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创造性地"用"教材的前提一提到教材,人们总是将它与学校教育联系在一起,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即是教材的全部。事实上,教材并不局限于教科书,而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材是教学理念的文本体现,是师生对话的"话题"、一个引子,是学科内容的全面、稳定、序列、准确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包括教科书本身通常我们提到教材,想到的就是教科书,认为教材就是教科书,教科书就是教材,其实不然。首先我们认为教材包括教科书本身,教科书只是教材的一部分,不能把教材和教科书等同起来。《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使用教科书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教科书只是课程资源之一,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已引起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发生很大的变化,英语课堂教学必然也会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应下彻底翻新。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除教科书  相似文献   

3.
日本教科书制度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妍梅 《教育科学》2003,19(1):32-34
21世纪初是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崭新阶段,伴随着改革的深入,教材多样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教材多样化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多样优秀教材并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教科书制度,以保证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教科书出版、发行、选用等环节的规范化。本文通过研究日本教科书制度,为我国建立科学、有效的教科书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广义的语文教材不仅限于教科书,还可以扩大为课内辅助读物,比如教师教学用书、学生学习手册、挂图、年表、录音教材和计算机软件等。狭义的语文教材专指教科书。本文探讨的语文教材即狭义理解的语文教科书。吕叔湘先生在《编写试验教材的一些考虑》一文中说到:编写这套试验教材,考虑了几个问题:1.目的  相似文献   

5.
教科书和教材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基本的用语,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科书和教材存在着误读现象。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默认为教科书,将教科书等同于教材。值得注意的是教科书和教材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教材与教科书不能直接划等号。教材的概念不是封闭的,教材的概念而应是具有“弹性”和“开放性”的。  相似文献   

6.
李娟 《中学教育》2009,(7):55-57,54
清末新学制的颁布促进了中学教科书的编译,形成官、私分编教科书的局面。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民间出版机构编译的中学教科书,注重编写的科学性、体例的创新性、内容的进步性,成为新式中学教科书的范本,并受到清政府的审定。我国当今的基础教育改革,改革教材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实行国家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和对中小学教材审定制,这与清末民间教科书的编译与审定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回响与印证。  相似文献   

7.
过去,人们通常把教材与教科书等同起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不能只通过一本教科书来获取知识,他们的知识来源应该是多渠道的。在国外,有的国家提出教材综合体的主张,希望通过教材综合体,促进学生对教科书内容的理解,更多地获得学科的有关知识。这种教材综合体,实际就是教材系列化。它主要包括教科书、乡土教材、课外读物、教学参考书、教学地图、图表、模型、地图册、填图册、幻灯片、录音带、录像带、电  相似文献   

8.
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后,一个很大的变化是“一标多本”。有专家评论说:“与上一轮教材相比,新历史教科书和其他教材建设发生了许多有积极意义的变化。……教科书的外在面貌焕然一新……形成教材的多样化、系列化与立体化局面。”教科书的多样化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内容差别较大的问题。中学历史课程的特点之一是认知目标明确,即必须体现历史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编写写作教材,保证写作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这是国外写作教学的一种趋势.写作教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阅读教材合编于教科书中,一种是单独编写的。日本的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合编于国语教科书中.日本的中  相似文献   

10.
石鸥  陈静 《湖南教育》2008,(7):8-10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都是不分科的。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百家姓”“千字文”均是文史哲合而一体。最早按国文、历史、修身、地理等分科编写教科书的当属文明书局,它的《蒙学教科书》系列是我国最早的分科教科书,其语文教材是最早分科设学的语文类教科书,比商务印书馆的《最新教科书》还早了一年,开创了近代语文教科书发展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1.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教材使用理念: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科书只是师生对话的范例和中介。虽然这种价值取向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教科书”仍有很大市场,一些教师对教科书的讲授依然乐此不疲。一、现状摹写素质教育是基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结构通常被视为由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构成。对于教材,最普遍的广义的界定是,它包括了教师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而教科书则是具有代表性的教材。在现代教学论中每每强调的"不是教教材(教科书),而是用教材(教科书)教"这一论断,言简意赅地表达了教材的性质。这就是说,"教材"意味着,教教材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不过是旨在达成某种教育目的的手段或媒体。因此对这个手段或媒体资源要充分挖掘,要让教材  相似文献   

13.
说起教材,人们都不陌生,因为凡是上过学的,都使用过它.教材,又称课本、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用书.统编教材,也称"部编教材""通用教材",旧称"国定教科书""统一教科书",指的是在国家课程标准指导下,由政府统一组织编写和审定、全国统一出版和使用的教材.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材基本上实行的是"一纲一本、统编通用"的全国集中统一制度.  相似文献   

14.
变化中的“教科书观念”——“教科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考察教科书的缘起,教科书编辑中教材选择与组织的原则、教科书行政的不同选择、教科书的局限性。着重说明的是历史上教科书随"教材"观念的变化而发生,如今教科书的性质与功能也将随着"教材"观念进一步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发展很快,涌现了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拟对我国清末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和发展进行专门研究,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当前小学语文教科书的改革和编写提供一些历史启示。一、清末自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三个阶段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加剧。清王朝为维护其统治,不得不进行教育改革。在教材的编写上,表现为大量翻译西方教科书,理科教材大规模介绍西方科技知识,文科教材却因循保守,大多还是祖宗典籍。同时,引用的西方教科书毕竟与中国文化不是一个源头,要根本发展中国的普通教育,关键还得靠自己的教科书。因此许多有志…  相似文献   

16.
常云平  杨发 《宁夏教育》2006,(11):39-39
新课程的大教材观认为:教材是指具有一定特定结构、可供学生和教师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发展的一种媒体。它包括教科书(含电子教科书)、教学挂图、图册以及与教科书配套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教学参考信息、教学辅导信息等。由此看来,“大教材”的外延已经远远超出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科书了。  相似文献   

17.
母语教科书的文化构成是当前教材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与难点。本文提供了考察母语教科书文化构成的四个视角:一是母语教科书中的语言文字文化,二是母语教科书选文的文化价值,三是母语教科书编制的理论基础,四是母语教科书编制的技术形态。  相似文献   

18.
构建中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是应对课程教材改革全球化挑战的需要,是推进新时代教材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信息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需要。当前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构建还存在如下问题:教材一体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整体规划有待加强,教材治理现代化建设中教科书话语体系面临转化困境,课程教材改革中教科书话语权尚须提升。新时代我国教科书话语体系构建的实现路径为: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系统构建;促进教科书话语体系的有机转化,形成话语优势;提升话语能力,全方位增强教科书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以来出现一标多本教科书,但是在现实的调查中发现教科书使用存在误区。反思我国教材演变中透露中的教材理念编制的逐步转向,迫使我们的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关注教材变化和提升教师的教科书的素养,对于推进课程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教科书和历史教学 在没有谈到本文要论述的问题以前,需要搞清楚的一个概念是“教材”。过去通常都把教材同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等同起来,看成一样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看法越来越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