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世界工业化国家和其它国家高等教育经费的诸种筹措渠道进行了介绍和简要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合于我国实际的高等教育经费的筹措方式 :高校创收 ;接受校友和企事业单位的捐赠 ;招收留学生 ;收取学费 ;利用信贷资金 ;争取国际教育资助 ;学生贷款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美国高等学校经费筹措模式,认为美国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主要经验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经费来源,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鼓励高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展开竞争,提高了高校对社会的适应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使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监督机制;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元化资金资助有助于协调政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经费的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筹措教育资金,包括接受财政拨款,学生缴费,发展高校有偿服务、校办企业的创收,利用信贷资金,私人、社会团体、企业的捐赠以及招收留学生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凸显。文章主要考察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提出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6.
华灵燕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6):27-31
本文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民办高等教育经费筹措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从政府和民办高校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经验及我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完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12)
美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的主要经验是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经费来源,增强了高校对经费困难的承受能力;鼓励高校在筹集办学经费中展开竞争,提高了高校对社会的适应性,为学校的发展增添活力;使资助者参与经费使用的决策过程,是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监督机制;多种渠道、多种形武、多元化资金资助有助子协调政府、企业及社会等方面同高等学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如何最大限度地筹集办学资金,如何使有限的资金得到最合理的运用并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是当今世界著名大学共同关注的焦点。研究与借鉴世界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的经费筹集模式及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随着国人教育意识的增强与大学的不断扩招,政府拨款已很难完全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积极找寻其他融资渠道已迫在眉睫。同时,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也为高校融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文章以美国大学的融资管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融资渠道和基金管理的研究,以期为我国高校的融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国际高等教育融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美国、英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高等教育大国的融资途径与政策来看,各国高等教育融资既各具特色,又呈现出一些共同趋势与规律:除继续坚持以财政经费为主要来源外,各国还通过高校自筹、教育金融和社会捐赠等多种渠道进行融资。公立和私立高校的非财政性经费来源都并不纯粹依赖于学杂费的收取,而是更注重发挥高校优势增加对外销售与服务收入,以及利用资本市场与多种金融手段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4.
15.
贷款融资在高等教育融资体制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昌凰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8(1):43-4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过去单纯依赖财政拨款到现在形成投资主体出多元化,由此引起的“银校合作”热潮,成为经济的热点。但是,高校怎样与银行合作,仍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产权经济学的观点出发,认为我国教育产品的多重产权属性,决定了教育投资体制中存在着不完全市场化性质。从而提出当前“银校”合作中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6.
面对经济危机给公立高校造成的经费困境,美国联邦政府积极调整高等教育财政政策,通过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改进高校学生财政资助政策、加大对高校基础科研和科技创新的经费拨款、推动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两年制学院发展等措施,美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着手制定"十二五"教育规划的过程中,我国的高等教育财政政策应借鉴"他山之石",作出战略性、前瞻性的部署。 相似文献
17.
18.
20世纪德国高等教育改革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29(3):23-26
洪堡传统是德国高等教育的基石,其基本的理念是学术修养与精英教育。但是这一传统在面临新的情况时出现了种种问题,在恪守传统与寻求变革之间,德国人试图找出可以平衡二者的方法,即在精英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寻求妥协。当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着诸多弊病,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当明确的是,大学教育应偏重于精英化即培养大师,还是应当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即为劳动力市场培养具备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大学既未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师,也没能训练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职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德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经历过与我们同样的问题,因此研究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必定能够为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业教育的本质与逻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创业教育是指在高校中实施的、旨在培养学生现在或未来开拓事业所需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其本质是培养人。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必须要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发展的人为逻辑终点,而要实现从起点到终点的转变,则需要在高校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框架内,不断强化对学生开拓性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高校图书馆资源与公民终身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艳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143-145
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它拥有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在公民必须进行终身教育的知识经济时代,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逐步实现公民教育终身化,既必要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