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2.
课堂互动的教育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教育公平体现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类型。课堂互动中的教育不公平具体体现在:因学生学业成就水平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因学生性别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因学生职务或地位不同而造成的差异;因学生所处的空间不同而造成的差异。优化课堂互动,教育者应通过学习现代学习理论,从树立“互主体意识”、增加互动频率与效率、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等方面做起,全面实现课堂中的教育公平,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3.
“和谐学校”,是教育和谐的具体体现,它直接表征着教育和谐及其实现度。创建“和谐学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提高学校软实力的必然要求。要构建“和谐学校”,必须“依法治校”;实行“人本管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干群关系以及融洽的学校一家庭一社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浅谈如何构建高校体育和谐课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规律的具体体现.民主、自由、合作、进取的体育“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最基本的途径,而构建高校体育和谐课堂更是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5.
课堂和谐:教育和谐的微观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追求和谐、消除冲突,这是一切社会的美好愿望。随着建构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人们开始从不同的领域和立场出发来探讨如何建构的问题,并且得出如下结论: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就业是和谐社会的根本;分配是和谐社会的源泉;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安全网等。既然教育是和谐社会的基础,那么教育自身也应该和谐。而教育的和谐在微观领域的主要体现就是课堂的和谐。一个课堂的和谐性主要体现在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  相似文献   

6.
“教育公平是最重要的公平。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做到每个人的起点公平,所以教育公平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也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首先应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体现在课堂教育实践中则为课堂教育公平。课堂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最基础的环节。然而目前,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因种种原因导致课堂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学校还相当严重。排斥“后进生”、排斥贫困生、排斥与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行为不协调的学生等不公平的教育现象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或妨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推动作用。课堂公平则体现着教育公平中的过程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和微观层面的落实,对建设公平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公平的课堂,需要教育工作者树立公平意识、彰显民主精神,提升职业修养、克服"教权"腐败、变革教学组织形式、公正评价每一位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8.
从教学实践出发,对思想政治课“和谐教育”提出新思考:树立和谐教育理念,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和谐教育的前提;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和谐教育的基础;实现课堂教学“四化”,是实现思想政治课和谐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打造“和谐教育”,创建“和谐课堂”成为全面实施“和谐教育”的重要保证。本文在阐述建构和谐课堂的意义基础上,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和实现民主、平等的教学过程三方面提出了建构和谐课堂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大学本科课堂进行考察发现,和谐课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的途径,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和谐课堂建设的核心是调整课堂内外的各种关系,使课堂成为一个“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生态系统。构建和谐课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育要素之间的协调、和谐、有序和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课程总是以一种“作为事实的课程”出现.对于数学教育来说,“作为事实的课程”显示出明显的局限性:追求知识的逻辑性、注重知识的传递性、强调知识的抽象性.而“作为实践的课程”可以让学生体验思维的历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促进学生运用数学联系实际等优势.在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程问题需要从实践的观点来处理,倡导“作为实践的课程”.  相似文献   

12.
"做"百叶窗     
《初中生》2009,(27)
  相似文献   

13.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化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它主要研究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理论、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然而由于其内容饱满,且学习课时有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难以真正把握整个《自动控制原理》的知识体系。基于该问题,本文提出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与"浅入深出"的复合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这种复合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和文艺学展开了对文革时期人性禁锢的批判性反思,个体生命意识开始走向历史的前台;90年代以后的个性发展在经历了群体意识的退场之后则再度走向了从解放到迷失的自我异化之途,演绎出了苏醒-发展-迷失的文化/审美逻辑。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含义;分析说明了为什么既要“依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及怎样“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6.
张达明 《高中生》2011,(10):12-13
2011年高考的大幕已经落下,作为语文改革试验田的语言运用题,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出现了许多有特色的试题。下面择要进行分析,以期对2012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作为20世纪一代史学大师,陈寅恪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毕其一生的“治学”和“教学”两个方面。有关陈寅恪的“治学”成果,海内外学人探讨已多,论述甚详;而对其耕耘教坛,数十年如一日执教高校课堂的“教学”活动状况,则研究相对薄弱,专文论述尚不多见。本文从现存陈寅恪的来往信函、朋友与学生的回忆等资料入手,围绕教学经历、教学态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风范等内容试作探讨。陈寅恪早年游学日本欧美多所著名大学,1925年归国,次年进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开始了艰辛的大学执教生涯,至1969年去世。这43年的教学活动,可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中"为将之道"所包含的素质教育的深刻内涵,昭示着它们与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做人之本"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故将素质教育寓于每一门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失为一种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Ethnic minority education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duc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Educational policies for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provid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educational programs, as well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and the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