那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位列于中国四大显学之首.以我的古典功底,是很容易闹出相声大师所描述的那种由“既生瑜何生亮”而推演出“诸葛亮的母亲姓‘何’,周瑜的母亲姓‘既’”那类“歪批《三国》式的笑话来的——尽管我一直神往着自己能成为一只既能“弄”古典,又能搞当代的“两栖动物”,像我一向崇拜的某位著名学者那样.不过,由于在讲述当代文学的过程中,实在无法绕过像“对《红  相似文献   

20.
2012年5月26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和全国中语会联袂主办的首届教师文学表彰奖颁奖典礼暨全国教师文学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吴思敬,全国中语会理事长苏立康,著名作家庄之明,著名诗人林莽,著名诗人金波,著名作家毛志成,校园文学委员会副会长章景曙,《文艺报》副总编胡军,中国作家网主编、《文艺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