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的社会行为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一经形成 ,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 ;道德行为习惯会使人在新情境中产生道德行为的迁移。所以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玉不琢 ,不成器。人不学 ,不成才。”这些思想人人都明白 ,它强调的是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 :干国、越国、夷族、貉族的人 ,刚生下来的时候 ,他们的啼哭声音都是一样的 ,等他们长大后 ,其风俗习惯却各不相同 ,是什…  相似文献   

2.
范玉柱 《中国教师》2010,(Z1):390-390
<正>学习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是一个人由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提高他们的综合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显得更为重要。同学们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以及各种行为的养成时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不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不加强养成教育工作,学生就不能健康成长。我们知道,人的道德行为有三个层次。最低层是不自觉的行为,它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来规范;第二层是自觉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来优化;最高层是自动行为,它既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形成了习惯。养成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的道德行为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我校在十…  相似文献   

4.
习惯是一个人在生活中逐渐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或反应趋势。良好的习惯养成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人生各方面能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学习习惯的养成应该始于学生进入学习生活初始的低年级,始于平日点滴积累,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模仿、练习而养成的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陈红霞 《考试周刊》2015,(19):60-61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句话就告诉我们,凡事之初若养成一种习惯,就会像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样自然。什么样的习惯养成什么样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好的习惯能成就一个人,不良的习惯能够毁掉一个人。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它便能凭借人的生理记忆,使人在做出某种行为时很容易、很自然地发挥它的作用。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  相似文献   

7.
<正>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做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培养优良素质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小学阶段是各种习惯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尤其是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习  相似文献   

8.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性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一定的行为,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就形成一定的习惯,而且表现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问题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显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的道德养成是一个从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有序排列,并在道德实践中逐渐使之成为习惯的发展过程,它受到道德层次的影响。探讨道德形成序列和道德层次对大学生道德养成的影响,分析大学生道德认知没能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原因,对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一、道德养成,立业所基 大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养成一种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终身享受它的利息。”一个人一旦养成一个好习惯,终身受益,反之则终身受害。曾有一留学德国的高材生,凭着他优异的成绩毕业时完全可以轻松地在德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然而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  相似文献   

11.
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无意识心理是少年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原因。少年学生的无意识心理具有鲜明的二重性 ,对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存在积极的和消极的影响。应当不断开发和利用无意识心理中的积极因素 ,抑制和改造其消极因素 ,使少年学生的道德习惯既有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的积淀 ,又富有新鲜的时代内容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所谓养成教育 ,就是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性教育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行为是思想的外在表现 ,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客观反映 ;一定的行为 ,连续不断地在一个人身上进行 ,就形成一定的习惯 ,而且表现一个人的品格。行为习惯的养成 ,在人的一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中小学阶段是培养行为习惯非常关键的时期。因此 ,中小学德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问题在迈入21世纪的今天 ,显得更加突出。一、现实与未来呼唤养成教育人类社会即将跨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高科技、信息将会给人…  相似文献   

13.
史丽 《成才之路》2011,(12):73-73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结果,养成良好的习惯是行为的最高层次。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的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在重复出现而又规律的刺激下形成的。小学生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更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相似文献   

14.
<正>陈鹤琴先生提出"我们主张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也指出:"要从生活习惯、规则意识、学习能力、情感与自我意识、审美情趣等方面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重要表现,它对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的意志品质有重大意义,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对于一个人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是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导到道德破产的地步。”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需要、道德倾向联系的自动化的行为,它是一个人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对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冷冉先生的"阶段连续德育体系说",提出"行为式"德育工作策略,从学生道德行为表现的"逆向"入手,经过对正面道德行为进行弘扬和对反面道德行为进行评析、纠正,达到正向道德行为的标准,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意识,完善道德行为,养成优良道德习惯。"行为式"德育通过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三个途径,按照纠偏、扬正的流程,递进链接,整体联动,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体育的兴趣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使其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正>没有德育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教育,教育必须以德先行,而德育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即个人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的习惯方式。小学生的品德是需要经过长期自觉的练习和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道德品质。学校育人的最高目标是培养有德性的人,这里的德性包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认同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开阔的国际视野。这些目标需要依托富有实效性、创新性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浸润,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幼儿阶段是人之初始,一切都正是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可塑性强,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一教育时机,会使孩子终生受益。教育实践表明,3到6岁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幼儿园教育担负着重要责任,应从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来给予儿童引导,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20.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人行为的基础。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人的习惯如何,决定他一生的成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也用不尽。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陶行知先生在总结前人经验和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对其今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