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鹏 《新闻采编》2007,(1):47-47
国内各地方电视台,基本每台都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的“综合新闻”,但是,许多观众仍有当地新闻看地方台,国际新闻看中央台的习惯。2006年初,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进行了改组,由原来的纯民生新闻改为综合国内外、视野开阔的综合新闻,《晚间新闻》原来定位是浏览当天大事,深入分析点评有挖掘性的新闻事件。但由于北京电视台一直没有一档综合国内外新闻事件的综合新闻,新闻中心研究后决定,对晚间新闻进行全面改版。改版后,《晚间新闻报道》已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收视群,从纯民生新闻改版为兼顾国内外新闻的全新栏目。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的顺利改版,为其他地方台办好综合新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刘天鹏 《今传媒》2004,(4):34-36
应该说,经过几年的实践,全国以“说新闻”为主要播讲方式的电视新闻节目都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其中尤以北京台《晚间新闻报道》、湖南台《晚间新闻》以及江苏台《南京零距离》为代表。这些节目大都将镜头对;隹百姓生活,以平民化的视角,朴素的人本理念和广大电视观众平等地交流。这些节目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拒绝了以往电视节目贵族化的倾向,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身边的事,  相似文献   

3.
徐剑  柳松 《声屏世界》2005,(2):28-28
卫视晚间新闻大多定位在社会新闻的范畴,从江西卫视过去的《今晚报道》到目前的《新闻夜航》都是如此。经过多年的社会新闻采制.笔产生了这样一个感觉:有必要对社会新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进行重新界定,解决了这个问题,《晚间新闻》的定位也就明确了。  相似文献   

4.
刘梦 《新闻窗》2014,(5):52-52
一、关于电视晚间新闻晚间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生活,具备很强的服务性,可以为观众解决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难题;第二,报道内容大多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第三,各地晚间新闻逐渐呈现本地化趋势,其报道内容会凸显地方化特点;第四,节目编排的方式更加自由,可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变化。总的来说,电视晚间新闻主要报道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对时政方面的内容涉及比较少,这样更体现出地方化特点和更具真实性。本文拟以《东方夜新闻》为例,对电视晚间新闻的创新魅力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吕艳 《声屏世界》2004,(11):27-28
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自1998年11月2日改版以来,定位于新闻性、社会性、贴近性、趣味性和服务性,以社会新闻为内容,因其幽默、机智的风格深受人们赞赏。然而,在一度辉煌之后的今天,我们看到湖南卫视《晚间新闻》出现了一些影响新闻价值的问题。笔者就3月8日至3月19日这10天中《晚间新闻》的时效性问题拟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闻导刊》2005,(5):33-33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7.
吴静 《新闻与写作》2005,(10):18-18
平民化的人物报道是把焦点指向老百姓.立足平民、报道平民、服务平民的人物新闻.这种报道方式凭着丰满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生动的新闻故事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它是对传统报道方式的探索和发展.对报道领域与题材的开拓.由此也引发了许多新观念和新技巧。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主要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题材的报道。从狭义上说它就是以老百姓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进行现场采访以及调查,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报道出去。从广义上说它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其内容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信息这些相关新闻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体裁。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民生、民意、民情等三个方面,这会更好地亲近百姓的生  相似文献   

9.
《晚间新闻》是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开办时间长、影响力巨大的新闻类王牌栏目之一,长期以来,在舆论引导、信息传播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及时、准确、权威的报道在观众中有口皆碑,极大地满足了观众对新闻的需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新闻格局的转变,特别是在频道专业化浪潮的)中击下,《晚间新闻》内容单一、结构老化、多年一贯制的传统定位正逐步受到挑战,由此带来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以其快捷民本的风格受到老百姓的普遍喜爱.电视民生新闻要想持续发展,其编导在坚守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还应在节目的编排方式,加强深度报道,突出地域特色等诸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于冰 《新闻知识》2001,(8):14-15
从事新闻工作一段时间的人,大概没有谁敢说没采访过会议的。单是经济方面的会议就有什么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博览会及某一具体部门的行业会议等。采访会议的记者都知道,会议报道既好写,也难写。说好写,是指一般开会的部门或组委会的秘书处大都会给参加会的新闻单位发通稿,或者即使没有通稿,也会发些相关资料,记者要想偷懒,东抄抄西凑凑也能交差。说难写,是指会议报道要想出彩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为什么呢?去的新闻单位多,新闻资源(会议资料、有关人员讲话等)共享,题材上的优势大家都没有,你要不想出些出奇制胜的点子,…  相似文献   

12.
编导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民生新闻近年来普遍受到老百姓的喜爱。电视民生新闻要想持续发展,其编导应坚守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注重结尾点评,加强深度报道,突出地域特色,发挥说新闻带来的播报优势。同时,注意并解决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发展中出现的琐碎与媚俗、受众定位的模糊与泛化、风格趋于僵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个城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某些热播电视连续剧,这是因为社会新闻是以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趣闻轶事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闻,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手段,记录着丰富多彩的社会人生,新鲜、通俗、有趣。而它在家庭故事、人伦道德、人生祸福方面的报道,更是引起了市民的广泛关注。然而,在社会新闻迅猛发展的同时,社会上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和情绪无形中也被带入社会新闻节目里,如果习焉不察,它又会反作用于社会心理,妨碍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进程。关于这点,在社会新闻对女性题材的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黑龙江电视台《新闻夜航》等节目播出的大量社会新闻中,其标题制作的简短通俗和清新明快的风格,常常使观众耳目一新,可谓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下面,笔者就湖南电视台《晚间新闻》和伊春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一些标题,对如何提高电视新闻标题的审美价值问题进行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民生新闻很火,也成了新闻节目的一种常态,什么才是老百姓最关心的、最喜欢看的呢?增加信息量还要从选题做起。一、新闻题材的选择1.选题的方向说到新闻题材,它好像是一道食材,只有食材选好了,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所以,选择什么样的新闻题材是至关重要的,要从客观事实出发,选择信息量大的题  相似文献   

16.
郁金红 《视听界》2005,(5):49-49
1998年11月,北京电视台的晚间23:00推出一档新闻节目《晚间新闻报道》,收视率节节攀升。节目主播的出色表现,是节目一举成名的重要原因。《晚间新闻报道》从节目策划初期就确定了“主编主播”的节目样式,即类似于西方媒体的“主持人中心制”,主播本身就是该节目的主编,她对当天记者采写的新闻按传播规律和自己个性进行串联和衔接,并有权对当天的新闻进行取舍。一般说来,实行“主编主播制”的节目,主播的个人魅力与风格同整个节目的风格是“水乳交融”的,消除了传统播音的“转述”对新闻传播的弱化。我国从最初提出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这一概…  相似文献   

17.
向永东 《新闻窗》2005,(5):25-26
近年来,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的核心报刊《贵州日报》在策划采写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集中优势实力,在加强新闻宏观策划、强化新闻题材创新和延伸新闻采访点、辐射新闻影响力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充分显现出了大报的风格——准确、稳健、生动,服从和服务于全省工作大局。  相似文献   

18.
我看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青年记者》2004,(5):49-49
民生新闻,由于内容关系到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的多是老百姓平常日子里的身边事,所以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对这一社会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下面我想从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民生新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白东亚 《青年记者》2013,(20):126-127
联播新闻与贴近性强、平民化的晚间新闻相比,会给观众生、冷、硬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只有大胆创新,改变联播新闻生、冷、硬的刻板印象,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1.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能否写好,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在众多的会议材料中筛选出最新鲜、政府和老百姓都普遍关心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同时,要打破传统写作模式,把人们  相似文献   

20.
怎样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抓新闻,对于报道员来说,是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一、善于动脑,增强对新闻的认识和判断的敏锐性。勤于动脑,对于及时、敏锐地发现新闻线索至关重要。动脑,就是想。作为报道员,想什么呢?一是想全局的形势。如一段时间内党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等。二是想本部门本单位的情况。在全军这个大布局中,记者或报道员所在单位所处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所具有的影响和特色等。三是想报道形势。同样报道思想报道题材报道体裁所宣传的程度、规模,下一步的发展和趋势等。想,就是把大思想、大题材、大背景与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