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镇是清代甘肃临洮著名诗人,在诗歌、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吴镇出仕以后曾在山东、湖北等地为官,为官清廉,刚直不阿,后返回故乡。他一生书写了大量歌颂家乡的诗作,以《我忆临洮好》组诗而闻名,其作品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爱恋。  相似文献   

2.
吴镇为清代中期陇右著名诗人,其诗多为人所称道,但其文常常被后世忽视。杨芳灿、姚颐、张世法等人在吴镇生前就对其文多称赏,可惜至今尚未有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吴镇散文进行初步探讨.以展现吴镇散文的多方面成就。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初,150名临洮女兵从家乡出发,行程近万里,来到新疆喀什参加开发建设.她们是共和国首批西征女兵,也是惟一一批徒步进疆的女兵.  相似文献   

4.
花儿是一种传统民歌,流传于祖国的大西北(主要是青海、甘肃、宁夏),分散在回、撒拉、东乡、土、藏、汉等民族之中。它的地域之广、民族之多是我国民间音乐形式中所罕见的。清代甘肃临洮县诗人吴镇(生于1721年,卒于1797年)的诗作《我忆临洮好》十首的第九首有“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之句,可见,花儿在约二百多年前就已经是一种流传广泛、独具特色的民间歌曲了。 花儿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广阔,使得花儿音乐在集我国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又呈现出色彩斑烂的绚丽色彩。  相似文献   

5.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6.
《河西学院学报》2015,(6):94-97
元代画家吴镇画《墨菜图》并题诗,通过鉴赏分析题诗,可知吴镇心安性定,清贫自守。历代士人的题诗,也丰富了《墨菜图》的内涵。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义门吴氏谱》,经学者考证,认为吴镇出身于富庶家族,但据吴镇诗画,吴镇是一生过着清贫的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陇右诗人吴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但其早期诗集《玉芝亭诗草》流传较少,学者多未寓目,相关文献亦未著录。本文通过对《玉芝亭诗草》及《松花庵全集》、《洮阳诗集》的比较研究,详细论述了《玉芝亭诗草》的内容及吴镇早年的诗学成就,并辑补了吴镇佚诗若干首。《洮阳诗集》的编选者将吴镇部分侠诗羼入其祖父和父亲名下,本文亦进行了一一辨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吴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吴镇与袁枚     
吴镇是清代甘肃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曾得到当时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袁枚的赞赏,被采入《随园诗话》。尔后,袁枚又为吴镇诗文集《松花庵全集》作序,进一步对吴诗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评价。不仅如此,吴镇与袁枚个人交往亦十分密切。他们虽然一在西北,一在江南,相距万里之遥,终生不曾晤面,然书信往还,推心置腹,互道倾慕,乃至赠诗唱和,交谊甚密。笔者以为,这段文字之交,不能仅视为一般的文坛佳话,它对正确认识和评价吴镇,研究甘肃文化史,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吴镇是清代中期陇右著名诗人 ,其诗学理论有许多真知灼见 ,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吴镇论诗主张“性灵” ,也强调学问的重要性 ;他还受到“格调说”的影响 ,坚持“风雅”的诗教原则。更为重要的是 ,吴镇还继承司马迁、欧阳修等人“发愤著书”、“诗穷而后工”的思想 ,提出“穷乃工诗”的观点 ,同情下层文士 ,反对庙堂文人左右诗坛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乾嘉关陇著名作家吴镇对女性群体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非常关注,在诗歌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女性群体形象。通过这些形象,吴镇揭示了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地位,对她们的遭遇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同时也极力展现出传统女性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1.
乡愁是雷平阳诗歌的一个重要主张,诗人的乡愁既饱含着对云南、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又有着城市化进程带给诗人的乡愁。带有功利色彩的乡愁主张成为雷平阳诗歌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才调集》所录元稹艳诗,学界多以其为元稹早日恋人而作,此论与元生平经历多有矛盾之处,不可一概而论。依据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所考元稹与莺莺、韦丛等女子交往之事迹,认为在《才调集》中所录元稹艳诗中《春别》、《离思》(五首)、《桐花落》、《梦昔时》、《暮秋》、《樱桃花》、《桃花》、《白衣裳》(二首)、《蔷薇架》、《忆事》等共十五首皆应为韦丛而作。  相似文献   

13.
郑珍有丰沛诗才与渊博学识。他的山水诗多写雄奇瑰丽的川、滇、黔山川风光,表现真切,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与浓郁的生活气息,既表现大自然的气象、神采、风姿,也传达他的性情品格、理想志趣以及他对宇宙人生的感悟与冥思,更蕴含着他忧时伤世、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他的山水诗擅长白描,又富于想像与幻想,构思奇巧,章法曲折跌宕,能熔写境与造境、平易与奇奥于一炉。他写故里遵义的诗,兼绘山水与田园,简净空灵,淡中寓浓,情味深长。郑珍是中国古代山水诗的巨擘。  相似文献   

14.
宋晓杰的诗歌并不执泥于女性意识的呈现,而是热衰于体会日常生活所蕴含的诗意。、她的作品体现出独特的“中年心态”,特别关注对命运的想象和书写,诗行当中洋溢着对亲人、对故乡的热爱,宋晓杰的诗开掘了连通艺术和日常生活的新路径,回应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诗歌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当代世俗生活进入诗歌的一种方式,展现了传统写作资源、习惯完成时代转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丘荷公是著名民国诗人、“南社”成员,与柳亚子、丘逢甲交往密切。评述了丘荷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赞颂他爱乡、爱民、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近代诗人郑珍,终其一生写下了九百多首诗歌,其中亲情诗约占四分之一,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这些抒写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父慈子孝等人伦亲情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诗人至孝的品性与责任感,是为儒家“仁爱”典范.  相似文献   

17.
朱铭盘在《桂之华轩诗集》中倾诉了深沉的忧思悲慨,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黎民苍生的悲悯,对行伍中种种黑暗的愤慨,对怀抱不得施展的满腔愤懑,对故乡风土人物的深切感情。明明是触兴而发,却被当时一些人指为“发语愤激”。他的诗歌“泽古甚深”,典型地体现出“学人之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诗歌以其特有的奇思妙喻受到世人的喜爱。文章拟以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解读邓恩的爱情诗歌,认为正是陌生化技巧的运用使邓恩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婉约也东坡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者,对词进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建立了“新天下耳目”的豪放派。虽然苏轼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而豪放却不是苏词的主流风格。苏轼词婉约风格也很突出,他的传统题材的词作,既吸收了婉约派词人抒情的真挚和细腻,又显示了深沉、淳厚的自家面目。  相似文献   

20.
周瑜是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军政人物,他为辅佐孙吴集团创立江东基业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周瑜故里究竟在哪里一直为史学界所重视。基于对周瑜的家族族望地、出生地“舒县”的历史沿革和周瑜墓的考证,以及近年来《庐江周氏宗谱》的发现,尤其是最近庐江对汉代大城坂遗址的初步勘察,进一步证明周瑜故里在今天的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